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紅梅,百態千姿 @ 嘉道理農場

每年春天,百花盛放;今年春天,百花亂放。

相信是去年底天氣異常溫暖之故,今年花開狀況七國咁亂。樓下平台花園的簕杜鵑,街角的幾株洋紫荊,橫跨秋冬花開多月,盛況依然;同場上演還有罕見的深秋盛放羊蹄甲;就連本來仲春才開花的紅棉,也趕忙於初春時節來湊熱鬧。去年的二月中,嘉道理農場的紅梅,山上山下都開得燦爛,今年,卻只剩山腳近入口處的老樹紅梅支撐大局。不過,若認真拍攝起來,只此一株,已足夠忙上大半天。

dcf-travel-img-25711

梅花屬於喬木花卉。相比草本花卉,喬木花卉有更可觀的枝幹樹椏,因此,拍攝喬木花卉,表現重點往往不在於花朵,而在於花朵與枝幹造型的整體配合。而在各種喬木花卉之中,梅花的枝幹造型變化較多,而老樹梅花,由於枝幹較為粗壯,更能展現蒼勁的神韻,拍攝起來,可塑性更高。

中國人拍花,向來與西方人不同,最明顯的分別在於更着眼於表現意境。這種演繹傾向,顯然受傳統文化所影響。而作為國畫及詩詞歌賦中常被引用的描寫對像,以梅花為主題的攝影作品更容易看出這特點。當中較常見的,就是採用多重曝光、搖鏡、後製等技法創製出如虛似幻的影像,營造出朦朧、含蓄、如詩的畫意美態。但可能因為筆者是個寫實派,也可能因為懶,即使要嘗試表現畫意,通常都只循基本的構圖造型、鏡頭效果及色調光線等來實現;運用特技拍攝是偶一為之,或者迫不得以,又或者,是貪得意。

不依靠特技來創製畫意,妨水墨畫是筆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dcf-travel-img-25712

dcf-travel-img-25713

要拍出這種帶水墨味的枝幹,技術上其實不太難。大致而言,只要選取淡白的背景,例如多雲的天空,以逆光拍攝,枝幹自然會變得灰黑;加上選取適當的角度,採用適當大小的光圏,運用鏡頭的景深效果,便可以建構出各種虛、實、濃、淡、粗、幼、疏、密的「水墨」線條。不久前在《頭條日報》讀到陶傑在專欄中提及畫家關良對中西方繪畫見解一則,認為「中國人善於用線,從平面中找到舉世無雙的寫意藝術;西方人重明暗、體積、空間。」;對此觀點,筆者絕對認同。很難準確解釋這現像背後的原因,然而以水墨風骨來表現喬木花卉,正好突出中國人在線條運用的偏愛與天賦。以下三幅均是拍攝同一朵梅花,可見只是選取不同的角度與背景,已可以營造出不少變化。

dcf-travel-img-25714

dcf-travel-img-25715

dcf-travel-img-25716

拍出詩情畫意的另一有效方法是不按常規構圖。所謂不按常規,主要是不按一般的三分、對稱、框式等構圖法則,而改以參考中國畫較特別的造型佈局;國畫的佈局,本來就與西洋畫大有分別。

dcf-travel-img-25717
▲ 誇張的粗線條與黑白分佈。

dcf-travel-img-25718
▲ 偏處角落的形體;配合沒放置形體的空間 (負空間;留白或黑)。

dcf-travel-img-25719
▲ 狹窄修長的垂直畫幅

當然,並不是說模仿水墨,效法國畫便可以成就詩情畫意。造型與色彩的基本原則,以及攝影中的光線運用基礎技法,依然是表現作品的重要元素。

dcf-travel-img-25720
▲ 柔和光線、淡然的色彩對比,表現花朵倍顯細膩。

dcf-travel-img-25721
▲ 虛朦而又具變化的的背景,配合側光勾勒的枝椏與花朵,突出而不覺平淡。

dcf-travel-img-25722
▲ 側逆光突顯花瓣的通透,枝桿造型配合光源方向。

以上的照片,全都來自同一株老樹紅梅的局部特寫,只是因應拍攝條件而選擇不同的表現方式。選拍局部,主要是因為這紅梅所處的位置並不寬敞,圍著紅梅走不過半個圓圏,而背後亦有其他植物或建築物,容易成為具干擾性的背景。即使如此,取景較大範圍並非沒有可能,以下便是幾幅。各幅手法略異,但上面提到的國畫造型、用色、用光等基本原則沒變。較明顯的分別,在於大範圍取景時,景深效果難以做出近距離特寫那樣的豐富多變,花朵的主角地位亦不明顯,這時候,枝幹造型更為重要。

dcf-travel-img-25731

dcf-travel-img-25732

dcf-travel-img-25733

或者對一些不習慣以這類「水墨風骨」或「仿效國畫」方式來表現的人而言,初嘗試時,的確不容易拍出那種味道。事實上,當中花葉配合,佈局造型的法度,亦非三言兩語,一招黃金分割,幾個構圖法則可以解決。但可以肯定,多看中國書畫,定能偷得一招半式。

 

拍攝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http://www.kfbg.org )

嘉道理農場是個環境保育教育中心及植物園,場內花卉當然不是只有梅花。拍攝當日,「盛放」的還有鐘花櫻桃及桃花。盛放要加上弧號,是因為今年的花情略遜,盛極有限。然而,由於這裡本來就是個保育中心,可觀的花卉還是不會缺少,喜愛拍攝花卉的,到此絕對不會失望。況且相比市區的公園,這裡的花卉大都處於自然環境,看來倍覺賞心閱目。以下也加放幾幅「題外花」,以供參考。 

⏵ 鐘花櫻桃;枝幹形態雖然與梅花頗有分別,但同樣可以拍出「水墨風骨」。

dcf-travel-img-25723

dcf-travel-img-25724

⏵ 桃花,品種頗多,不是只有過農曆年時常見那一種。這品種花色清淡,葉多而且翠綠,拍攝時不妨保留這特色,不必老是黑墨墨的枝葉。

dcf-travel-img-25725

dcf-travel-img-25726

⏵ 咦?這不是花!...... 說的對,只是想告訢大家嘉道理農場裡植物種類很多,葉也很好看。

dcf-travel-img-25727

dcf-travel-img-25728

⏵ 以下兩幅是 ......。對不記,只懂拍,不記得名稱。農場裡花卉品種實在太多!有興趣的,快快起行動身吧!

dcf-travel-img-25729

dcf-travel-img-25730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 hpwong @2017-03-29 20:22:21
    好欣賞此類水墨畫意作品,非常讚!
    若非重曝及後制,請問2-6幅作品用什麼鏡頭及竅門?虛心請教!
    攝光寫影 
    @2018-01-27 13:36:44
    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留言,不知怎的這些留言沒電郵通知。
    那幾幅是用Sigma 105mm 微距拍的。要拍出水黑味,主要是讓枝幹逆光,及注意枝幹的型態。就當是畫法來看差不多了。
    小弟愚見,請多多指教!
  • thomaslcs @2017-03-01 05:33:01
    謝謝拍攝的美麗花兒們, 恰好明天就去農場拍花兼試機, 雖則花期或不在盛況, 但兄台拍回來的也極之不錯, 至於仿山水畫, 小弟也很喜歡去拍, 也像兄台的拍法接近呢!真的背景向白, 就算不夠, 也可以ps做出來, 當然我國山水墨畫非一般的拍攝可以成就出來, 它始終是一門極之出色的藝術品, 拍出來再加上ps效果就算出色的, 也都是東獅效頻而矣, 雖則如此, 也小弟也樂此不疲呢!
    攝光寫影 
    @2017-03-01 15:44:48
    多謝閱讀拙文!聽來以水墨演繹這方面是同好了。中國畫的意境真的不容易表現。剛過去的一月便和幾位同學研習拍攝殘荷,大家都同意有些拍攝題材即使是好景當前,器材足夠,也未必可以拍得好,殘荷就是一例。其實,如你所講,我想大部份仿中國畫意境的都屬此類。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光色形物。用光小記 攝光寫影 .3 月 6 日 畫素描,碳筆怎用?揀選適當硬度的碳筆,用鉛筆刨或刀片,削出筆芯就可以。畫水彩,畫筆怎用?揀選適當大小的畫筆,醮上顏料加點水,塗上畫紙便OK。拍照片,光線怎用?揀選適當的光線 ……。這個似乎並不那麼容易...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蘋果。AI。扮國畫 攝光寫影 .2 月 25 日 蘋果、AI、國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有助說明如何以攝影作品呈現「中式詩情畫意」。 過年之前,小弟撰寫拙文《上善若水,北區有園 ─ 中式畫意》,不知有心還是無意,標題只提畫意,略去詩情,結果就是講一半唔...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幽谷仙鐘。依乎天理 攝光寫影 十八比六,當中可有玄機? 拍攝照片,小弟偏愛使用橫幅,這可能與多對電腦屏幕有關。然而日前於沙田坳十二笏拍攝吊鐘花,選出交差的二十四幅功課之中,直幅數量是十八,橫的卻只是六。到底是甚麼特殊因素,至使...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加減乘除。港系花攝 攝光寫影 一語中的! 没料到最能表現港系花攝技藝精髓的一句,竟是由她道來。 她,是茱莉亞·羅拔絲。沒錯,就是電影《風月俏佳人》裡面那位 pretty woman,後來憑演出《伊人當自強》奪得奧斯卡女主角奬的著名演員 Julia ...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上善若水,北區有園 ─ 中式畫意 攝光寫影 冬春交替(1),頂白跟紅(2);上善若水(3),北區有園(4)。 【注釋】 1、冬末春初之時。 2、冬末紅葉,以及諸如梅、桃、櫻、李等冬春名花,即使色彩濃淡不同,色相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非紅即白;頂白跟紅,意指這...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遙知不是雪 ─ 嘉道理白梅 攝光寫影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每次拍攝白梅,都會想起這王安石的詠梅詩句。然而即使遠望枝頭點點亮白,即使嗅不到暗香,也絕不會聯想到是雪,因為這裡是香港,降雪記錄絕無僅有。 每年農曆年前後,嘉道理農場都...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攝光寫影 再談曝光,轉眼來到第五篇。之前四篇,討論內容都關乎曝光理論,雖不算深入,卻都是基礎。然而世事奇妙,愈基礎的東西,予人的感覺愈離地。為免堅離地,本篇整合前文的理論基礎,送上些貼地實用的東西。 考慮以下...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不似大棠,勝似大棠 – 荔公紅葉 攝光寫影 每年聖誕前後,是否有人頂白不得而知,跟紅,就一定有,因為這是追紅拍葉的時節。 論拍攝紅葉熱點,外地不計,本港聖地非元朗大棠莫屬,那裡有全港最具規模的楓香林,每年都吸引大量的追楓人士,當中或可找到小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