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菲林大三元 ( 二 ) : 80200 篇

 

前言:

上一次簡單介紹了「 大三元 」的中段焦距鏡頭 2870 之後,這次也來分享一下 Nikon 第二代菲林「 大三元 」的第二支鏡頭 : Nikon 80-200mm f/2.8 AF-S,人稱「 小黑四 」的長焦鏡頭。

 

正文:

「 小黑 」一詞,意指 Nikon 的七支長焦鏡頭,據說這說法源於台灣,當時 Canon 的「 小白 」鏡頭,因其外觀為白色而得名。

回顧 Canon 的長焦鏡頭,打從 70 年代開始,已經有白色鏡頭出現,直至 1995 年,其「 大三元 」之一的 EF70-200mm f/2.8L USM 也開始採用白色外觀,亦由此開始,Canon 此焦距鏡頭,都以白色鏡身登場,直至今天的 RF 無反年代,亦是如此。

 

 

「 小黑 」所指的 Nikon 鏡頭,除了某幾支長距定焦鏡以外,其實從來大都是黑色的。雖然在「 小黑四 」和「 小黑五 」的年代,Nikon 也曾發表過灰白色版本,因而得名「 小灰四 」和「 小灰五 」。

筆者上次介紹過的 2870其實也有灰白色版本,有人叫它做「 小小灰 」,然而這堆名字卻很容易令人誤解,事關「 小小黑 」所指的,卻是另一回事,是恆定 4 光圈版本的 70-200 鏡頭。

無論鏡頭是灰是黑,功能其實都是沒有分別的,灰白色鏡身卻有機會被刮花,當然灰白色版本,易手價也比較貴。

dcf-travel-img-42919

如果以不計算手動鏡頭的話,也不計算 Nikon Z 系列鏡頭的話,「 小黑 」一詞所指的 Nikon F 自動對焦鏡頭如下 :

  • 小黑一: AF 80-200 2.8
    • 年份 : 1988 - 1992
    • 產量 : 約 19 萬支
    • 重量 : 約  1270 克
    • 特徵 : 以推拉式作變焦。
  • 小黑二: AF 80-200 2.8D
    • 年份 : 1993 - 1997
    • 產量 : 約 16 萬支
    • 重量 : 約 1300 克
    • 特徵 : 同樣以推拉式作變焦,和小黑一作比較的話,金漆字樣上有 D 字,鏡身多了些磨砂防滑設計,也多了些按鈕,例如全程 / 半程對焦距離。
  • 小黑三AF 80-200 2.8D( New )
    • 年份 : 1997 - 2020 ( 估計 )
    • 產量 : 約 32 萬支
    • 重量 : 約  1275 克
    • 特徵 : 轉為旋轉式變焦環設計,外觀也因此多了些防滑軟膠。 此鏡為歷代小黑中,銷售年期最長的一支。
  • 小黑四: AFS 80-200 2.8D
    • 年份 : 1999 - 2004
    • 產量 : 約 6 萬支
    • 重量 : 約 1550 克( 連腳架 )
    • 特徵 : 第一支採用 AF-S 鏡身馬達對焦設計的小黑鏡頭,最後一支小黑保留有光圈環設計,最後一支以 80mm 作開端,有灰白色版本。
  • 小黑五AFS 70-200 2.8G VR
    • 年份 : 2003 - 2009
    • 產量 : 約 27 萬支
    • 重量 : 約 1468 克
    • 特徵 : 第一支有防手震  VR 的小黑鏡頭,同時也取消了光圈環的設計,是為第一支 G 鏡頭小黑,有灰白色版本。
  • 小黑六AFS 70-200 2.8G VRII
    • 年份 : 2009 - 2016
    • 產量 : 約 48 萬支
    • 重量 : 約 1532 克
    • 特徵 : 防手震 VR 的第二代鏡頭,也是最後一支 G 鏡頭的小黑。
  • 小黑七AFS 70-200 2.8E FL
    • 年份 : 2016 
    • 產量 : 約 12 萬支 ( 未停產 )
    • 重量 : 約 1425 克
    • 特徵 : 第一支 E 鏡頭小黑,也是執筆之時的現役版本。

 

* 產量依坊間從鏡身號碼統計得出,並非官方數字

* 重量依坊間所描述得出,並非官方數字

 

在小黑家族中,這次介紹的「 小黑四 」,產量最少,也是最重( 如果不計算之前的 Nikon 手動鏡頭 Ai 80-200/2.8 Zoom*ED 的話 ),也是最後一支,沒有防手震設計的小黑鏡頭。

傳說這支「 小黑四 」有一點點不完美,例如鏡身馬達的耐用性,排線移位等等,迫使 Nikon 提早開發了「 小黑五 」並將之停產,也令上一代產品「 小黑三 」的銷售年期橫跨了幾世代 ... 

雖然如此,「 小黑四 」的成像,也曾經得到很高評價,甚至比較起後來的「 小黑五 」還要好。當然站在 20 年後的今天來看,比它好的也有太多,但筆者覺得這支鏡頭真的不算差,雖然,逆光下紫邊明顯倒是真的,銳利度也和今天的鏡頭相差了一點點。

此鏡有光圈環的設計,得使它配合菲林相機使用的話,彈性也較多,例如筆者可以用它來配合 Nikon F4 使用。

往後的 Nikon 鏡頭,例如 Nikon Z 系列的 70200,連官方也戲稱是「 小黑 Z 」啦,其實這個也只是坊間俗稱吧,卻是深入民心。

 

原相 :

  • 相機使用 :Nikon D700
  • 鏡頭使用 : Nikon AF-S 80-200 2.8
  • 拍攝時光圈值 : 2.8
  • 測光模式 : 手動
  • 白平衡:手動 5500K

 dcf-travel-img-42915

 

說過一堆資料之後,也說一點點個人的意見。

其實筆者並不特別常用長焦距鏡頭,來拍攝人像,這可能違背了很多人的想法。對於工具運用,筆者並無特別偏好什麼「 人像鏡 」之類的迷思,當然運用長焦距鏡頭,能減低人物變形,又或增加一點點壓縮感,或增加一點「 淺景深 」而提升人物與背景的分離度,這些都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老鏡頭的逆光霧化問題,不喜歡的話,這就是個缺點,喜歡的話,就可能覺得很夢幻。

 

 

攝影作品分享:

這輯作品和上次所分享的一樣,木材裝飾比較多,在自然採光的情況下,室內反射的光源,令畫面偏紅偏啡,筆者選擇後期調整了色彩,從而比較能配合主題。

dcf-travel-img-42916

 

 謝謝收看 !!!

 

椒絲腐乳西瓜 的其它文章
關西遊記 :「小鹿亂撞」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應該是本遊記最後一篇:奈良公園篇。   其實長篇大論是一件辛苦事,寫太多的話,「 關西遊記 」都變成「 西遊記 」了。有興趣也看看前兩篇的朋友,2025 年關西之旅,也有「 大阪世博篇 」和 「... (繼續閱讀)
關西遊記 :「大阪造幣局」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一切都是巧合,2025 年 4 月份,筆者的日本關西之旅,主打其實並非「 世博 」也非「 賞櫻 」,但時間實在太配合,結果以上兩樣全都做了。     關於 2025 年 4 月 13 日開幕的「 大阪關西万博...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關西遊記 :「大阪關西 • 萬博」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1):   記得在最初計劃行程,大阪關西的 2025 世博( 日本稱為萬博 )不是主打項目,會專程由香港,去日本看世博的人,應該不可能太多,不過最終,行程中也加了這個地方。   筆者在開幕的第一天... (繼續閱讀)
畫意 • 創意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說起來,筆者也算是個懶人,曾幾何時,家母,親妹,親弟,親戚朋友等等,都跟了同一位繪畫老師,當中以學習西洋油畫為主,粉彩素描也有,但偏偏,筆者就是沒有上過老師的課,其實練習繪畫相當花時...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2025 - 花展造像攝影比賽 椒絲腐乳西瓜   一年一度的花展又來了。 每年都在星期五開幕的花展,也會在前一天的星期四下午,來一個「 造像攝影比賽 」,雖然筆者也從不以比賽來看待這個活動。   活動困難之處,在於人山人海。   筆者也很怕一些拿...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四)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出入平安。   最近又打了兩支燈,順道的做一下紀錄,也作一點分享,謝謝。   第一篇 「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一) 」 第二篇 「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二) 」... (繼續閱讀)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三)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自 2019 年開始,在 DCFever 上作文章分享,至今也寫了百多篇,可說是完全意料之外,從沒想過可以寫這樣的多。一些文章標題,在當初是有給加上「 一 」或 「 上 」 等等註解,看似有一有二,就應該有...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攝影回顧( 風景旅遊心得篇 ) 椒絲腐乳西瓜   一轉眼又到年尾,筆者也來一下攝影回顧,說起來在 DCFever 作文章分享,自 2019 年起,也有 5 年多的時間,「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 」這句話,也用得上一半了!   如果是較後期參與的讀者,也許覺得,筆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