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家古蹟拍攝心態

不久前完成了「歷史古蹟攝影導賞專題」三課外拍,最後一課走訪中環一帶的歷史建築,似乎考起了不少同學。事實上,今次同學們提交的作品,與前兩次外拍的比較,予人的感覺是相對平淡。何解?相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鄰家古蹟」在我們的心目中,本來就是這麼平凡。

dcf-travel-img-13657


「古蹟攝」首課外拍,地點是寨城公園。公園佈局經過專家刻意設計,加上精美的仿古中式園林建築,美的元素,有特色的景致,俯拾皆是;拍出吸引視線的照片,拍出一定的美感,某程度而言是應份的。

第二課,地點是屏山文物徑,同樣地,本身亦具先天的吸引力;因為當中的景物,不論建築、環璄以至人物,對大部份同學,或者看照片的朋友而言,雖不至於異國,但多少算得是異區。正是這種異區風情,最能引發拍攝動機,亦能觸動創作靈感;雕樑畫棟、草木磚瓦、人物風情,都是新鮮的,都值得按動快門。

假如說在之前兩課外拍中,新鮮感激活了同學們的拍攝靈感,那麼,中環一役,則是平凡感使攝影觸覺處於半休眠狀態。匯豐銀行的一對銅獅子,在過去十年不知途經多少次,有誰想過以此作為拍攝對像?同樣地,終審庭、聖約翰座堂,在過去好一段日子,對大部份經常出入中環的人來說,可能只是稍有特色,或者被評價為「都幾靚」的建築物;煤氣燈,只是盞裝飾多於實用的舊燈;藝穗會,不過是街角的一座西式舊樓而已;若非有親友或標緻模特兒當主角,否則大概不會誘發拍攝衝動。

明乎我們這種對熟口熟面景物提不起勁的心理,就不難解釋為何不少人覺得,出外旅遊拍的照片總是精彩一點;反過來,外地遊客鏡頭中的香港,卻又往往讓我們有意外驚喜。

關鍵不在於拍攝技術,更不在於器材,而在於我們對待景物的心態。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dcf-travel-img-13658


聖約翰座堂

dcf-travel-img-13653

dcf-travel-img-13656


屏山文物徑

dcf-travel-img-13659


寨城公園

 dcf-travel-img-13651

 


相關文章 -
歷史古蹟專題拍攝

攝光寫影 -
www.pageposer.com.hk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首頁推介
城荷體統 攝光寫影 .6 月 20 日 六月初的某天,下午一時,驕陽似火。 站在城門谷公園最底層池塘的旁邊,彷彿感覺到有人正在用蒸汽熨斗熨衣服;又濕又熱的氣息,瀰漫四周。一時手癢,拿出機背屏幕取景器,嘗試用那放大鏡聚焦陽光,看看能否燒着地...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天賜塱原。早餐 A 攝光寫影 .6 月 6 日 只是去年,望中猶記,噏耷荷花路 …… 近幾年,香港境內荷塘的狀態每況愈下,好幾處曾經的風姿卓約,花開變得千瘡百孔,慘不忍暏。承接去年頽勢,本以為今年難寄厚望,沒料到天賜塱原,為本地荷花挽回不少聲譽。...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從法則到原則 ( 四、探美尋源 ) 攝光寫影 前面三回,分別介紹了甚麼是美學原則、美學原則的常見版本,以及美學原則超越視覺的特性。為免流於齋講天下無敵,本回分享一些應用心得。 心得不多,必不可少的當然是搞清楚美學原則的各個項目所指為何。但正如在... (繼續閱讀)
深水埗。再定義 攝光寫影 「可以先由你建議想拍的題材造型,我儘量配合。」 把自己說得萬能一般,甚麼造型風格也可以信手拈來,實情是因為與 Joey 未曾合作,無從建議。沒多久,便收到傳來的兩幅參考樣板。第一幅,黑白相,似是在中環舊最... (繼續閱讀)
荷光初現 攝光寫影 彷彿時空錯亂,初夏的荷花,竟然遇上秋季的天氣。碧空如洗,清風送爽,縱使烈日當頭,卻是汗不沾衣,更大的驚喜,是用不着噴蚊怕水;在香港拍攝荷花,從未如此舒適過。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去年開放之後的首個夏...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從法則到原則 ( 三、色光形意 ) 攝光寫影 前文介紹過美學原則幾個常見版本,並列出當中包含的項目。按常理,接下來應該解釋項目細節。然而相關論述網上多的是,讀者只要隨便搜尋便可找到一大堆,反而應用方面的討論,卻是絕無僅有,有見及此,先談應用。 ... (繼續閱讀)
從法則到原則 ( 二、美學原則 ) 攝光寫影 超然物外!上回簡單介紹過形式美,並以節奏為例,展示形式美獨立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特質。此外,亦提到除了節奏之外,合資格稱得上形式美的,還有好幾種東西,而且眾說紛紜,不同派別會有不同的選擇。然而選擇雖異...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從法則到原則 ( 一、形式美 ) 攝光寫影 談構圖,小弟總是對坊間流行的幾招構圖法則,表示不以為然,有時更會狠批一番。然而靜心反思,這並不公平,因為錯不在法則。 認識某事某物,從簡到繁,逐步了解,是正常程序。例如中小學教科書,電子都被形容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