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的長洲太平清醮拍攝。這題材無疑已成為了自己每年的必修課,但對攝光寫影來說,卻是首次的「即時」分享,因為攝光寫影是去年中才 面世的。之前每次拍攝回來,都是一大堆的照片,今次當然也不例外,而且有增無減。原因有好幾個,例如多備幾枚電池無後顧之憂、配備了較長焦距鏡頭等等,但 當中最主要的,是本著自古成功在嘗試的心態,不惜冒浪費機會之險,對每年只能一遇之場景,採用一些過去少用的拍攝方法。無他,經歷多年,場景熟口熟面,若 再不求變求新,別說突破,就連舉機拍攝的衝動也沒有了。
拍攝多年依然樂此不疲,顯然易見的原因是當中內容豐富。一般 人只知道飄色巡遊和搶包山,其實整個打醮活動,從迎神、開光、起醮,到祭幽、分包、送神,為期近一星期,當中不乏極具文化特式的表演、儀式及祭祀活動。最難得的是基本上所有活動都 photo friendly,只要不防碍工作進行,任拍唔嬲。「喂!拍乜嘢呀?」之類的說話,少之又少。因此,我每次都是馬不停蹄,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地拍;勞累,但暢快!
當初拍攝太平清醮,只因為被其文化特色、繽紛色彩所吸引,但為求與別不同,還是替自己制訂了一個簡單的原 則:別人多拍的,少拍;別人少拍的,多拍。這簡單的拍攝原則,一直奉行至今,不知不覺間成為了一種風格。也許亦因為這原則,慢慢地,在拍攝過程中,透過取 景框,透過拍回來的照片,我從景像的表徵看到了之前看不到的本質。在繁複的祭祀儀式中,我體會到對傳統的尊重;在憨厚迷信的面容上,我感受到對平安的渴求……。某些平時略帶貶義的字詞,似乎也改變了意義:金毛、紋身、反光超,不也是同樣的溫情脈脈地擁着孩子,對着陌生的鏡頭展露真摯的笑容嗎?這些重大的發現,多少增添了堅持多年拍攝的動力。因此,即使近年商業元素日增,民族色彩漸見消退,但我的拍攝意欲卻絲毫未減。況且由於業餘關係,以及種種時間安排上 的原因,還有不少應拍未拍的場景,—— 也有不少拍來拍去拍不好的,總不甘心!
兩天的辛勤,換來兩千多個數碼影像,當中會有多少好作品?別管了!能夠享受拍攝過程,已是很大的得着;能夠感受到長洲居民的樸素與純真、分享他們的喜悅,是更大的得着。至於別人認同的好作品、Facebook上的 Like,就當是錦上添花的 bonus 吧!
再一次的長洲太平清醮拍攝。技術上,我嘗試尋求突破;心底裡,卻仍是惦記著往昔的影像、相似的場景、熟悉的面孔、沒變的情懷。
去年,彷彿只是作天。
x x x x x x
長洲太平清醮這題材,我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拍攝,之後每年,如無特別事情,都會一到。這篇可說是 2013年長洲太平清醮的攝後感,以下選出部份當年拍攝的照片。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小弟於其他各年拍攝的劣作。
飄色遊行進行前一天的中午,有一個叫走午朝的祭祀儀式。儀式將完結前,道士們會抬着又籮又包的祭品在場地中往返奔跑,過程緊張、有趣、震撼。
走午朝儀式完結之後,眾人爭相湧上前,希望取得一碗半売沾上了儀式威力的平安米。
太平清醮期間,這舞台精彩不斷。好戲上演一套接一套。
舞台雖簡陋,專業精神始終如一。
這位大姐可說是舞台總監。前、後台,服裝、道具、開幕、落幕 ...... ,全都關佢事。
長洲太平清醮絕對充滿動感,各總舞動的瑞獸,可說是動感的化身。
動感太盛人疲累,想靜下來拍些小品也不愁沒題材。
基於自已訂立的「別人多拍的,少拍」原則,飄色照片較少拍,但都不至於零。
飄色遊行當日,相機、攝影師,總是當中的一大族群;隨着照相機的普及,這族群愈加興旺。
何況近年還有大量手機和平板加入戰圏。
看一次巡遊當天晚上的祭幽,你會感受到信眾多虔誠。
各種拍攝題材日以繼夜,即使你有無盡的電池和記憶咭,也得考慮自己的體力是否充沛。
攝光寫影 -
www.pageposer.com.hk
www.facebook.com/pagep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