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螢舞

初夏五月的晚上,大埔沙螺洞聚集了兩種生物。其一是螢火蟲;其二,是拍攝螢火蟲的人。

dcf-travel-img-38750

香港雖是現代化都市,卻擁有佔全港土地面積接近40%的郊野公園,螢火蟲並不罕見。只要季節適合,又不介意摸黑到郊外地方,選擇諸如溪流、池塘、濕地之類走一轉,不難遇上;只不過,大都是寥寥可數。若要數場面「墟冚」有睇頭的,則非沙螺洞莫屬。這裡四面環山,擁有大片淡水濕地,是得天獨厚的螢火蟲居所。每年夏天,這裡都上演精彩的山村螢舞,吸引不少好攝之徒。

螢火蟲有很多品種,沙螺洞繁衍的亦不單一,然而稱得上螢舞主角的,當是邊褐端黑螢。這品種獨特之處,在於間歇閃動的螢光,每隔數秒閃動一次,每次維持兩三秒,閃動四至八次不等。這有別於一般螢光蟲的持續發光,只要配合慢快門拍攝,就會得出串串光點的影像,煞是有趣。

驟聽起來頗為吸引,或者足以引發坐言起行的衝動。但對大多數人而言,螢光蟲畢竟是個陌生的拍攝題材,出動之前,不妨稍為惡補一下相關的知識與技術。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拍攝時機;二、拍攝方法。

所謂拍攝時機,是指既有螢光,又適宜拍攝的時候。夏季是不言而喻,五月及八月是高峰期,中間的日子相對較少。至於拍攝時間,則是入夜之後的個多小時。以香港的五月為例,就大概是晚上七時半到九時左右。至於天氣方面,打風落雨按兵不動是常識。除此之外,環境亮度亦是重要因素,因為螢火蟲的亮光其實相當昏暗。一般建議避開近滿月的日子。然而這並不足夠,實踐證明,沙螺洞雖然偏遠荒蕪,但由於周邊光害嚴重,雲層反射的亮光比滿月更具威力;除了照亮環境之外,黃橙橙的色光亦不易處理。

dcf-travel-img-38761
▲ 太陽雖已下山,天仍光亮,即使螢火蟲已經出現,但難以拍得明顯。

至於拍攝方法,基本上是同一景觀拍攝多幅,然後以軟件進行影像疊合。沒錯,是疊合,並非一 take 過。或者在光害少,螢火蟲數量多的地方,用較長間的單次曝光,也有可能得到頗具看頭的效果,但在沙螺洞,要拍出相當數量的螢光點,影像疊合在所難免。一般需要疊上數十到百多幅不等。只有個多小時的拍攝時間,又要拍到足夠數量的照片,再加上黑暗環境難以重新選景對焦,某程度意味着,一個晚上只能夠拍攝到一兩個場景。因此,拍攝前務必做好準備,拍攝時切記謹慎行事。

dcf-travel-img-38762
▲  用上了較長焦距,但螢光點係然不多,原因是村屋與攝影機之間的距離不夠長,累積螢光點的空間有限。

拍攝設定方面,建議全用手動;白平衡與曝光皆是。白平衡方面,如前所述,雲量多寡會影響到現場光的色溫,因而不能一概而論。而曝光方面,則需要多說幾句。

首先,由於螢光昏暗,建議儘量用上大光圏。至於快門速度與ISO感光度,主要考慮因素是現場環境亮度。而兩者之中,又以快門速度優先。何解?答案:因為螢光點光是固定的;既閃動,又移動。舉例說,以 20 秒快門拍攝,現場一所村屋作背景。快門從打開到關閉,村屋盡用了 20 秒的曝光時間。可是,螢光蟲呢?在這期間,由於間歇閃動,牠可能只有不足五秒的時間留下身影,而且不是估定在同一位置。不能集中於一點為感光元件作出長達 20 秒的貢獻,結果當然是相對暗淡了。因此,若要拍出明亮的螢光點,就應該在足以捕捉一次閃動的前提下,儘量縮短曝光時間。建議數值是 5 至 10 秒,按需增減;環境愈亮,時間愈短。光圏、快門設定有了着落,ISO 設定便順理成章,按照閣下要求拍出的環境亮度而定。

dcf-travel-img-38763
▲ 螢火蟲足夠多的晚上,隨便選景都可以拍出滿意效果;但不多的時候,就要靠氣。這個晚上,螢火蟲活躍時間只有十來分鐘,而且不願飛離左面的草叢,唯有望景輕嘆。

dcf-travel-img-38764
▲ 這天螢火蟲數量尚可,可惜卻遇上天空漸轉多雲。大半個小時拍的百多幅照片,可以清楚看出前後段反差與色溫的分別。遇上這種情況,後製時也要分段處理。

曝光方案解決了,餘下來需要一提的是螢光點分佈、鏡頭焦距與構圖的關係。假如說相片堆疊是累積不同時間的螢光點,那麼,運用較長焦距鏡頭,就是將更多空間距離的螢光點包攬全收。事實上確具如此效果。但要留意,這樣拍出來的螢光點,在畫面中會顯得沒規律地分散,亦會因淺景深而出現較多明顯失焦的光點。反之,運用較短焦距鏡頭,由於螢火蟲飛行的高度大都離地面不過數米,拍出來便看得出較明顯的密集分佈,成為略具形態的螢光帶。不同形態的光點分佈,當然會影響構圖效果。至於如哪一種比較好 …… ,難道君未聽聞「難為構圖定好壞」嗎?!

沙螺洞雖有車路可達,但路窄彎多避車處少,的士大都不願接載前往,自駕者亦務必小心駕駛。其實環保步行亦有益身心,從鳳園蝴蝶保育區後小徑拾級而上,大半小時已可抵達;沿車路前往,則需大概一小時。若認為花兩個小時走上走落,卻只能拍攝個多小時,一兩個場景,似乎並不化算,不妨提早到埗,將午後荒村景觀也一併收納,以作增值。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新田舊塘。綠葉紅荷 攝光寫影 .7 月 16 日 曾幾荷時,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喜歡那份自然質樸。但自從幾年前池塘經歷颱風山竹一役,以及旁邊加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之後,新田夏荷的狀態明顯一年不如一年。本以為這裡的荷花從此一蹶不振,沒料到今年夏天,竟然...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城荷體統 攝光寫影 六月初的某天,下午一時,驕陽似火。 站在城門谷公園最底層池塘的旁邊,彷彿感覺到有人正在用蒸汽熨斗熨衣服;又濕又熱的氣息,瀰漫四周。一時手癢,拿出機背屏幕取景器,嘗試用那放大鏡聚焦陽光,看看能否燒着地...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天賜塱原。早餐 A 攝光寫影 只是去年,望中猶記,噏耷荷花路 …… 近幾年,香港境內荷塘的狀態每況愈下,好幾處曾經的風姿卓約,花開變得千瘡百孔,慘不忍暏。承接去年頽勢,本以為今年難寄厚望,沒料到天賜塱原,為本地荷花挽回不少聲譽。...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從法則到原則 ( 四、探美尋源 ) 攝光寫影 前面三回,分別介紹了甚麼是美學原則、美學原則的常見版本,以及美學原則超越視覺的特性。為免流於齋講天下無敵,本回分享一些應用心得。 心得不多,必不可少的當然是搞清楚美學原則的各個項目所指為何。但正如在... (繼續閱讀)
深水埗。再定義 攝光寫影 「可以先由你建議想拍的題材造型,我儘量配合。」 把自己說得萬能一般,甚麼造型風格也可以信手拈來,實情是因為與 Joey 未曾合作,無從建議。沒多久,便收到傳來的兩幅參考樣板。第一幅,黑白相,似是在中環舊最... (繼續閱讀)
荷光初現 攝光寫影 彷彿時空錯亂,初夏的荷花,竟然遇上秋季的天氣。碧空如洗,清風送爽,縱使烈日當頭,卻是汗不沾衣,更大的驚喜,是用不着噴蚊怕水;在香港拍攝荷花,從未如此舒適過。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去年開放之後的首個夏...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從法則到原則 ( 三、色光形意 ) 攝光寫影 前文介紹過美學原則幾個常見版本,並列出當中包含的項目。按常理,接下來應該解釋項目細節。然而相關論述網上多的是,讀者只要隨便搜尋便可找到一大堆,反而應用方面的討論,卻是絕無僅有,有見及此,先談應用。 ... (繼續閱讀)
從法則到原則 ( 二、美學原則 ) 攝光寫影 超然物外!上回簡單介紹過形式美,並以節奏為例,展示形式美獨立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特質。此外,亦提到除了節奏之外,合資格稱得上形式美的,還有好幾種東西,而且眾說紛紜,不同派別會有不同的選擇。然而選擇雖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