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舖﹕標記校服
地址﹕觀塘物華街臨時小販市場
開業日期﹕1970年代
由於社會資源分佈不均,上世紀初的香港只有少數適齡的學童能接受教育。二戰過後,難民潮和嬰兒潮更令失學兒童的數目大幅攀升。港英政府意識到必須解決公立學位不足的問題,遂邀請志願組織及宗教團體承辦學校,為失學兒童提供教育。
為方便區別學生及增加他們的歸屬感,學校開始設計特定的校服讓學童穿着上課,香港的校服文化由此逐漸確立。
男生的校服多是恤衫配西褲,由50年代至今沒太大改變。反觀女生的校服款式比較多元化,由水手裝、旗袍服、長衫,以至蘇格蘭格仔裙都有學校採用,可謂百花齊放。
關於香港校服歷史的研究資料不多,不過若想認識裕民坊一帶學校的校服款式,昔日可以選擇去臨時小販市場內的標記一趟。標記的舖位面積不算大,內裏卻掛滿各中小學的校服。舉目四顧,校服都排列得井然有序,儼如一個小型的「觀塘校服展覽」場地。
彭國標夫婦早於70年代經營標記,紮根社區多年。不要被彭生一臉嚴肅的樣子嚇倒,其實他很愛說笑,而且為人親切友善,經常與街坊打成一片。有次與他閑談,得悉彭生除了打理舖頭外,原來還有另一份「副業」。
「我喺70年代開始學中醫,依家係香港既表列中醫師。」他一臉正經的跟我說,同時亦將證書遞給我看。
「工餘時候我會應社福機構邀請,為長者進行義診。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幫助別人。」彭生自言曾治療過不少奇難雜症,但他淡泊名利,只想透過醫術回饋社會,別無他想。
彭老闆樂於助人,默默地為社會貢獻,與眼前各種校服所承載的育人理念互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