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河夜拍單車徑 @ Impressionism

喜歡深奧一點的,或可稱之為印像主義 (Impressionism);率直一點,就只是筆者的胡亂拍攝。之所以想到以「亂嚟」的方式拍攝騎單車,首先是相信凌亂確有其美的一面;其次,是筆者擁有的一套低階DSLR加天涯鏡,好一段日子沒派用場。箇中細節稍後交待,先簡述拍攝方法。

dcf-travel-img-29015

 

基本原則 ─ 難得糊塗

拍攝的基本原則是不求影像清晰,只求在畫面上呈現亂中有序的色光形狀;強調氣氛,不重細節。為達到此目的,拍攝時無需在意對焦是否準確,有時更是刻意失焦。影像失焦便不會出現太過硬磞磞的線條,亦可避免拍出扭曲嚇人的五官臉孔;更重要的,是忽略細節更能突顯光影、色彩、形狀,以至氣氛。

dcf-travel-img-29016
▲ 沒有細節,畫面變得簡潔。「朦查查」地實現了攝影的減法。

dcf-travel-img-29017
▲ 失焦影像。消除了細碎線條的干擾。

dcf-travel-img-29018
▲ 見人不見五官,正是刻意失焦所要達至的效果。

dcf-travel-img-29019
▲ 石階背景與欄杆前景都模糊了,只剩下原始的幾何形狀和色光對比,

 

為亂而設 ─ 光圏、快門、 ISO、白平衡

就相機設定而論,這拍法在曝光方面沒有甚麼難度。選用手動 (M) 模式,設定光圏與快門,然後交由相機自動調節 ISO 以配合曝光。在可以維持足夠慢速快門的前題下,光圏不要太細。一方面淺景深容易失焦,有助減少細節;另一方面,亦有助避免出現 ISO 過高的情況 (話得說回來,高ISO多噪訊未嘗不是一種可取的凌亂)。快門速度亦沒有規定,只要不是快至拍出清晰畫面便可以了。筆者較多選用1/3至1/2秒,以這不長不短的速度手持拍攝,既不會因抖動太多而導致影像過份凌亂,但又有足夠時間應用不同方法創製效果;除搖鏡外,還可以變焦距、變焦點。

至於白平衡方面,由於同一位置會有多種光源,若用上搖鏡,更可能會在一次拍攝中遇上不同色溫,因此,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當然是選用自動白平衡了;配用 RAW 檔拍攝,拍出來覺得不滿意才調較。

dcf-travel-img-29020
▲ 牆壁與樹叢本來有碍眼的交接位置。 多得慢快門,鏡頭一搖,兩者便融合得天衣無縫。

dcf-travel-img-29021
▲ 1/3秒快門,較容影取得略為清晰的影像。

dcf-travel-img-29022
▲ 1/2秒快門,可以為畫面帶來極多的意料之外;包括這半透明的人。

dcf-travel-img-29023
▲ 1/2秒均速改變焦距,拉出連續的光線。

dcf-travel-img-29024
▲ 大小車輪,是1/2秒快速改變焦距得出的效果。

 

務必分享的「秘訣」

自動曝光白平衡加上亂拍,聽起來太容易,恐怕會令本文失去閱讀價值,有必要補充一點「秘訣」。原來,秘訣不在於拍攝,而在於選景。平平無奇的一段單車徑,不容易拍出吸引的效果。筆者特意選了沙田第一城對開河邊,近翠榕橋的一處單車徑交匯點。這裡有較豐富的視覺原素,包括路邊的樹叢、接上橋面行人路的樓梯,還有兩段分別穿越翠榕橋底與大涌橋路的隧道。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涌橋路隧道內明亮的燈光,藉此可以大造文章,拍出富戲劇性的效果。

dcf-travel-img-29025

dcf-travel-img-29026

dcf-travel-img-29027

dcf-travel-img-29028

隧道與沿河邊的單車徑成直角,在這裡的單車不會只是向左走向右走,因而可以拍出不同的角度走向。

dcf-travel-img-29029

dcf-travel-img-29030

 

天涯印像

這次拍攝是以 Nikon D5000 加上 Sigma 18~250mm F3.5~6.3 DC Marcro OS 鏡頭進行。這天涯組合曾經陪伴自詡草根攝影人的筆者好一段日子。後來因要顧及攝影班教學的需要,添置了小量「高階」(相對而言) 器材充撐場面,這組合便難免被冷落了。上週某天晚上,突然靈機一觸,覺得這組合很適宜拍攝「印像主義」題材,於是二話不說,背上天涯組合就往城門河邊跑去。

作為資深「沙田友」,日間拍單車對筆者而言是又老又舊的題材,但夜拍加亂拍,記憶中未試過;一拍之下,發覺果然是個「低階器材友善」的題材。拍攝時除了自動ISO之外,全部手動操作。加上以亂為本,朦朧無拘,相機及鏡頭的對焦與防震能力變得無關重要。1/3秒以至更慢的快門,即使夜拍,ISO也絕少升高至噪訊難以接受的程度。還有凌亂模糊的畫面,能看得出天涯鏡的影像變形才怪。相反,D5000 機身輕巧有反芒,極宜手持取景;Sigma 18~250 天涯鏡同樣輕巧,變焦範圍大,取景選擇多,有利於創製不同效果。或者,最妙的是 D5000 那只得千多萬像素的影像檔,佔位不多,亂拍亂試也無後顧之憂。

不妨坦白,以這樣的方式拍攝,若說能精準地拍出預期效果,就是騙人的鬼話。因此,拍攝時需要檢視剛剛拍得的照片,思考分析,作出適當調整,才可以提高成功率。換言之,每到一個新的位置,或換取一個新的角度,以至改變一個演繹方式,都會有一段適應期。初時或許是名副其實的「亂嚟」,結果強差人意,但拍過若干幅之後,便會漸入佳境;未必談不上得心應手,但總可以做到趨優避劣,略有所成。

dcf-travel-img-29031

這次靈機一觸的亂拍委實愜意,既樂見天涯組合找到了新的存在意義,亦再次驗證了筆者的一個信念:器材題材不怕舊,只怕沒有新念頭。

 

相關文章 -
幽篁夢醉竹影深 ─ 多重曝光技巧初探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 123513023 @2017-11-02 22:43:55
    影成點吾緊要,最緊要影完識吹
    攝光寫影 
    @2017-11-05 21:58:49
    多謝閱讀!
  • morlun @2017-10-27 14:08:54
    唔識欣賞
    攝光寫影 
    @2017-10-28 08:42:31
    多謝閱讀!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從法則到原則 ( 三、色光形意 ) 攝光寫影 .5 月 2 日 前文介紹過美學原則幾個常見版本,並列出當中包含的項目。按常理,接下來應該解釋項目細節。然而相關論述網上多的是,讀者只要隨便搜尋便可找到一大堆,反而應用方面的討論,卻是絕無僅有,有見及此,先談應用。 ... (繼續閱讀)
從法則到原則 ( 二、美學原則 ) 攝光寫影 .4 月 19 日 超然物外!上回簡單介紹過形式美,並以節奏為例,展示形式美獨立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特質。此外,亦提到除了節奏之外,合資格稱得上形式美的,還有好幾種東西,而且眾說紛紜,不同派別會有不同的選擇。然而選擇雖異...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從法則到原則 ( 一、形式美 ) 攝光寫影 .4 月 9 日 談構圖,小弟總是對坊間流行的幾招構圖法則,表示不以為然,有時更會狠批一番。然而靜心反思,這並不公平,因為錯不在法則。 認識某事某物,從簡到繁,逐步了解,是正常程序。例如中小學教科書,電子都被形容為...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廣褔英雄頌 攝光寫影 一橋兩端,木棉三數;千百英雄,福田廣種。 從吐露港公路北上,左轉支路接大埔道,便進入了大埔市中心的邊陲地帶,就在廣福邨對開,一道行人天橋橫跨公路飛架,橋的兩端,各有幾株高大的木棉樹,碩大火紅的木棉... (繼續閱讀)
光色形物。用光小記 攝光寫影 畫素描,碳筆怎用?揀選適當硬度的碳筆,用鉛筆刨或刀片,削出筆芯就可以。畫水彩,畫筆怎用?揀選適當大小的畫筆,醮上顏料加點水,塗上畫紙便OK。拍照片,光線怎用?揀選適當的光線 ……。這個似乎並不那麼容易...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蘋果。AI。扮國畫 攝光寫影 蘋果、AI、國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有助說明如何以攝影作品呈現「中式詩情畫意」。 過年之前,小弟撰寫拙文《上善若水,北區有園 ─ 中式畫意》,不知有心還是無意,標題只提畫意,略去詩情,結果就是講一半唔...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幽谷仙鐘。依乎天理 攝光寫影 十八比六,當中可有玄機? 拍攝照片,小弟偏愛使用橫幅,這可能與多對電腦屏幕有關。然而日前於沙田坳十二笏拍攝吊鐘花,選出交差的二十四幅功課之中,直幅數量是十八,橫的卻只是六。到底是甚麼特殊因素,至使...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加減乘除。港系花攝 攝光寫影 一語中的! 没料到最能表現港系花攝技藝精髓的一句,竟是由她道來。 她,是茱莉亞·羅拔絲。沒錯,就是電影《風月俏佳人》裡面那位 pretty woman,後來憑演出《伊人當自強》奪得奧斯卡女主角奬的著名演員 Julia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