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F4】彩色菲林 FujiColor C200

前言:

早前有一篇以 Nikon F4 為主題的文章,但那次分享,並沒有提及應用上的事情,也因為 Nikon F / F2 / F3 等筆者也有粗略寫過,因此有這篇文章。

這次分享的菲林,是富士 FujiColor C200,依現在來說,應該是 Fuji 裡最平價的菲林。

 

正文 :

筆者這次分享, Nikon 的旗艦級菲林單反 F4( 1988- 1996 )

這代旗艦分有三個型號:F4F4sF4e,依筆者粗略理解,電池盒的設計大小是有所不同 :

  • F4 ( 配搭 Nikon MB-20,4 枚 AA 電池 )
  • F4s ( 配搭 Nikon MB-21,6 枚 AA 電池 )
  • F4e ( 配搭 Nikon MB-23 ,6 枚 AA 電池或充電池 )

 

當然這也標誌著重量是不一樣,連拍功能也不一樣

 

理論上,它是 Nikon 的第一台具備自動對焦功能的單反相機,坊間的說法是,The World's First Professional AutoFocus Camera

這個說法,建基於,Nikon F3Nikon F4 之間其實還有一台,稱之為 Nikon F3AF,那台相機是「 半途出家 」的產品,硬把自動對焦功能,都塞進 Nikon F3 裡去了,也許 Nikon F3AF 不夠 Professional 吧 ?

 

Nikon F3AF,這個賣不了多少的產品,留下兩支很獨特的自動對焦鏡,當年專供 Nikon F3AF 用的。網上傳聞,這兩支 F3AF 的鏡,後來也只有 Nikon F4 可以用,其他的都不行了。

 

dcf-travel-img-41749

上圖: 筆者的 Nikon F4,拍攝相機為 Ricoh GR III,相片只有變更大小以方便上載,筆者沒有後期制作。

 

要說 F3AF 不大賣的原因,除了對焦性能之外,當時大衆對電子化產品,擁有自動對焦功能,也似乎不太接納。

Nikon F4 推出的同時,Nikon 也未敢把前代旗艦 Nikon F3 下架,如果按官方的時間表來說,Nikon F3 ( 1980 ~ 2002 ) 的銷售時間,是完完全全的覆蓋著 Nikon F4 ( 1988 ~ 1996 ) 整個銷售年期,甚至還要比它遲才肯停產呢。

 

記得筆者上次有介紹過,這台 Nikon F4,基本上不是現代人所認識的電子相機,不要被它騙到了。

 

( 1 ) 鏡頭沒有光圈環的話,只可以用 PS mode,因為機身沒有方法直接控制光圈值。

 

( 2 ) 對焦其實又不算太慢,但如果想對一些微小的物品,例如一根草的話,要有點耐性。此機擁有一個對焦點,位於正中央。

 

是的,我沒有寫錯,一個對焦點。

 

( 3 ) 上片的方式還算是自動的,拍滿 36 張後,再按快門,機頂會有紅燈閃燈提示,退片的話,還只有手動模式,需要同時按兩個電子鍵。

這個時候你會想起,後來的 Nikon 菲林相機,其實是多麼的人性化,都拍滿 36 張了,還要等什麼呢?為何不即時回捲菲林呢?後來的 Nikon F6 有相對應的設計。

機頂上方有很多功能,說實話,有部份是不知道用途,後來的專業級機身都沒有。例如基本的 PASM 中再加一個叫 PH ( high-speed programs ) 的選項,是 P ( normal ) 的演變模式。

平常用的單張拍攝,可以用 S ( Single frame ),但還有 CH ( Continuous high speed )CL ( Continuous low speed ) CS ( Continuous silent ) 等等,從其簡稱字面看起來,是連拍吧,但這些東西,不去先看看官方說明書,會覺得很頭痛。

 

( 4 ) 重點還得要說,它真的很重,筆者的已經是最輕的 Nikon F4 型號。

 

說些優點吧!它的快門聲出奇的清脆,是很經典的那種,觀景器也很明亮,易手價錢也很合理。

 

 

銷售數據:

官方數據,Nikon F3 至 1992 年時的銷量為 75 萬台。

未經證實的坊間數據,Nikon F4 頭三年的銷量為 26 萬台,直至 1996 年底為 60 萬台,銷量一點都不算差。

 

 

關於菲林:

筆者這次是來測試 FujiColor C200 這款彩色負片菲林。

說起來富士菲林還真的越來越少,執筆之時,FujiColor PRO 400H 已經宣佈停產,這款 FujiColor C200 是否也已經停產了?網上說自 2019 下旬開始就沒貨供應了,但似乎未曾停產,筆者未能確定,對不起。

這款菲林,特點在於比較平價,雖然價錢已經是不斷的上升,但相比起停產,筆者寧願它賣貴一點。顏色是偏向綠色,但菲林相片的最終效果,也得取決於鏡頭發色,和底片掃描。

FujiColor C200 的定位是民用低端市場,是 FujiColor Superia 200 停產後的替代品。

 

 

關於攝影 :

 

是次測試使用:

相機:Nikon F4

鏡頭:Nikon AF-S Zoom-Nikkor 28-70mm f/2.8D IF-ED

以下分享的作品都是沖曬後從店員收到的 scan 版本,筆者沒有加工。 

 

 dcf-travel-img-41762

dcf-travel-img-41763

dcf-travel-img-41761

dcf-travel-img-41764

dcf-travel-img-41765

dcf-travel-img-41772

dcf-travel-img-41766

dcf-travel-img-41767

dcf-travel-img-41774

dcf-travel-img-41775

dcf-travel-img-41769

dcf-travel-img-41777

 

一筒菲林過後的小小總結 :

  • 一如坊間所言,綠色表現比較好
  • 也因為偏綠色,紅色就因此而顯得較暗啞
  • 色調偏冷但太陽光影響很大
  • 對比度偏高
  • 適合太陽普照下使用

 

筆者推介度 : 4 星 ( 5 星滿分 )

 

其實鏡頭,對菲林相片影響真的很大,對上一次用 FujiColor C200 配合 Nikon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筆者覺得效果遠不及這次測試。依筆者所知,這支 Nikon AF-S Zoom-Nikkor 28-70mm f/2.8D IF-ED 本來就發色很濃,一代菲林鏡皇當之無愧。

相片上的日期記號,是其機背 Nikon MF-22 加上去的,這是筆者意料之外的事,不過這個日期,已經不可能會準確了,日期範圍,年份只可以是由 1987 ~ 2019,沒有一個年份是 XX20 ~ XX86 之間的啦, 謝謝。

 

多謝收看!!!

 

後記:

關於 Nikon 旗艦菲林相機,筆者相信會寫一下 Nikon F5,敬請留意!

 

 

 

椒絲腐乳西瓜 的其它文章
關西遊記 :「小鹿亂撞」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應該是本遊記最後一篇:奈良公園篇。   其實長篇大論是一件辛苦事,寫太多的話,「 關西遊記 」都變成「 西遊記 」了。有興趣也看看前兩篇的朋友,2025 年關西之旅,也有「 大阪世博篇 」和 「... (繼續閱讀)
關西遊記 :「大阪造幣局」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一切都是巧合,2025 年 4 月份,筆者的日本關西之旅,主打其實並非「 世博 」也非「 賞櫻 」,但時間實在太配合,結果以上兩樣全都做了。     關於 2025 年 4 月 13 日開幕的「 大阪關西万博...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關西遊記 :「大阪關西 • 萬博」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1):   記得在最初計劃行程,大阪關西的 2025 世博( 日本稱為萬博 )不是主打項目,會專程由香港,去日本看世博的人,應該不可能太多,不過最終,行程中也加了這個地方。   筆者在開幕的第一天... (繼續閱讀)
畫意 • 創意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說起來,筆者也算是個懶人,曾幾何時,家母,親妹,親弟,親戚朋友等等,都跟了同一位繪畫老師,當中以學習西洋油畫為主,粉彩素描也有,但偏偏,筆者就是沒有上過老師的課,其實練習繪畫相當花時...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2025 - 花展造像攝影比賽 椒絲腐乳西瓜   一年一度的花展又來了。 每年都在星期五開幕的花展,也會在前一天的星期四下午,來一個「 造像攝影比賽 」,雖然筆者也從不以比賽來看待這個活動。   活動困難之處,在於人山人海。   筆者也很怕一些拿...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四)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出入平安。   最近又打了兩支燈,順道的做一下紀錄,也作一點分享,謝謝。   第一篇 「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一) 」 第二篇 「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二) 」... (繼續閱讀)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三)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自 2019 年開始,在 DCFever 上作文章分享,至今也寫了百多篇,可說是完全意料之外,從沒想過可以寫這樣的多。一些文章標題,在當初是有給加上「 一 」或 「 上 」 等等註解,看似有一有二,就應該有...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攝影回顧( 風景旅遊心得篇 ) 椒絲腐乳西瓜   一轉眼又到年尾,筆者也來一下攝影回顧,說起來在 DCFever 作文章分享,自 2019 年起,也有 5 年多的時間,「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 」這句話,也用得上一半了!   如果是較後期參與的讀者,也許覺得,筆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