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近攝高手:Tamron 24mm F/2.8 Di III OSD M1:2 試用

強勁虛化背景能力
廣角鏡基於先天特性,景深相對較長。要做出淺景深效果,過去一般只能靠更大的光圈(意味鏡頭售價也越高),而 24mm f/2.8 Di III OSD M1:2 特別標榜微距拍攝功能,其實是間接暗示可以得到更強的虛化背景能力。此鏡的最近拍攝距離為 12cm;若只計算前組鏡片與被攝物的距離,數字可能在 10cm 以下!再加上廣角鏡「近放大、遠縮小」的透視,藉此塑造出別具一格的特寫照片。


▲ISO 100、f/2.8、1/1,250s
在最近拍攝距離之下,景深極短,連雄蕊的頂端也不能完全覆蓋。

24mm f/2.8 Di III OSD M1:2 採用 9 組 10 片光學結構,當中包含 1 片玻璃模鑄非球面鏡非球面及 3 片低色散鏡片,理論上有助減少色散,提高影像銳利度。不過,從實拍相片可見,當面對強烈逆光時,鏡頭會較易出現紫邊問題。此外,24mm 雖未達到超廣角焦段,但在相機修正功能全關的情況下, 可察覺到有桶狀變形問題。幸好此鏡支援 Sony 機身的鏡頭修正功能,修正效果叫人滿意。


▲ISO 100、f/2.8、1/1,250s


▲100% 剪裁。

中央區域解像力出色
鏡頭的對焦速度未至於迅速爽快,但仍在合格範圍內,且很少見對焦猶豫的問題。至於解像力方面,鏡頭在最大光圈之下,中央區域尚算出色,收細一級至 f/4 即幾乎到達頂峰。邊緣區域在最大光圈之下,仍然能辨認到遠方的景物,不像標準鏡般景物會被虛化成只餘一片色塊。隨著光圈逐級收細,邊緣成像的解像度會穩步提升,但即使到 f/8,其解像度始終跟中央區域有一定差異。

解像力測試


▲原圖

中央區域 100% 剪裁
▲f/2.8 ▲f/4.0
▲f/5.6 ▲f/8.0

 

邊緣區域 100% 剪裁
▲f/2.8 ▲f/4.0
▲f/5.6 ▲f/8.0

另一方面,邊緣暗角問題大致跟解像度的變化相似。在沒有開啟相機修正功能的情況下,鏡頭在最大光圈時,邊緣暗角稍嫌明顯。收細到 f/4 光圈,暗角仍然可見,要到 f/5.6 暗角才變得輕微。要完全消除暗角,用家可能要考慮使用 f/8 甚至更小的光圈。

暗角測試

24mm
▲f/2.8 ▲f/4.0
▲f/5.6 ▲f/8.0

 

其他測試相片(配合 Sony A7R III 以 Jpeg 拍攝、所有鏡頭優化功能關閉)


▲ISO 400、f/5、1/15s
鏡頭有一定程度的桶狀變形問題。


▲ISO 500、f/5、1/250s
雖然在強烈逆光之下易有紫邊,但耀光控制卻做得不錯。


▲ISO 400、f/4、1/40s


▲ISO 100、f/5、1/400s


▲ISO 400、f/3.5、1/400s

有讚:

  • 輕巧、細小、便攜
  • 價錢實惠
  • 近拍能力出色
  • 防塵防水滴鏡身
  • 良好色彩還原

有彈︰

  • 紫邊問題較常見
  • 暗角略明顯
  • 有輕微桶狀變形

總結︰
Tamron 試圖以「一鏡兩用」(廣角焦距與微距拍攝)作為這個 f/2.8 定焦鏡系列的最大賣點。從測試結果來看,廠方大致都「講得出,做得到」。雖然鏡頭有種種小瑕疵,但大部分都可以利用相機的鏡頭校正功能解決,實在毋須再花時間比在電腦上後製編輯。

順帶一提,此鏡跟 Tamron 20mm F/2.8 Di III OSD M1:2(Model F050)焦距接近,售價亦僅相差 HK$270,在各擅勝場的情況下,影友也許會感到不容易作出選擇。小編的提議是,20mm 的拉扯感覺(透視)略嫌過於強烈,若影友自問常拍人像,選擇 24mm 可能會更合適;20mm 當然也可以用來拍人,但人的比例只適宜很小,恐怕不多人(尤其是被攝者)會喜歡這種構圖。

更多 Tamron 24mm F/2.8 Di III OSD M1:2(Model F051) 實拍樣本: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22314

Tamron 24mm F/2.8 Di III OSD M1:2(Model F051)規格

焦距 24 mm
視角 84° 04' (對角)
接環 Sony FE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22
光圈葉片 7 片
鏡頭群組 9 組 10 片,1 片非球面、3 片低色散鏡片
最近對焦 0.12m
放大倍率 1:2(0.5x)
濾鏡直徑 67mm
尺寸 73 x 64 mm
重量 215g
其他 附送專用遮光罩

定價:HK$2,980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4 日前
要數 Apple 產品生命週期較長的產品,AirPods 系列耳機無疑位居首位。AirPods Pro 2 推出三年後,Apple 終於正式推出全新的 AirPods Pro 3,定價仍... (繼續閱讀)
9 月 24 日
隨著久候多時的 Max2 360 度全景相機登場,GoPro 亦同場帶來一款體積超迷你的新作 Lit Hero,它是一款針對生活紀錄而設的迷你相機,最大賣點是在機... (繼續閱讀)
9 月 24 日
DJI 發表 Osmo Nano 穿戴式相機,這款相機以「解放雙手」為目標,在運動、旅行,還是日常生活,都能以全新的第一視角記錄,定位劍指同樣屬近期發表... (繼續閱讀)
9 月 23 日
較早之前在AIRSIDE創作了這一輯城寨故事,主辦單位的用心佈置,令我地可以走入昔日的城寨,過程中可以看出場地的佈置都是非常之細緻... (繼續閱讀)
9 月 23 日
近年,BYD 在電動車市場的攻勢可謂來勢洶洶。繼 Sealion 7 四驅版早前殺入香港後,代理再添猛將,帶來更具性價比的後驅入門版(Standard),定價只... (繼續閱讀)
9 月 23 日
隨著 10 月 1 日國慶黃金周臨近,香港各行各業已積極準備迎接旅客來港消費與遊玩。八達通公司也趁勢推出一款全新的「隨意乘」超級通行證(Super Pas... (繼續閱讀)
9 月 23 日
OM System 終於在 9 月 10 日發表了傳聞已久的 M.Zuiko Digital 專業級超遠攝變焦鏡頭 50-200mm F2.8 IS PRO。早在 2023 年,當時已有傳聞指 OM SY... (繼續閱讀)
9 月 23 日
下月是 Sony 發表 A7 IV 四周年的日子,相信很多影友都會關心 A7 V 究竟會否在年底前出現。傳聞網剛剛流出擬似 A7 V 之工程樣本諜照,新諜照透露新... (繼續閱讀)
9 月 22 日
近年來,中國電動車挾著高性價比席捲全球,這股浪潮如今正式殺到香港。東風汽車旗下的全新電動房跑 eπ 007 正式抵港,代理一口氣引入三個型號,意... (繼續閱讀)
9 月 22 日
Canon EOS-1D X Mark III 作為該品牌最後一款旗艦 DSLR 機型,於 2020 年 2 月 14 日正式推出,當時定價約為 HK$50,680。雖然 Canon 早在 2021 年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