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DCFever.com 與香港青年協會合辦的沙頭角「文化‧尋訪」攝影活動於 6 月 29 日完滿結束,今次活動獲得 Lowepro 及沙頭角鄉事委員會的支持下舉行。活動當日大會安排了交通接送,並有導賞員分享沙頭角的文化及歷史的資訊,令各位參加者對這個仍保留舊香港文化的地域有更多了解。讓我們分享當日的活動盛況!
今次考察活動一行二十多人,有 Lowepro、DCFever 及青協的工作人員,
還有沙頭角鄉事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帶領下在區內作文化考察及講解。
第一站前往沙頭角鄉事委員會的辦事處作簡介
沙頭角鄉事委員會的曾先生以地圖講解沙頭角的地理位置,黃色邊界以東是
沙頭角邊境範圍,沿海半島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很多漁民在早年定居於此。
沙頭角的房屋大多為配合水上人遷上陸上定居而興建,特色是層數較少,
低密度的設計感覺十分舒適。
用中文朗讀:「吓!吓!」 有點怪怪?這是舊式由右至左朗讀的路牌,
別讓旁邊的人以為你驚訝甚麼!
能夠見證多年歷史變遷,這間曾翻新的中英茶餐廳必定是其中一員。
旁邊一排都是下鋪上居的傳統舊建築
約 300 米長的沙頭角公眾碼頭,於多年前獲政府花四千多萬元重建。
拍攝碼頭長廊全景絕對係示範「透視消失點」最好例子
竟然會有人游水?大熱天時,可能是沙頭角人地道的水上活動。
前身為漁鄉的沙頭角,對出海域仍有很多人設置魚排養魚。
碼頭遇上前往吉澳的舊街渡,拍攝機會怎可放過!
作為路人,船長歡迎各位朋友參觀客艙,人情味濃厚。
在海邊的戶外活動帶備貴重的攝影器材風險特別高,學這位朋友用
防水背囊一定萬無一失 。
舊香港的漁村文化,必定有一間天后廟在附近。
大澳馳名是曬咸魚,而以當日所見沙頭角應該是曬魷魚,街頭多的是。
經「劏肚」處理後生曬的魷魚十分常見,曬乾後就會變成吊片。
未經「劏肚」處理就直接晾曬,可能是這裡的特色。
新、舊式客家人的村屋,自成一角遠離市區。
單車配紅牆,是否似曾相識呢?Windows 還是那款手機的 Wallpaper?
非也,這是沙頭角圖書館的外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正是一「拍」打盡,你是螳螂還是黃雀?
上海牌子春蕾錶,中國真正第一名錶?仿佛回到 60、70 年代的香港,
唯獨是少了像廣東道街頭排隊的人龍,不過原來在國內仍然有生產哦。
今次沙頭角文化尋訪的活動完滿結束,參加活動的朋友亦滿載而歸,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旅程,多謝大家的支持!DCFever.com 將繼續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攝影活動給各位會員參與,請密切留意本站最新消息!
主辦︰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