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mic
以 2 萬多的價錢,買入一支只有恆定 f/4 光圈的 Canon EF 11-24mm f/4L USM,有用家可能認為不值,是否預算有限,就不可一嘗這種比一般超廣角 16mm 更廣的效果?我們便找來價錢只需 1/3 左右,而焦距又相對接近的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來個越級挑戰,一看兩者表現會有什麼不同。
除了價錢,份量上亦有大分別
兩鏡規格上的分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簡單點來就就是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於廣角端比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廣 1mm(126°05' 與 122° 的視角不同),同時整體光圈亦要略大。可能亦因為如此,Canon 於鏡身尺寸、以至重量都比 Sigma 大了一碼,坦白以手感來講個人便認為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更適合長時間拍攝。於鏡身設計上,可見 Canon 與 Sigma 都花了一定心思,舉例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的專用鏡蓋便可配合遮光罩內的坑槽扣緊,而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則用上更有質感的金屬遮光罩設計,兩者同樣由於突出前組設計而不支援使用前置濾鏡,當中只有 Canon 提供後插式濾鏡設計。
11mm vs 12mm 的分別
![]() |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 11mm |
![]() |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 12mm |
![]() |
兩鏡都不支援前置濾鏡,當中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提供後插式濾鏡位置,鏡身亦具備防塵防水滴設計。 |
![]() |
![]() |
專用鏡蓋可配合遮光罩內的坑槽扣緊。 |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用上有質感的金屬遮光罩設計,透過轉接可用 82mm 的鏡蓋,不過就比較易鬆脫。 |
操作要適應
配合 Canon 的 EOS 5D Mark III 的拍攝中,作為副廠的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並未出現走焦,而 Canon、Sigma 兩鏡在分別配備 USM 及 HSM 超聲波對焦下,反應亦同樣算是迅速寧靜,硬要分出高低的話,可能就以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以略大的光圈輕微佔優。如果大家是用慣 Canon 原廠的 EF 鏡,使用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最先要適應的可能便會是鏡頭變焦環的轉動方向剛好相反, 對於 Nikon 用家來說,Sigma 鏡反而沒有上述的適應問題。
![]() |
兩鏡變焦環的轉動方向則好相反。 |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與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規格比較: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
|
焦距 | 11-24mm | 12-24mm |
視角 | 84°00' - 126°05'(對角) | 84.1° - 122°(對角) |
最大光圈 | f/4.0 | f/4.5-5.6 |
光圈葉片 | 9 | 6 |
鏡頭群組 | 11 組 16 片,1 片 Super UD,1 片 UD 及 4 片非球面鏡 | 13 組 17 片,3 片非球面鏡片,4 片SLD 超低色散鏡片及 1 片 FLD 螢石級低色散鏡片 |
最近對焦 | 0.28m | 0.28m |
放大倍率 | 0.16x | 0.14x |
濾鏡直徑 | 後置 | - |
尺寸 | 108.0 × 132.0 mm | 87 x 120.2 mm |
重量 | 1180g | 670g |
其他 | 內置遮光罩 | 內置遮光罩 |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903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610
實拍測試 1(11mm / 12mm)
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II、所有影像優化功能關閉
測試條件:固定於腳架、ISO 100、AWB、Raw 以 DPP 直轉 Jpeg 拍攝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
![]() |
N/A |
![]() |
N/A |
f/4.0 | |
![]() |
![]() |
![]() |
![]() |
f/4.5 | |
![]() |
![]() |
![]() |
![]() |
f/5.6 | |
![]() |
![]() |
![]() |
![]() |
f/8.0 | |
![]() |
![]() |
![]() |
![]() |
f/11 |
邊緣解像分高低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與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作為超廣角變焦,同樣要面對邊緣質素下降、失光、變形等問等,因此兩廠於鏡組中亦大量用了特殊鏡片。Canon 於 11 組 16 片設計中,便有 1 片 Super UD、1 片 UD 及 4 片非球面鏡,至於 Sigma 則於 13 組 17 片 中有 3 片非球面鏡片、4 片SLD 超低色散鏡片及 1 片 FLD 螢石級低色散鏡片,以特殊鏡片多少來講,「牌面」上又以 Sigma 較有優勢(6 片 vs 8 片)。
從實拍中,可看出採用較多特殊鏡片又未必跟畫質有直接關係。先講 11mm / 12mm 一端,Sigma 中央其實已有 Canon 八成左右的功力,坦白比預期中相差要少,但說到邊緣質素就真的是高下立見。EF 11-24mm f/4L USM 即使全開光圈邊緣成像亦頗叫紮實,而 Sigma 收細光圈卻只有輕微的改善,兩鏡於 11mm / 12mm 都有可見的桶狀變形及四角失光,當中又以 Canon 表現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