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塱原濕地生態寶庫大揭秘!鳥攝達人教你捕捉完美瞬間

shop@dcfever 雀鳥攝影 人工智能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

編者按:現今不少數碼相機應用人工智能(AI)技術,讓攝影師能夠更專注於藝術創作和捕捉精彩瞬間,為攝影愛好者帶來嶄新的拍攝體驗。本地知名雀鳥生態攝影師兔子俾,近日造訪了上水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這個於 2024 年 11 月正式開放的公園,完美結合了濕地保育、農耕作業與自然教育的功能。塱原濕地不僅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理想的家園,更擁有豐富的食物資源。公園的獨特魅力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吸引了眾多鳥攝愛好者前來觀賞和拍攝。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鳥友,這裡總能帶來新的發現和驚喜。

兔子俾除了擁有精湛的數碼攝影技巧,更善用相機的智能技術,在光線多變和距離不一的情況下,提高捕捉雀鳥精彩瞬間的成功率。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分享。


撰文、相片:兔子俾

▲多年前的塱原已展現出一片純樸的自然風貌,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特別是候鳥們的重要中途站。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簡介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原為塱原濕地,位於上水市中心北部,這片淡水濕地是繼米埔之後的另一個重要候鳥棲息地。塱原主要由農田組成,其中包括種植通菜、西洋菜等濕農田。這裡的農地使用方式十分多元化,不同的農作物形成了獨特的生境。濕農地中常見的福壽螺是彩鷸最喜愛的食物之一,水道中還有塘虱和非洲鯽等魚類,吸引了各種鳥類前來覓食。

▲塱原濕地為各種雀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圖中為灰胸秧雞 (Slaty-breasted Rail)。(拍攝資料:Sony A6600FE 600mm F4 GM OSS+SEL14TC、1/640s、F9、ISO 1250)

▲塱原濕地為各種雀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圖中為池鷺 (Chinese Pond Heron)。(拍攝資料:Sony A6600FE 600mm F4 GM OSS+SEL14TC、1/60s、F5.6、ISO 3200)

▲福壽螺為不少鳥種之食物,圖中為灰胸秧雞 (Slaty-breasted Rail)。(Sony A6600FE 600mm F4 GM OSS+SEL14TC、1/400s、F5.6、ISO 1600)

現時塱原已發展成結合濕地保育、農耕作業與自然教育於一身的新設施,擁有更完善的農地規劃及設施,部份道路亦經過修整方便遊人。漁農自然護理署網頁指出:「透過生境管理及生態友善的農耕作業,塱原為多樣的野生動物提供合適的生境。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已於 2024 年 11 月開放。來一同感受這獨特的濕地生境,欣賞其中的生物多樣性。」

▲現時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不僅保留了原有的生態特色,更增添了便利的遊覽設施。

場內亦舉辦了不少公眾活動,讓廣大市民更了解及欣賞這片重要的濕地生境。重開後的塱原成為了近期鳥攝熱點,除了鳥種繁多、地方廣闊、交通便利及環境優美外,近期更有不少罕有鳥種現身,對鳥攝愛好者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朝聖的尋寶聖地!

本文將分享塱原常見鳥種及拍攝技巧,以及如何運用攝影器材的新科技來提升拍攝成功率!以下就由筆者和大家來個塱原攻略吧!

▲農田間的泥路普遍較為狹窄,圖中所見為凍原豆雁 (Tundra Bean Goose)。

鳥攝鏡頭選擇策略

在器材選擇方面,筆者個人比較喜歡使用變焦鏡頭或輕便的定焦鏡頭,如 Sony FE 200-600mm F5.6-6.3 G OSSSony FE 300mm F2.8 GM OSS,這兩款是筆者最常在塱原使用的鏡頭。之所以需要機動性,是因為這裡地方實在很大,而且各種鳥類出現的位置變化相當大,基本上都是以走動尋找為主要策略。

雖然有不少地方已鋪設較好走的混凝土路,但大部分地方仍保留原始泥路,道路普遍狹窄,部分地方還有懸掛的電線設備。如帶備大型定焦鏡頭如 Sony FE 600mm F4 GM OSS,除非純手持拍攝,否則攜帶腳架整套在田野間走動會相當困難。當你在天空發現拍攝目標時,牠可能會降落在遠處,需要快速前往「追擊」,此時沉重的裝備負擔會非常吃力!

▲當在塱原拍攝時,使用 Sony 系統的話,筆者主要會選用 Sony FE 200-600mm F5.6-6.3 G OSSSony FE 300mm F2.8 GM OSS

這也帶出另一個建議:不用帶腳架。現時各大相機品牌都推出了相當輕便的超遠攝鏡,加上防震技術不斷進步,手持的舒適度與拍攝成功率都大大提升!因此,除非有特定鳥種經常出沒於固定位置,否則筆者較少在塱原使用腳架。

另外,1.4X 及 2X 增距鏡亦是基本配備。不少朋友認為增距鏡會令畫質下降而抗拒使用,但現時新一代增距鏡的光學設計已改善這問題,即使配上 2X 增距鏡都能應付高解像力機身的需求,筆者在鳥攝時使用增距鏡從不猶豫!

Sony FE 300mm F2.8 GM OSS 配上 2x 遠攝增距鏡鏡頭 SEL20TC,是筆者闖蕩塱原的主力組合。

▲從這張金腰燕(Red-rumped Swallow)的作品可見,Sony FE 300mm F2.8 GM OSS 配上 2x 遠攝增距鏡鏡頭後,其追焦表現及解像力依然出色。(拍攝資料:Sony A1FE 300mm F2.8 GM OSS+SEL20TC、1/4000s、F7.1、ISO 1250)

▲在塱原進行鳥類攝影時,常會遇到需要突然追拍的場景,必須時刻保持準備!圖中拍攝到的是林鷸(Wood Sandpiper)(拍攝資料:Sony A1FE 300mm F2.8 GM OSS+SEL20TC、1/2000s、F5.6、ISO 2000)

▲金腰燕 (Red-rumped Swallow) 飛行速度雖然非常快,但拍攝過程卻十分好玩!(拍攝資料:Sony A1FE 300mm F2.8 GM OSS+SEL20TC、1/4000s、F7.1、ISO 1250)

▲家燕 (Barn Swallow)(拍攝資料:Sony Cyber-shot DSC-RX10 IV (500mm)、1/4000s、F4、ISO 500)

機身選擇要「三高」

塱原的鳥類種類繁多,拍攝主題可說是動靜皆宜。不過,亦由於塱原地方廣闊,拍攝鳥類的距離可以有遠有近。雖然不少相機都能應付大部份場景,但筆者特別推薦「三高」機身。這「三高」不是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而是指「高連拍」、「高效能」及「高像素」這三大相機規格!

Sony A1 II 是最新的「高連拍」、「高效能」及「高像素」旗艦機,你可以不買,一定要請你朋友買!亦即是筆者(笑)!

筆者現時主力使用 Sony A1,以及早前測試過的後繼型號 A1 II。由於筆者喜歡拍攝鳥類的動態一面,高連拍功能對捕捉快速的鳥類動作至關重要——牠們的覓食動作往往快於 1 秒。

在塱原拍攝時,由於拍攝距離有遠有近,並非總能近距離拍攝。遇到罕有品種時(如最近朋友拍到的鳳頭鵐),往往只能遠距離記錄,這時高像素的優勢便顯現出來,能夠保留更多細節,讓遠距離拍攝的照片依然實用。正因如此,A1A1 II 的 5000 萬像素,為筆者提供了充足的裁切空間。

▲高像素的優勢在此可見一斑!即使拍攝距離較遠,用作鳥類記錄用的相片,在裁切後仍能保持優質畫質,從黃鶺鴒 (Yellow Wagtail) 的細節就能清楚展現這一點。(拍攝資料:Sony A1FE 300mm F2.8 GM OSS+SEL20TC、1/4000s、F5.6、ISO 1250)

機身效能方面主要著重對焦表現,包括對焦準確度、尋找主體的速度與能力,以及在複雜環境下分辨主體的 AI 能力。A1 II 每秒 120 次的對焦能力,在拍攝極速的雀鳥動態時能達到極高成功率!面對燕子等雀鳥複雜多變的獵食動作,其強大的追蹤能力能緊緊鎖定主體,這種成功率和可靠性在鳥攝界已廣受認可。

新款 A1 II 更配備 AI 晶片,令分辨主體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即使在光線不足或雜亂的環境下,甚至是畫面中極小的主體,都能迅速準確地識別出來。

A1 II 新增了眼睛、頭部及身體的辨識功能。即使鳥眼沒有正對鏡頭,對焦系統仍能準確分辨出雀鳥主體,讓你在牠突然改變動作時也不會錯過精彩瞬間。新系統更支援多種主體同時辨識,並提供自動辨識功能,當遇上不同主體時,系統能即時識別出目標對象。

▲原圖中的斑文鳥(Scaly-breasted Munia)在構圖中佔比極小,但即使經過大幅裁切後,仍能保持清晰的細節。由於野外拍攝時,攝影師往往無法控制與鳥類的距離,因此相機的像素就成為決定照片是否實用的關鍵因素。(拍攝資料:Sony A1FE 300mm F2.8 GM OSS+SEL20TC、1/4000s、F5.6、ISO 1250)

A1 II 新增的預拍功能是現今鳥類攝影的重要功能。鳥類起飛時機難以預測,部分鳥種雖然會有預備動作,但要準確按下快門實在不容易。A1 II 的預拍功能大大提升了拍攝成功率。市面上雖然不少相機都具備預拍功能,但 A1 II 的預拍特別支援 RAW 格式及 AF-C(連續自動對焦)模式,更可支援長達 1 秒的預拍時間,並能自由調校這 1 秒內的時間設定,可說是萬無一失。

預拍 RAW 格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鳥類攝影經常面對複雜的光線環境,加上主體的色彩對比往往很大,RAW 格式能充分發揮相機的動態範圍,讓攝影師在後製時能還原更多色彩細節。而支援 AF-C 連續自動對焦模式同樣關鍵,否則無法在雀鳥起飛時保持對焦,預拍功能也就失去意義了。

▲要捕捉肉眼難以分辨的覓食動態,對焦系統的能力確實相當重要!這隻金腰燕(Red-rumped Swallow)正在追捕飛蟲,但肉眼只能看到牠在空中不規則地飛行!(拍攝資料:Sony A1FE 300mm F2.8 GM OSS+SEL20TC、1/4000s、F7.1、ISO 1250)

拍攝技巧與設定

首先在野外邊走邊拍時,遇到心儀鳥種切忌急速接近,否則很容易把牠嚇走。建議先停下來作紀錄,再一步步慢慢前進。由於天空也會不時突然出現目標,因此設定上會以高速快門為主。在光線變化難以預測,沒有太多時間調整設定的情況下,筆者會推薦使用快門先決模式,再配合「區域對焦」的對焦選項,以增加突如其來「天空捕獲」的機會。

▲近期大熱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彩䴉(Glossy Ibis)也曾在 2019 年到訪塱原!(拍攝資料:Sony A9FE 400mm F2.8 GM OSS +SEL20TC、1/1250s、F5.6、ISO 1600)

 
Sony A6400 的「實時追蹤功能」示範,展示了其智能系統能根據主體的形狀、移動路線及色彩來進行精準對焦追蹤。

▲相機設定必須設定好,才能拍攝到精彩的動態畫面!特別是拍攝迎面飛來的雀鳥時,對焦系統必須要有極高的性能!(拍攝資料:Sony A1FE 300mm F2.8 GM OSS+SEL20TC、1/4000s、F7.1、ISO 1250)

如果遇上停棲的雀鳥,在開揚位置時,我會使用「區域對焦」讓系統直接找尋主體。若主體處於混雜叢林內,則會使用「彈性定點 - 中」加上「實時追蹤功能」,這樣在初始對焦時更容易找到主體,然後以實時追蹤鎖定。另外,筆者拍鳥基本上都會開啟 AF-C 模式,因為即使雀鳥停下來,頭部仍會有搖動或轉身等小動作,AF-C 能確保對焦緊貼眼睛,使用起來更方便!記得也要開啟鳥眼追蹤功能!

▲只要相機設定得宜,即使是極速移動的目標也能成功捕捉!(拍攝資料:Sony A1FE 300mm F2.8 GM OSS+SEL20TC、1/4000s、F7.1、ISO 1250)

前往鳥攝注意事項 日出和黃昏是塱原拍攝的黃金時段,不僅因為光線質素優美,而且雀鳥也較為活躍。在光線較弱的時段,一些較為害羞的鳥種如彩鷸更容易現身。另一方面,正午時分太陽「火力全開」,地面會產生熱氣流,影響拍攝質素,令相片出現一層霧狀,細節變得模糊。

▲扇尾沙錐 (Common Snipe)。(拍攝資料:Sony A9FE 400mm F2.8 GM OSS+SEL20TC+SEL14TC、1/640s、F9、ISO 640)

由於塱原是戶外空曠的野外環境,除了防曬用品外,雨具和防蚊用品都是不可少的,儘管園內設有少量避雨設施。筆者個人喜歡以低角度拍攝水鳥,建議帶備小型椅子,可以更舒適地等待拍攝。望遠鏡也是塱原拍攝的重要裝備,它能幫助攝影師有效觀察遠處著陸或停棲的鳥類,判斷是否為目標對象。對於新手來說,望遠鏡更是學習鳥攝觀察的重要工具,能夠透過觀察獲得寶貴的經驗。

▲塱原的早上和黃昏光線都相當優美,即使是普鳥如黑翅長腳鷸 (Black-winged Stilt),也能拍攝出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拍攝資料:Sony A9FE 400mm F2.8 GM OSS+SEL20TC+SEL14TC、1/400s、F13、ISO 800)

▲彩鷸 (Greater Painted-snipe) 較為害羞,要拍攝牠們需要「靜候再靜候」,並盡量保持靜止。(拍攝資料:Sony A6600FE 600mm F4 GM OSS+SEL14TC、1/400s、F5.6、ISO 1600)

▲扇尾沙錐 (Common Snipe) 跟彩鷸一樣害羞,拍攝時需要耐心等候及保持極度安靜,才能捕捉到牠們的蹤影。(拍攝資料:Sony A6600LA-EA 5 Sony 500mm F8 Reflex (SAL500F80)、1/800s、F8、ISO 1250)

只要安靜地坐下守候,便有機會捕捉到害羞的牠們自然的一面。

▲彩鷸-雌 (Greater Painted-snipe)(拍攝資料:Sony A6600FE 600mm F4 GM OSS+SEL14TC、1/500s、F5.6、ISO 1600)

▲彩鷸-雄 (Greater Painted-snipe)(拍攝資料:Sony A6600FE 600mm F4 GM OSS+SEL14TC、1/3s、F5.6、ISO 2000)

▲扇尾沙錐 (Common Snipe)(拍攝資料:Sony A6600FE 600mm F4 GM OSS+SEL14TC、1/800s、 F5.6、ISO 1250)

▲灰胸秧雞 (Slaty-breasted Rail)(拍攝資料:Sony A6600FE 600mm F4 GM OSS+SEL14TC、1/800s、F5.6、ISO 1600)

▲普通秧雞 (Eastern Water Rail)(拍攝資料:Sony A6600FE 600mm F4 GM OSS+SEL14TC、1/500s F5.6、ISO 1000)

▲拍攝這隻凍原豆雁(Tundra Bean Goose)時剛好下雨。要記住帶備足夠裝備,因為塱原大部分地方都是露天,「雨戰」是經常事!(拍攝資料:Sony A1FE 300mm F2.8 GM OSS+SEL20TC、1/640s、F5.6、ISO 1250)

優美與多樣性

塱原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其鳥種多樣性和優美環境。不少鳥友每年都期待著塱原會有什麼「超珍罕」嘉賓到訪享用自助餐。再加上優質的自然光線和豐富多變的場景,難怪塱原多年來一直深受鳥友喜愛!近期在塱原備受關注的凍原豆雁,正是今年本港其中一個罕見的品種。

▲凍原豆雁 (Tundra Bean Goose)(拍攝資料:Sony A1FE 200-600mm F5.6-6.3 G OSS+SEL14TC、1/640s、F9、ISO 800)

▲凍原豆雁 (Tundra Bean Goose)(拍攝資料:Sony A1FE 200-600mm F5.6-6.3 G OSS、1/1000s、F8、ISO 800)

▲凍原豆雁 (Tundra Bean Goose)(拍攝資料:Sony A1FE 200-600mm F5.6-6.3 G OSS、1/1250s、F6.3、ISO 800)

▲凍原豆雁 (Tundra Bean Goose)(拍攝資料:Sony A1FE 200-600mm F5.6-6.3 G OSS、1/1250s、F6.3、ISO 800)

黃胸鵐(Yellow-breasted Bunting)又稱為禾花雀,因過度捕殺已成為極度瀕危物種。幸運的話,你可以在稻田附近遇見牠的身影。塱原還有多種「鵐鵐」到訪,只要細心在田間尋找,就有機會看到田鵐(Rustic Bunting)、白頭鵐(Pine Bunting)及葦鵐(Pallas's Reed Bunting)等品種。

▲黃胸鵐 (Yellow-breasted Bunting)

▲田鵐 (Rustic Bunting)

▲白頭鵐 (Pine Bunting)

▲葦鵐 (Pallas's Reed Bunting)

塱原偶爾會出現一些不常見於香港的鳥類品種,牠們大多是放生或從籠養環境逃脫的鳥類(逸鳥)。

▲紅寡婦鳥 (Northern Red Bishop)

▲白頭文鳥 (White-headed Munia)

塱原的自然環境優美動人,特別是黃昏時分,稻田在夕陽照耀下呈現金色光芒,配上各種迷人的色彩組合。即使未能拍到特別的鳥類,在這裡漫步觀賞也能讓人感到愉悅。不妨放慢腳步,細細品味這片美景!

▲金腰燕 (Red-rumped Swallow)

▲斑鶇(Dusky Thrush)

▲八聲杜鵑 (Plaintive Cuckoo)

▲反嘴鷸 Pied Avocet

▲黑翅長腳鷸 (Black-winged Stilt)

▲鳳頭麥雞 (Northern lapwing)

▲紅隼 (Common Kestrel)

▲紅喉歌鴝 (Siberian Rubythroat)

▲中華攀雀 (Chinese Penduline Tit)

▲太平洋金斑鴴 (Pacific Golden Plover)

塱原濕地:令人驚喜的生態寶庫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是一個充滿生機和驚喜的地方,不論是觀鳥、攝影,還是單純享受大自然,這裡總能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收穫。透過耐心等候和細心觀察,大家不僅能欣賞到各種珍貴鳥類的自然生態,更能感受到這片濕地獨特的魅力。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鳥友,這裡永遠都有新的發現在等著你 —— 我們塱原見啦!

作者簡介

兔子俾 (TooLeeBee)

自由攝影師,喜愛鳥類攝影,具十多年鳥攝經驗,旨在用鏡頭留下世界各地鳥類生活點滴。他亦專於研究不同品牌相機拍攝設定及測試器材表現,定期撰寫試用文章,推廣鳥攝技巧普及化。他亦為「香港鳥攝研究所」(HKBPI) 的創辦人之一。

Facebook | Instagram

 


 【立即入手】Sony A1 II:AI 全能旗艦機皇

各位看完兔子俾的分享,大家是否都躍躍欲試,想到塱原濕地拍攝呢?要拍出好作品,出發前必須做足準備,選擇合適的攝影器材!正如兔子俾在文中介紹,配備「高連拍」、「高效能」及「高像素」功能的 Sony A1 II,是鳥類攝影的理想專業級器材——它能在光線多變的戶外環境中,準確對焦並快速連拍,大大提升捕捉雀鳥瞬間動作的成功率;加上其出色的防震性能和卓越的影像質素,讓攝影師即使身處塱原的「雨戰」環境,依然能拍攝出清晰銳利的生態作品。

想選購合適的器材來捕捉這些精彩時刻嗎?現在就立即到訪 shop@dcfever 門市及網上店,選購合適的攝影器材,開展你的鳥攝之旅!

 


迎接冬日最溫暖購物優惠

由即日起,各位只要在推廣期內到 shop@dcfever 門市及網上店購買指定產品,即可獲贈價值 $400 的 JOBY GorillaPod 1K Kit 八爪魚三腳架套裝,禮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優惠詳情請向門市店員查詢。

更多主題:shop@dcfever 雀鳥攝影 人工智能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
最新消息
2 日前
ECT 毅智科技近期引進的新銳音響品牌 VOLK Audio,其首款作品 ETOILE 以 HK$31,200 的定價進軍頂級入耳式耳機市場。這款由品牌主理人 Jack Vang 親... (繼續閱讀)
3 日前
本月初傳出 Sigma 打算引入 200mm F1.8 大口徑遠攝定焦鏡頭,藉以撼動 Canon 自 1988 年發表 EF 200mm F1.8L USM 的地位。然而,似乎 F1.8 光圈這個... (繼續閱讀)
3 日前
Viltrox 近年積極拓展其自動對焦鏡頭系列,高階有旗艦定位的 LAB 系列;中檔也有 Pro 系列鏡頭;而追求輕巧的,也有光圈細一點的 Air 系列,務求做... (繼續閱讀)
3 日前
在上海車展正式登場的 Mazda EZ-60 再次成功,亮相僅 48 小時,即突破 10,060 張訂單,創下 Mazda 在中國市場的輝煌紀錄,被譽為品牌在當地最成功的... (繼續閱讀)
3 日前
以準確預測 Apple 動向聞名的 Bloomberg 科技編輯 Mark Gurman 近日發表最新分析,指出 2027 年 iPhone 將迎來二十年來最大變革。 (繼續閱讀)
3 日前
街拍可以捕捉到日常生活中最真實、自然的瞬間,而想要在平凡街角中找到充滿故事感的畫面,觀察力是關鍵。請各位看看 PeterPenn 對今次每月大獎「賞... (繼續閱讀)
3 日前
《第 43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不說不知原來大會創作團隊為了達到最穩定的戶外直播效果、裝置便攜性以及系統兼容性,他們作出了一個... (繼續閱讀)
4 月 26 日
Fujifilm 早幾日官宣預告會可能推出傳了多時的「半格相機」X-Half(暫名),除了規格之外,相信更多影友關心的,會是這款或內建直度 1" 感光元件的... (繼續閱讀)
4 月 25 日
瑞典專業燈光品牌 Profoto 日前宣布推出全新光線塑型工具 Spot Small。這款小巧的燈光造型配件專為追求精準控光的專業攝影師而設,特別針對時裝、人... (繼續閱讀)
4 月 25 日
Sigma 今日起(4 月 25日)於中環畢打行開設 Sigma BF 期間限定店,並邀請了 Sigma 社長山木和人專程由日本前來香港,出席開幕酒會。期間限定店將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