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題材跨焦距!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廣角人像、24-70mm F2.8|Art 室內環境實拍

攝︰stranger
文:Ellen
模特兒:Rain Lee

隨着 Sigma 70-200mm f/2.8 DG OS HSM Sports 的發表,Sigma 的新「大三元」可謂齊腳了!這支新鏡現時雖尚未到手,不過 Art 系列中的其中「兩元」,即廣角鏡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及標準變焦鏡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筆者就決定來一次反轉題材的另類試用!常言鏡頭焦距與拍攝題材關係密切,不過今次卻為大家轉換一下角度,嘗試以前者拍攝廣角人像、而後者則拍攝一些室內環境,看看兩鏡的表現如何吧!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4、1/60s、ISO 1600
▲ 以超廣角鏡拍攝人像,就是要人、景兼備。模特兒如做出較活潑的動作,便可在具空間感的畫面中帶動氣氛。 (大圖)

注意取景 突顯超廣角特性
拍攝人像,最正路的選擇不外乎 85mm、135mm 等中長焦距;超廣角鏡頭視角廣闊,又容易出現變形情況,因而很易把人拍得肥甚至走樣,看似較難駕馭。不過,其實只要在構圖、取景時下些少功夫,便可善用超廣角的特性,拍攝出具視線張力的作品。今次使用的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除了貫徹 Art 系列的「重磅」外,精密的光學結構亦不欺場。其 24mm 端變形情況微乎其微,縱是 14mm 一端,全開 f/2.8 光圈下拍攝,成像畫質依然清晰銳利!

一般而言,以超廣角拍攝人像時,把主體放置在畫面正中是最保險、易入手的構圖方法。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雖然沒有桶狀變形的問題,然而廣角鏡的特性就是視角寬廣,畫面四角的線條亦會出現拉長的情況。如把模特兒置於太邊緣的話,整個人就會拉得很長了!亦因超廣角吸納的畫面非常多,所以取景時更要多加注意背景的「雜物」,能避則避,盡可能簡化背景,以讓主體能更加突出。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2.8、1/60s、ISO 400
▲ 採用對稱、放射的構圖是最基本的處理手法,將主體置於正中,引導線在主體四周散射出來。這樣的構圖可引導讀者的視線望向主體,營造突出的效果。(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2.8、1/40s、ISO 400
▲ 驟眼看起來有「魚眼」的錯角,其實建築物本身是圓柱形呢!14mm 端有很闊的視角,配合圓柱建築物更可造出極闊的空間感。(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24mm、f/2.8、1/50s、ISO 400
▲ 以線條作引導亦是運用超廣角的技巧之一,即使是本身較窄的環境,以 24mm 端已能拍出具空間感的效果。(大圖)

模特兒動作 攝影師角度同樣重要
使用超廣角鏡頭時,因為視角超大、焦距很短,故攝影者常要貼近模特兒取景,才能令主角不會太細小。不過越近鏡頭、主體會顯得越大,如何控制人體比例,便要嘗試汲取經驗。除了如上文所言,不要將人放在畫面四周讓人的四肢太長、也不要把人塞爆畫面,要結合背景,交代主體與背景的關係。

拍攝者亦不一定要一味「低炒」,雖然以低角度拍攝容易展現出氣勢,但若是拍女生的話,即使再瘦亦很易拍到「雙下爬」!適當地以高於視角、或與視角水平也有不錯的效果。而模特兒的肢體動作及表情亦很重要,超廣角頗為適合拍攝有動感的主體,活潑、動作大的模特兒在廣闊的空間中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6mm、f/2.8、1/125s、ISO 400
▲ 每個人好看的角度都不同,不一定高炒或低炒才是好,拍攝時很有時候要叫模特兒不要把手腳伸出來,避免四肢影得很長。這張相用了略高於視線的角度,拍攝距離亦不會太近,故可影到很多窗外環境,模特兒肩位亦更加突出。(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2.8、1/40s、ISO 400
▲ 畫面四邊拉長的效果可讓模特兒的腳看起來更修長,使用 14mm 端可拍到樓梯上下兩層,展現廣闊開揚的空間感。(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9mm、f/2.8、1/50s、ISO 500
▲ 模特兒同樣置中,但卻不是單單企着,側側地坐既可展示身材的曲線,也可讓構圖更多變化。(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5mm、f/2.8、1/50s、ISO 500
▲ 低角度拍攝可營造氣勢,不過模特兒宜向鏡頭方向傾側,不硬生生收下巴,就不會做出雙下巴。(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20mm、f/2.8、1/40s、ISO 400
超廣角的景深雖然很深,但用 f/2.8 都可營造景深。模特兒用手框起來製造前景,除了營造透視感,也與觀看者帶來互動。而拍攝距離近亦可帶來視覺衝突感。(大圖)

24-70mm 影室內環景一樣得
拍攝室內環境,不少人會選擇廣角鏡,以營造寬闊、開揚的效果。然而,標準變焦鏡較少變形,沒有過多誇張及衝擊感, 反而可營造出有安穩、休閒的效果。故如拍攝咖啡室、休閒型的設施等題材,不妨考慮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這鏡的廣角端有 24mm,其實在拍攝風景類提材都足以應付,加上此鏡內置 OS 光學防震系統,具備 4 級防震效能,在手持拍攝時,用遠低於安全快門的速度、如 1/5s ,仍可拍得清晰的相片。今次試拍時,其實當日下着大雨,但全開 f/2.8 光圈及手持拍攝仍遊刃有餘,足見此鏡造工及質素十分紮實!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24mm、f/4、1/30s、ISO 800
▲ 拍攝休閒類題材其實不一定用上超廣角才行,因應題材選擇鏡頭,如此鏡的 24mm 端也不會太窄。(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24mm、f/4、1/25s、ISO 800
▲ 以 24mm 廣角端也可拍出大氣、工整的感覺,不一定要用超廣角營造誇張的氣勢。(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24mm、f/4、1/25s、ISO 800
▲拍攝線條多的建築物便可看到這鏡的解像力驚人。收至 f/4 光圈時,成像的四邊亦很銳利。(大圖)

小結:
當然,以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拍攝人像亦毫不費力,即使全開 f/2.8 光圈依然銳利不減,模特兒的 Colour Con 連花紋都一清二楚,而淺景深亦柔和耐看。所以拍攝題材與鏡頭焦距的關係不是非一即二,加上有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及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兩支利器助陣,駕馭不同題材亦能得心應手吧!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54mm、f/2.8、1/40s、ISO 800
▲ 以接近人眼的焦距拍攝,輕易拍到理想的人像照。(大圖)

鏡頭規格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 焦距:12-24 mm
  • 視角: 84.1° - 114.2°(對角)
  • 最大光圈:f/2.8
  • 光圈葉片:9 片(圓形光圈
  • 鏡頭群組:11 組 17 片,
    包括 3 片 FLD 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
    3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
    及 2 片非球面鏡片
  • 最近對焦:0.26-0.28米
  • 放大倍率:0.18x
  • 濾鏡直徑:不支援
  • 尺寸:96.4 x 135.1 mm
  • 重量:1150g
  • 其他:內置遮光罩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 | Art

  • 焦距:24-70 mm
  • 視角:34.3° - 84.1° (對角)
  • 最大光圈:f2.8
  • 光圈葉片:9 片(圓形光圈)
  • 鏡頭群組:14 組 19 片、
    3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
    4 片非球面鏡片
  • 最近對焦:0.37 米
  • 放大倍率:1:4.8
  • 濾鏡直徑:82mm
  • 尺寸:88mm × 107.6mm
  • 重量:1,020g
  • 其他:附有專用遮光罩
最新消息
2 日前
Sony 終於為其 4 年推出的全片幅電影攝錄機 FX3 迎來小改款,FX3A。FX3A 在過往 FX3 的基礎上作出優化,改善部分硬件規格,提升用家的使用體驗。早... (繼續閱讀)
2 日前
HONOR 去年推出配備 Harcourt 人像攝影模式的 HONOR 200 系列手機叫好又叫座,HONOR 今年直接跳過 HONOR 300,直接宣佈將會在 5 月 21 日,在港公佈... (繼續閱讀)
3 日前
近期國內供應鏈消息顯示,華為手機正逐步實現關鍵零組件的國產化。最新流出的消息指出,華為深度參與開發了兩款5000萬像素感光元件 SC5A0CS 及 SC5... (繼續閱讀)
3 日前
早前本網就 Yashica City 100 輕便相機的報導,引來不少人的迴響,而編輯部剛剛亦收到來自 Yashica 公關部門來信作出的回應和澄清。現將重點歸納如... (繼續閱讀)
3 日前
Sony 即將在本月發表新一代旗艦手機 Xperia 1 VII,這款新機在正式亮相前,其跑分成績已提前在 Geekbench 平台曝光。從數據來看,Xperia 1 VII 搭... (繼續閱讀)
3 日前
Nissan(日產)雖然面對經營困難,不過對於新一代 GT-R 還是向一眾車迷派定心丸,他們的高層近日在 2025 年紐約國際車展上明確表態,下一代 GT-R 將... (繼續閱讀)
3 日前
Sony FX3 自 2021 年推出以來一直以其輕巧機身與強大性能受到影片創作者青睞。然而,近日有消息指出,Sony 將於 5 月 7 日推出名為 FX3a 的後繼機。... (繼續閱讀)
3 日前
小米汽車旗艦車型 SU7 Ultra 近期因車機系統更新(HyperOS 1.7.0 版本)新增的「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再度成為中國汽車圈熱議焦點。此新規要求... (繼續閱讀)
3 日前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科技產業政策動向再度受到關注。回顧 2019 年美國對華為實施的禁令,不僅使華為手機無法使用高通晶片與 Android 系統... (繼續閱讀)
4 日前
被譽為「最準確 Apple 分析師」的郭明錤(Ming-Chi Kuo),近期針對 2025 至 2027 年的 iPhone 產品線提出最新預測。值得注意的是,2027 年可能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