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焦點微距(Center Focus Macro)
Canon RF 24-105mm f/4-7.1 IS STM 加入一個非常特別的微距拍攝功能。在自動對焦模式下,使用 105mm 焦距,最近對焦距離僅為 0.34 米,可提供 0.4x 最高放大率。若使用中心焦點微距(Center Focus
Macro)功能,雖然要轉用手動對焦模式,但 24mm 廣角端的最近對焦距離會大幅縮短至 0.13 米,可提供 0.5x 最高放大率。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 0.13 米最近對焦距離是指焦平面至被攝物之間的距離,若以最前組鏡片計,拍攝距離隨時只有 2cm 左右。
▲在 24mm 焦距下,以最近對焦距離拍攝。
▲在 105mm 焦距下,以最近對焦距離拍攝,可提供 0.4x 最高放大率。
▲啟動中心焦點微距功能,在 24mm 焦距下,使用 0.13 米最近對焦距離拍攝。
開啟中心焦點微距方法是:先確定鏡身上的撥鍵在 Focus 位置,然後打開相機的功能選單,將對焦模式轉為 MF。跟著到「鏡頭電子手動對焦」頁,將「單次啟用」設定為「On」,完成後預覽畫面會出現對焦距離尺,轉動對焦環直至黃點停在距離尺 0.2 的位置;繼續轉動對焦環,黃點便會跳入距離尺的灰色區域,代表中心焦點微距功能已經啟動,可使用 0.13 米最近對焦距離拍攝。
▲中心焦點微距功能需先啟動手動對焦。
▲對焦距離尺上的黃點跳入灰色區域,即代表中心焦點微距功能已經啟動。
▲使用中心焦點微距功能拍攝,以最前組鏡片計,實際拍攝距離只有 2cm 左右。
使用中心焦點微距功能拍攝,相片周邊部分會非常朦朧,而且因 24mm 廣角焦距的關係,廣角透視比較強烈,即近景會變得較大,遠境會變得較小。這種效果未必所有主題都適合使用。此外,2cm 的實際拍攝距離表面上可以得到很高的放大率,但其實很容易影響採光效果,甚至讓鏡頭的陰影落在被攝物上。反而以遠攝端拍攝,放大率仍然有 0.4x,拍攝距離亦有 10cm 以上,可以有效避免光線被棄擋,甚至鏡頭陰影入鏡的問題。
▲ISO 800、f/7.1、1/125s
使用 24mm 中心焦點微距功能(手動對焦)拍攝,提供 0.5x 最高放大率。
▲ISO 800、f/7.1、1/125s
使用 105mm 焦距拍攝(自動對焦),提供 0.4x 最高放大率,放大效果仍算不俗。
畫質測試(使用 Canon EOS R 拍攝)
24mm 廣角端 | |
![]() |
|
▲原圖 | |
中央區域 100% 剪裁 | 邊緣區域 100% 剪裁 |
![]() |
![]() |
▲f/4 | |
![]() |
![]() |
▲f/5.6 | |
![]() |
![]() |
▲f/8 | |
![]() |
![]() |
▲f/11 |
105mm 遠攝端 | |
![]() |
|
▲原圖 | |
中央區域 100% 剪裁 | 邊緣區域 100% 剪裁 |
![]() |
![]() |
▲f/7.1 | |
![]() |
![]() |
▲f/10 | |
![]() |
![]() |
▲f/14 | |
![]() |
![]() |
▲f/20 |
短評:配合 Canon EOS R 拍攝,相機所有數碼修正功能關閉,Canon RF 24-105mm f/4-7.1 IS STM 的廣角端中央成像在最大光圈之下,表現不俗,有一定的銳利度之餘,色彩層次感亦豐富。收細一級光圈之後,成像質素有輕微的提升。再收細一級光圈至 f/8,成像質素跟 f/5.6 差不多,代表 f/5.6 至 f/8 都是鏡頭的最佳光圈。繼續收細光圈,會發現成像質數開始下降。事實上,隨著光圈進一步收細,成像的銳利度會繼續下降,建議盡量避免使用 f/16 或以下的光圈。
至於邊緣成像的表現大致上也跟中央部分相同,在最大光圈之下,成像非常朦朧,失光問題也明顯,但收細一級光圈至 f/5.6 即有明顯改善。到 f/8 光圈失光問題會進一步改善,但銳利度似乎維持不變。
至於遠攝端,雖然最大光圈由 f/7.1 起跳,但鏡頭已有非常優異的表現,即使再收細一級光圈,其實再無明顯改善。不過,收細至 f/14 光圈,成像則出現銳利度下降問題,到 f/20 銳利度會進一步降低,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使用此光圈。
邊緣成像的表現也大致跟中央部分相同,但暗角問題比較輕微,不及廣角端嚴重。總括來說,在遠攝端,f/7.1 已是非常可用的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