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皇室,大家或會想到歐洲各國的皇族。然而筆者只是一個普通的地道香港人,又沒有皇族血統,對於「皇室」我又有何回憶可言?
年輕時我曾在「皇」「室」生活,而且一待就是7年。這正是我的母校,英「皇」書院及校內大大小小的課「室」。
英皇書院於1926年竣工,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戰前官立學校。校舍以紅磚建造,內有英式庭園。拱形柱廊、飾有石柱的外廊及粗琢隅石等建築舉目可見。極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校舍使英皇書院成為香港最具特色的校舍之一。
母校在201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我曾想過為校舍進行光影記錄。可是學校每年只對外開放數天,而且那幾天必定人頭湧湧,要靜心拍攝談何容易。再者,近幾年自己的工作也頗為繁重,拍攝之事就不了了之。
時間一晃就是十年。原已「擱置」的攝影計劃,今個暑假卻出現曙光。
當年任教筆者的生物老師榮休在即。在幾個月前的一次對話中,他問我是否有興趣在暑假回校拍照?機會難逢,我當然馬上答應。
那天我約了恩師在般咸道和西邊街交界的入口等待。中學年代,幾乎每天都在這個甚具特色的學校正門進出。弧形門廊上方的穹棱式拱頂,配以飾有螺旋形托座的愛奧尼亞式柱頭,這類設計在其他校舍甚為罕見。途人路經此處,大多被這獨特的建築吸引而駐足觀賞,甚至拿出手機拍照。
穿過門廊後,我先走到底層的雨天操場。記得初中時期,每天回校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到這裏與一眾師兄弟切磋棋藝。操場的長枱上滿佈不同棋局,仿如一個又一個「戰場」。那時學校的棋隊實力不俗,在校際比賽中多次獲獎。我雖棋藝不精,無緣加入棋隊,但甚麼「五七砲對屏風馬」、「仙人指路對飛相局」等基本佈局也略知一二。今天站在操場上回看這裏的長枱,那些年棋盤上的大小「戰事」,頓時在腦海中浮現。
除了下棋,放學後我也喜歡與三五知己在這裏打乒乓球。當時我會與幾位同學討論哪些球拍操控較好,也會互相交流球拍的保養心得。那個年代,若要打波就要自備球拍回校。要在沉甸甸的書包中額外塞進一塊球拍並非容易,但想到放學可以盡情玩樂,再麻煩也是值得。
在雨天操場與中央球場之間,由多條拱形紅磚柱廊分隔。外面的位置則擺放了手球的龍門架,每逢走過這條「楚河漢界」時,我都會格外留神。當力大無窮的師兄弟射球時,球直入龍門還好。若不能命中目標,手球 時而「連波帶網」衝入走廊再反彈回球場,時而從保護網的下方直接「穿入」雨天操場,難以迴避。假如手球擊中門框,碰撞所發出的巨響也甚是嚇人,就如足球小將中的「衝力射球」般誇張。幸好今天是學校假期,沒有學生打手球。在斜陽的映照下,讓我首次感受到這條走廊的「寧靜」。
沿雨天操場內的樓梯往上走,不一會便到達南翼低層的小花園。這裏曾經種了一棵逾60年的無花果樹,是學校的象徵樹。無花果代表樸實和謙虛,是歷代「英皇仔」的學習對象。可惜校樹的樹根在幾年前開始腐爛,即使校方悉心護理並建立支架支撑主幹,最終仍在2022年的5月不敵風雨而倒下。
花園中央的小噴泉,多年來都有飼養鯉魚。記得中二那年,有天早會的鐘聲響起,一眾同學如常前往操場集隊。突然身後傳來一聲「噗通」的巨響,不一會更聽到有人大叫「有冇人可以救我?」。當眾人驚魂甫定,才發現有同學竟然掉下水池﹗我們立即找當值老師協助該名「遇溺者」。最後該同學雖然順利離開水池,但卻全身濕透,狠狽不堪。幸好他只是手腳輕微擦損,並無大礙,我們才安心前往操場集隊。畢業後事隔多年,我對此事依然記憶猶新。
時光荏苒,轉眼間初中歲月已悄然渡過。我緩步離開這別緻的花園,慢慢沿樓梯向上走,嘗試找尋褪色的高中校園足印...
下集正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