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廈回憶錄(二)

   與觀塘一樣,我約在2011年下旬才開始認識九龍城。

   最初我嘗試從九龍寨城公園去探索這區的歷史。有次沿東頭村道前往寨城公園的入口時,卻被對面美東邨「一字長形」的建築佈局深深吸引着。美東邨的樓宇就像一個巨人,張開雙手環抱着東頭村道約300米的路段。那種磅礡的氣勢,只有身置其中才能感受得到。

   行至東正道的位置,我頓時注意到另一座髹着羅馬數字「22」的大廈。若說身後的美東邨是位巨人,眼前的22座卻是一位氣若游絲的長者。

   那充滿歲月痕跡的外牆,除了出現石屎剝落及裂紋外,部分地方更可看到外露的鋼根。年邁的長者雖百病纏身,但它仍堅強地過活。從它身上被「植入」大量鋼架,苦苦支撐它那飽經風霜的身軀,彷彿告訴我們生存的意義:為了繼續服務本區的街坊,即使要「動手術」,老人也在所不惜。這份「生存下去」的精神觸動了我,驅使我探索這裏的人民故事。

    翻查資料,東頭邨22座是香港所餘無幾的四型徙置大廈。由於大廈的石屎強度遠低於建築標準,房委會早已計劃在九十年代把它重建。怎料在清拆前夕,房委會突然宣佈只把大廈翻新,同時加入鋼架作支撐而不作清拆。22座雖然「遍體鱗傷」,但它仍能堅持到2012年才被清拆,完成它近半世紀的使命。

 

dcf-travel-img-45241

     22座的底層以民營小店為主,或許重建在即,這裏顯得格外寧靜。回春堂是我首個探訪的店舖。小店位於錦華與中民兩間冰室之間,由曾氏夫婦一同打理。曾伯昔日在大陸行醫,來港後曾在觀塘康寧道經營中藥行。千禧年前,在朋友的手中接過回春堂,一做就做了十多年。

    「我自己住樓上,既然間舖喺樓下,咪頂手嚟做。」曾伯一邊執藥,一邊跟我說接手經營的過程。

     坐在回春堂與曾伯聊天,時間彷如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這裏除了電子鐘,其他的裝潢基本上與開張時相若。小店沒有冷氣,只靠天花板的風扇為悶熱的環境帶來一絲涼風。百子櫃雖不算大,但仍收納着過百種藥材。淡淡的藥材氣味從百子櫃滲出,配上地面的馬賽克瓷磚,讓人體味到昔日香港的味道。

      曾伯的醫術能否「妙手回春」我就不得而知。但我肯定他是一個慈祥和善,談吐謙遜有禮的長者。他總是面帶笑容與人傾談,對熟悉的街坊如是,對外人(例如筆者)也如是,可謂一視同仁。相信這是上一輩待人接物的方式吧? 

dcf-travel-img-45240

dcf-travel-img-45236

     轉眼間已到了2012年2月下旬,距離22座清拆的日子越來越近。某日下午,我又帶着相機前往這裏拍攝。

    「靚仔,你又嚟影相呀?」一把熟悉的聲音在遠處傳來。

    「今個週末有時間,出嚟影相之餘諗住順便剪埋髮」

    「老闆啱啱行開咗。我同你洗頭先,之後佢應該差唔多返」

      認識雅麗寶的葉小姐已有數個月,每次來這裏剪髮,她都很熱情地招待我。

     「唔好意思,要你坐多一陣。老闆好快就返到。」說罷她就轉頭替我身後那位小朋友剪髮。

      曾經有段時間,我的頭髮都由雅麗寶的老闆來打理。他個性沉實,雖沒有葉小姐那樣熱情,但我知道他是外冷內熱。幾個月前,我首次前來光顧。起初見他沉默寡言,我還以為他不易相處。由於我想記錄理髮的過程,於是我抱着被拒絕的心態問老闆能否拍照。誰知他一口答應我:「冇問題,你咪影囉。」對於一個陌生顧客的「無理」要求,老闆仍樂於接受,可見他已把我當成熟悉的街坊來招待。自此之後我便放膽與老闆交談,而他亦很願意跟我分享自己對不同事情的想法和意見。 

dcf-travel-img-45238

    「老闆,今日唔該晒你。下次再見﹗」我拿起相機背囊,正準備離開。

    「靚仔,唔好走住。呢封利是係俾你㗎﹗」忽然身後的葉小姐對我說。

    「新年都過咗,同埋我係顧客,有咩理由要你封利是俾我?」我很詑異地回覆。

    「新年利利是是呀﹗你唔收,下次唔幫你剪髮呀﹗」葉小姐跟我開玩笑。

    「你收咗佢啦,唔洗同我地客氣」在旁的老闆說道。

    「既然係咁…多謝晒兩位﹗祝你地身體健康,髮廊長做長有﹗」我再三感謝他倆的盛意,然後收下這封特別的利是。 

      回家途中,我把利是打開來看,內裏竟放了一張五十元紙幣。在雅麗保理髮,葉小姐只收我四十元。那麼今天他們豈不是免費為我服務?二月天氣雖冷,但我手上這封利是,卻滲透着暖暖的温情。看着巴士窗外的獅子山,此刻真正感受到昔日的鄰里情。

dcf-travel-img-45237

後記:因保管不善,我只能尋回數張回春堂和雅麗保的照片。後悔沒有多做備份,白白讓這些珍貴的影像及回憶消失於時間的洪流中...

分享感想
  • rafale10 @2022-04-26 00:25:43
    "沒有多做備份" 這種事我以前都試 - 結果當然係留下永遠的遺憾,當中包含我老家 - 一批秀茂坪徙置大廈的照片 .......
    Chris Kwok 
    @2022-07-11 21:02:23
    師兄,我完全明白這種痛苦…
Chris Kwok 的其它文章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徙廈回憶錄最終章 -- 再會,石籬 Chris Kwok 怎樣的城市,便有怎樣的建築。 建築可反映一個城市在某時期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了解建築背後的設計理念,有助我們一探當年的社會環境。 我手影我心 香港是彈丸之地,寸金尺土人所共知。身處這地,我們對於拆...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煩囂鬧市中的靜土 – 西方寺 Chris Kwok 寺院是中國的傳統建築。 西方人進行宗教活動的地方是教堂。 「西方」與「寺」走在一起,初聽起來有點矛盾。 幾年前聽說香港有座「西方寺」,很好奇這座寺院究竟是何模樣? 雖然一直都很想前去參觀,可是俗務繁...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徙廈回憶錄(二) Chris Kwok    與觀塘一樣,我約在2011年下旬才開始認識九龍城。    最初我嘗試從九龍寨城公園去探索這區的歷史。有次沿東頭村道前往寨城公園的入口時,卻被對面美東邨「一字長形」的建築佈局深深吸引着。美東邨的樓宇就...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我的六年「坊塘」攝影生活 Chris Kwok 我自少並非於觀塘成長,工作也毋需踏足這區。記憶中在2000年前後,我曾與朋友於觀塘市中心吃宵夜。附近的康寧道、物華街一帶已歸於寧靜,但裕民坊的巴士總站卻熱鬧得很。原來這裏是大排檔的集中地,巴士站的四周幾...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好好洋服,為客人做到最好 Chris Kwok 店舖﹕好好洋服 地址﹕眾坊街71號地下 開業日期﹕約1960年代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內地人擔心政局不穩,於是大舉南下來港「暫居」。鍾達明(亞達)是當年「難民潮」的其中一位。亞達到港後,經朋...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念。海安的情味 Chris Kwok 2021年10月30日。 一如以往在這段日子與太太慶生。晚飯期間,收到友人傳來一則訊息:「你知道海安今天結業嗎?」 那一刻沒有查證訊息的真偽,內心只浮現幾個疑問:「之前都傳過會執,但老闆好似話個業主唔收舖之...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徙廈回憶錄(一) Chris Kwok 店舖:中民冰室 開業年份:60年代 地  址:九龍城東頭村22座9-11號舖   「聽講22座好快會拆,你地會做到幾時?」 「今日係最後。」 這天是2012年7 月14日。我首次與鍾老闆接觸,也是最後一次。 「隨便坐...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那些年的裕民坊 -- 何記露天補鞋 Chris Kwok 店舖﹕何記補鞋 地址﹕觀塘輔仁街仁信里中南樓地下              觀塘仁信里盡頭的角落,有間並不起眼的「何記露天補鞋」。         在露天店舖工作,少一點堅持也不行。冬天要適應乾燥的空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