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有得影、冇得食︰食物攝影師 Eric Ng 專訪

文︰ansel

打開電視機,幾乎每天都會有各種飲食節目,無論是明星採訪知名食肆,還是主持人教用雞汁煮餸,都不乏捧場客,可見「食」對於大家來說是多麼重要。身為食物攝影師的 Eric Ng 亦坦言自己難以抗拒美食的誘惑,然而在今次跟 DCFever.com 的專訪之中,他卻道出食物攝影師不為人知的一面︰拍攝所用的食物是不能吃的。由於工作關係,即使美食當前都要「眼看口勿動」,想來都覺難受!

(Eric Ng 作品)<br> Client︰Forms Kitchen<br> Cookbook︰My Comfort Food<br> 作者︰葉晨
(Eric Ng 作品)
Client︰Forms Kitchen
Cookbook︰My Comfort Food
作者︰葉晨

珍藏 Nikon FM2︰攝影路起點

Eric 在 11 歲的時候已經接觸他的第一部相機,當時是因為要隨學校到新加坡,心想到外地旅行總要拍照留念,於是家人就給他買了一部「傻瓜機」。傻瓜機功能有限,觀景器又有明顯視差,但仍然對 Eric 有重大的影響。後來承繼了一部 Nikon FM2 菲林單反,配上一支 50mm f/1.4 標準鏡頭,真正讓 Eric 對於攝影的概念有更深的了解。這部 FM2 由 Eric 的中學時期一直陪伴至 20 多歲,踏入社會工作後,即使去旅行都會帶著。直至一天相機的零件出現問題,機背不能正常打開,才退下火線,但 Eric 仍有把這部 FM2 好好保存下來。


訪問期間,Eric 的師傅,著名專業攝影師 Felix So 亦有在場,他一聽到 Eric 的 FM2 出現問題,隨口就說出幾個相熟的相機維修店推介給 Eric,看來這部 FM2 還未能完全退役!

攝影的多樣性最為吸引

Eric 認為攝影在反映真實的同時,卻又從來也不真實。每按一次快門,都是一次抉擇;而每張相片都是一道隨意門,帶大家進入不同的回憶與想像空間。攝影最吸引的地方是其多樣性,既可以記錄現實,傳遞信息,亦可以表達內心所見的美。不過讓 Eric 不斷拍攝的原因,卻是非常單純︰由攝影所產生的滿足感,為他提供了源源不絶的動力!由計劃幾時去拍攝,到何處拍攝,約誰人拍攝開始,整個過程都令他十分開心。在按快門之前、菲林沖晒之前,都充滿不確定與未知數,那種期待與緊張的情緒,全都令 Eric 深深著迷。

(Eric Ng 作品)<br> Client︰Forms Kitchen<br> Cookbook︰大廚小宴<br> 作者︰廖教賢
(Eric Ng 作品)
Client︰Forms Kitchen
Cookbook︰大廚小宴
作者︰廖教賢

由拍攝食譜開始

修讀設計出身,Eric 於設計和攝影工作都有好感,機緣下見到有公司聘請攝影師的職位,就決定了他之後十多年的攝影事業。當時 Eric 所屬的公司其中一項範疇是出版食譜,需要拍攝大量食物相片,除了一位正式攝影師之外,就要 Eric 作為輔助、拍攝 Snap Shot 等。後來有一次公司想轉轉玩法,讓 Eric 操刀拍攝一些生果蔬菜作為新書封面,見到效果不錯,就給予更多的機會,訓練 Eric 成為一名食物攝影師。

(Eric Ng 作品)<br> Client︰Rachel's Kitchen<br> Cookbook︰Seasons at Rachel's Kitchen(四季廚房)<br> 作者︰Rachel Yau
(Eric Ng 作品)
Client︰Rachel's Kitchen
Cookbook︰Seasons at Rachel's Kitchen(四季廚房)
作者︰Rachel Yau

「千萬唔好食」!

作為食物攝影師,很多人都會誤會 Eric 經常可以嘗到各種美食,但事實卻是完全相反。Eric 瘦削的身材,可以証明當食物攝影師其實是「無啖好食」!Eric 指出,為了令食物看起來更為美觀,會不斷挑戰最漂亮的食材,但其烹調、處理手法都是以保留其美麗外觀作為目的,她們都是千挑萬選,經特別處理。所以 Eric 提醒大家,作為食物攝影師的第一要旨是「千萬唔好食」!

Eric 分享他拍攝食物的經歷,他說有時候拍攝食物在餐廳進行,會有時間限制,下午 3 - 6 時內要完成拍攝。何解?因為對方也要開舖營業,只有下午的時間較少客人,Eric 笑說如果妨礙到餐廳的正常生意,被人趕走也不出奇呢!食物本身亦不可以長時間擺放,拍攝時不能像拍攝商品般慢慢雕琢,因此事前的安排與計劃相當重要。Eric 在拍攝時多數會自行按排餐桌、佈景的擺放,亦會關閉餐廳光源,以閃燈對光線進行完全的控制,務求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對於拍攝成果、時間控制都有幫助。

(Eric Ng 作品) <br> Client︰Forms Kitchen<br> Cookbook︰燒味 滷水 小吃<br> 作者︰廖教賢 / 陳永瀚 <br> 刀叉碗碟的反光是其中一個經常要處理的問題,Eric 除了在打燈方面遷之外,還教了筆者一個小秘訣︰採用磨砂面的餐具可以免卻不少麻煩!
(Eric Ng 作品)
Client︰Forms Kitchen
Cookbook︰燒味 滷水 小吃
作者︰廖教賢 / 陳永瀚
刀叉碗碟的反光是其中一個經常要處理的問題,Eric 除了在打燈方面遷之外,還教了筆者一個小秘訣︰採用磨砂面的餐具可以免卻不少麻煩!


Eric 是以拍攝食譜封面及插圖作開始,曾經藉此奪得不少獎項。

食物攝影一樣要色、香、味俱全

食物講求「色、香、味俱全」,其實食物攝影亦然。雖然觀看相片感受不到「香」和「味」,但透不同的顏色配搭,一樣可以挑起觀眾對「香」和「味」的想像。食物如何放在碟上、旁邊的擺設、餐具都要十分講究,事前要經攝影師、美術、Food Stylist、廚師互相溝通,Eric 就發現一般來說西餐廚師在 Food Styling 上面會比中餐廚師執著,在擺位、伴碟方面都較有心思,有些西餐廚師更會要求攝影師不要隨便挪移食物,破壞他「傑作」。另外,熱食上的蒸汽和煙霧亦都有助提升食物相片的「味道」,Eric 坦言現在有時都會以 Photoshop 去代替造煙機、香煙等真煙工具。但他亦強調 Photoshop 有其限制和不足,需要跟客人溝通過後才會採用。

(Eric Ng 作品)<br> Client︰The East<br> Restaurant︰Zummer
(Eric Ng 作品)
Client︰The East
Restaurant︰Zummer


滿櫃都是不同的碗筷、餐具是食物攝影師的 標誌。

報讀 Felix So 課程跨越樽頸

由興趣變為工作,Eric 不斷自我增值,磨練自己的攝影造詣。他主要是靠閱讀不同的攝影書籍,了解不同的技巧,又或者是在工作時不斷嘗試和實驗。約 10 年時間過去,Eric 已有相當的根底和經驗,但他並沒有讓自己停下步伐,堅持虛心面對自己的不足。他隱約發現當時自己到達了一個「樽頸位」,想知道自己一直以來的做法是否正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見到著名攝影師 Felix So 的攝影課程招生後,心想正是大好機會向業界前輩討教,於是便作成為了 Felix 的學生。Eric 說 Felix 課堂模式是要迫同學們思考,不會填鴨式授課。認識到一班同學亦可以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新 Idea,即使不是每個意念都具體可行,仍然提供了很多啟發。在未來的 HKPA 攝影課程之中,Eric 亦會參與教學,相比起現有的親子攝影、執相教學等,Eric 認為自己提供了一個相對較冷門的選擇,滿足一些對於專業食物拍攝有興趣,或者對「食」有所執著的朋友。對於一些小本經營的餐廳,學懂自行拍攝食物,亦較聘請專業攝影師更符合成本效益。

這是筆者出外用餐時「相機先食」的不入流作品,請 Eric 用他的專業眼光狠批。Eric 說即使大家未必可以控制餐具、光源,更不可能為了「相機先食」讓廚師重複烹調。但在一些細節部分都可以利用拍攝技巧提升。他教路拍攝前不妨轉動碟子,找尋一個最佳的拍攝角度,令食物的輪廓更為特出,讓觀眾一眼看出餸菜的內容。
這是筆者出外用餐時「相機先食」的不入流作品,請 Eric 用他的專業眼光狠批。Eric 說即使大家未必可以控制餐具、光源,更不可能為了「相機先食」讓廚師重複烹調。但在一些細節部分都可以利用拍攝技巧提升。他教路拍攝前不妨轉動碟子,找尋一個最佳的拍攝角度,令食物的輪廓更為特出,讓觀眾一眼看出餸菜的內容。

Eric Ng

11 歲時因學校的新加坡之旅,爭取到人生第一部傻瓜機。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被畢業的一年,獲某大出版社聘為攝影師,展開食譜拍攝生涯。2009 年創立 Imagine Union Limited;多年來為不少影視藝人名廚拍攝烹飪著作,至今參與拍攝超過 100 本,作品散落於各大書店及圖書館。近年多為各大品牌、餐廳及飲食集團提供攝影服務。

2010 年,報讀著名攝影師 Felix So 的商業攝影課程,從此對攝影有另一番體會,重新摸索這「熟悉的陌生人」之面貌。據說 Eric Ng 奉行一種「失憶」的攝影風格,從不記錄燈光 Setting,藉以推動自己每一次都按當需要去打燈佈局。有時還會一「反」正經,尋求變革。

部份曾合作之客戶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 大家樂
  • 一粥麵
  • 米線陣
  • 東海薈
  • 余仁生
  • The East
  • Forms Kitchen
  • Seashore Publishing
  • Jusco
  • HKJC
  • San Miguel Light
  • MJM

網站︰www.iui.com.hk

最新消息
2 日前
全景相機市場競爭激烈,近年已有不少國內品牌成功搶佔 GoPro 的地位,當中以 Insta360 最為進取。而早前根據根據市場統計,Insta360 已連續 6 年穩... (繼續閱讀)
2 日前
曾幾荷時,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喜歡那份自然質樸。 (繼續閱讀)
2 日前
DJI 新機 OSMO 360 登場!搭載 1 吋感光元件 F1.9 大光圈,支援最高 8K 50fps、10-bit 同 D-Log M,可見新機相當着重畫質!作為最輕 360 相機,仲有... (繼續閱讀)
2 日前
Toyota Noah 與 Voxy 小改款將推出,日媒本來預測的發表時間是在 10 月,但最新的消息指出,新車將提前至 9 月 1 日正式發表。這次的小改款將主要針... (繼續閱讀)
2 日前
Nothing 旗下品牌 CMF 正式推出新一代智慧手錶 Watch 3 Pro,這款集健康監測、AI 教練與獨特設計於一身的全能運動手錶,為穿戴裝置市場帶來全新選擇。 (繼續閱讀)
2 日前
HONOR 近年來在 AI 技術、電池研發與影像系統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成果已獲得市場廣泛認可。適逢 HONOR 影像部門成立一週年之際,首席影像工程師羅... (繼續閱讀)
2 日前
一年一度「家電.家居.博覽」將於2025年8月14日(四)至8月18日(一)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 (繼續閱讀)
2 日前
買新相機、新鏡頭開箱一刻,本應充滿期待,不過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攝影師 Viktoryia Shkel,她的開箱歷經卻十分「奇幻」,尤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 (繼續閱讀)
3 日前
Toyota 曾透露他們正著手研發一款車型較細,且車價平民向的 Pickup 車型,之後外界普遍推測這款新車會以 RAV4 為基礎而成,因為更適合市區環境使用... (繼續閱讀)
3 日前
隨著智慧型手機攝影科技的躍升,正徹底改寫城市紀實的本質。相比單反相機仍須肩負不少裝備、更換鏡頭而錯失關鍵瞬間,Samsung Galaxy Z Fold7 以 2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