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紅梅,百態千姿 @ 嘉道理農場

每年春天,百花盛放;今年春天,百花亂放。

相信是去年底天氣異常溫暖之故,今年花開狀況七國咁亂。樓下平台花園的簕杜鵑,街角的幾株洋紫荊,橫跨秋冬花開多月,盛況依然;同場上演還有罕見的深秋盛放羊蹄甲;就連本來仲春才開花的紅棉,也趕忙於初春時節來湊熱鬧。去年的二月中,嘉道理農場的紅梅,山上山下都開得燦爛,今年,卻只剩山腳近入口處的老樹紅梅支撐大局。不過,若認真拍攝起來,只此一株,已足夠忙上大半天。

dcf-travel-img-25711

梅花屬於喬木花卉。相比草本花卉,喬木花卉有更可觀的枝幹樹椏,因此,拍攝喬木花卉,表現重點往往不在於花朵,而在於花朵與枝幹造型的整體配合。而在各種喬木花卉之中,梅花的枝幹造型變化較多,而老樹梅花,由於枝幹較為粗壯,更能展現蒼勁的神韻,拍攝起來,可塑性更高。

中國人拍花,向來與西方人不同,最明顯的分別在於更着眼於表現意境。這種演繹傾向,顯然受傳統文化所影響。而作為國畫及詩詞歌賦中常被引用的描寫對像,以梅花為主題的攝影作品更容易看出這特點。當中較常見的,就是採用多重曝光、搖鏡、後製等技法創製出如虛似幻的影像,營造出朦朧、含蓄、如詩的畫意美態。但可能因為筆者是個寫實派,也可能因為懶,即使要嘗試表現畫意,通常都只循基本的構圖造型、鏡頭效果及色調光線等來實現;運用特技拍攝是偶一為之,或者迫不得以,又或者,是貪得意。

不依靠特技來創製畫意,妨水墨畫是筆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dcf-travel-img-25712

dcf-travel-img-25713

要拍出這種帶水墨味的枝幹,技術上其實不太難。大致而言,只要選取淡白的背景,例如多雲的天空,以逆光拍攝,枝幹自然會變得灰黑;加上選取適當的角度,採用適當大小的光圏,運用鏡頭的景深效果,便可以建構出各種虛、實、濃、淡、粗、幼、疏、密的「水墨」線條。不久前在《頭條日報》讀到陶傑在專欄中提及畫家關良對中西方繪畫見解一則,認為「中國人善於用線,從平面中找到舉世無雙的寫意藝術;西方人重明暗、體積、空間。」;對此觀點,筆者絕對認同。很難準確解釋這現像背後的原因,然而以水墨風骨來表現喬木花卉,正好突出中國人在線條運用的偏愛與天賦。以下三幅均是拍攝同一朵梅花,可見只是選取不同的角度與背景,已可以營造出不少變化。

dcf-travel-img-25714

dcf-travel-img-25715

dcf-travel-img-25716

拍出詩情畫意的另一有效方法是不按常規構圖。所謂不按常規,主要是不按一般的三分、對稱、框式等構圖法則,而改以參考中國畫較特別的造型佈局;國畫的佈局,本來就與西洋畫大有分別。

dcf-travel-img-25717
▲ 誇張的粗線條與黑白分佈。

dcf-travel-img-25718
▲ 偏處角落的形體;配合沒放置形體的空間 (負空間;留白或黑)。

dcf-travel-img-25719
▲ 狹窄修長的垂直畫幅

當然,並不是說模仿水墨,效法國畫便可以成就詩情畫意。造型與色彩的基本原則,以及攝影中的光線運用基礎技法,依然是表現作品的重要元素。

dcf-travel-img-25720
▲ 柔和光線、淡然的色彩對比,表現花朵倍顯細膩。

dcf-travel-img-25721
▲ 虛朦而又具變化的的背景,配合側光勾勒的枝椏與花朵,突出而不覺平淡。

dcf-travel-img-25722
▲ 側逆光突顯花瓣的通透,枝桿造型配合光源方向。

以上的照片,全都來自同一株老樹紅梅的局部特寫,只是因應拍攝條件而選擇不同的表現方式。選拍局部,主要是因為這紅梅所處的位置並不寬敞,圍著紅梅走不過半個圓圏,而背後亦有其他植物或建築物,容易成為具干擾性的背景。即使如此,取景較大範圍並非沒有可能,以下便是幾幅。各幅手法略異,但上面提到的國畫造型、用色、用光等基本原則沒變。較明顯的分別,在於大範圍取景時,景深效果難以做出近距離特寫那樣的豐富多變,花朵的主角地位亦不明顯,這時候,枝幹造型更為重要。

dcf-travel-img-25731

dcf-travel-img-25732

dcf-travel-img-25733

或者對一些不習慣以這類「水墨風骨」或「仿效國畫」方式來表現的人而言,初嘗試時,的確不容易拍出那種味道。事實上,當中花葉配合,佈局造型的法度,亦非三言兩語,一招黃金分割,幾個構圖法則可以解決。但可以肯定,多看中國書畫,定能偷得一招半式。

 

拍攝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http://www.kfbg.org )

嘉道理農場是個環境保育教育中心及植物園,場內花卉當然不是只有梅花。拍攝當日,「盛放」的還有鐘花櫻桃及桃花。盛放要加上弧號,是因為今年的花情略遜,盛極有限。然而,由於這裡本來就是個保育中心,可觀的花卉還是不會缺少,喜愛拍攝花卉的,到此絕對不會失望。況且相比市區的公園,這裡的花卉大都處於自然環境,看來倍覺賞心閱目。以下也加放幾幅「題外花」,以供參考。 

⏵ 鐘花櫻桃;枝幹形態雖然與梅花頗有分別,但同樣可以拍出「水墨風骨」。

dcf-travel-img-25723

dcf-travel-img-25724

⏵ 桃花,品種頗多,不是只有過農曆年時常見那一種。這品種花色清淡,葉多而且翠綠,拍攝時不妨保留這特色,不必老是黑墨墨的枝葉。

dcf-travel-img-25725

dcf-travel-img-25726

⏵ 咦?這不是花!...... 說的對,只是想告訢大家嘉道理農場裡植物種類很多,葉也很好看。

dcf-travel-img-25727

dcf-travel-img-25728

⏵ 以下兩幅是 ......。對不記,只懂拍,不記得名稱。農場裡花卉品種實在太多!有興趣的,快快起行動身吧!

dcf-travel-img-25729

dcf-travel-img-25730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 hpwong @2017-03-29 20:22:21
    好欣賞此類水墨畫意作品,非常讚!
    若非重曝及後制,請問2-6幅作品用什麼鏡頭及竅門?虛心請教!
    攝光寫影 
    @2018-01-27 13:36:44
    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留言,不知怎的這些留言沒電郵通知。
    那幾幅是用Sigma 105mm 微距拍的。要拍出水黑味,主要是讓枝幹逆光,及注意枝幹的型態。就當是畫法來看差不多了。
    小弟愚見,請多多指教!
  • thomaslcs @2017-03-01 05:33:01
    謝謝拍攝的美麗花兒們, 恰好明天就去農場拍花兼試機, 雖則花期或不在盛況, 但兄台拍回來的也極之不錯, 至於仿山水畫, 小弟也很喜歡去拍, 也像兄台的拍法接近呢!真的背景向白, 就算不夠, 也可以ps做出來, 當然我國山水墨畫非一般的拍攝可以成就出來, 它始終是一門極之出色的藝術品, 拍出來再加上ps效果就算出色的, 也都是東獅效頻而矣, 雖則如此, 也小弟也樂此不疲呢!
    攝光寫影 
    @2017-03-01 15:44:48
    多謝閱讀拙文!聽來以水墨演繹這方面是同好了。中國畫的意境真的不容易表現。剛過去的一月便和幾位同學研習拍攝殘荷,大家都同意有些拍攝題材即使是好景當前,器材足夠,也未必可以拍得好,殘荷就是一例。其實,如你所講,我想大部份仿中國畫意境的都屬此類。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繁花似咁 攝光寫影 .3 月 31 日 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繁花》爆紅,紅的程度,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因為那不只是紅,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文學、歷史、政治、文化、流行音樂,一時間,網上媒體繁花競放,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沾... (繼續閱讀)
春城飛花到人間 攝光寫影 「曾經滄海難為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九唔搭八的兩句,其實都與賞花相關,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 曾幾何時,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短短一段黃花隧道,導致萬人空... (繼續閱讀)
不拘一格攝櫻材 攝光寫影 今年春節姍姍來遲,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真的是那麼忙嗎?撫心自問,更大的原因還是懶。 去年年初,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果不...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當心中的一切隨光 攝光寫影 著名的地標不易拍。困難之處,在於同樣的地點,如何才能拍得與眾不同?因此,拍攝一些具知名度的地點之前,小弟通常都會稍稍思考一下可以如何演繹。這次到粉嶺皇后山印度廟拍攝也不例外,大概思考了半分鐘。 曾...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自動,or not 自動 攝光寫影 攝影班中,經常有人提出類似以下的問題:幾時用自動曝光?幾時用手動?而我回答的 model answer 會是:可以手動就手動,唔可以手動就自動。似乎講咗等於冇講,卻是非常正確兼且好用的指引。 其實以上的答案,還有...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荷去何從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自從當初喜歡攝影,就是個雜家小子,除了一兩個例外,基本上沒有題材的偏愛,哪裡就手,哪樣覺得好看,哪樣覺得有趣,就拍甚麼。某年秋天某日,在烏溪沙因為追拍幾隻蝴蝶,偶然發現了一片蝴蝶天地,於是,就接連的...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怎一個愁字了得? 攝光寫影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朝詞人辛棄疾,雖名棄疾,卻沒有放棄窒人的本領。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表面上說的是自己,暗地裡是窒年青人,而且窒中要害。然而他並沒...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蘭亭雅聚 攝光寫影 附庸風雅,按照一般解釋,是指一些人雖然不懂藝術,卻又喜歡參加藝術社交活動,略帶貶義。然而,對於不懂藝術之小弟而言,類似行為不失為見賢思齊之舉,說不定是上進的表現。有見及此,加上不知哪來的靈感,小弟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