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色調有如 Natural Tone
另一個會令人不習慣的地方,就是 BMPCC 拍攝的色調相當的淡。這並不是相機本身的問題,而是刻意預留空間,這有如相機拍攝時使用 natural tone 一樣平淡。這種色調並非 BMPCC 專有,一些較專業的攝錄機如 Sony NEX-FS100/FS700 如 Cine Style 或 Canon C100 在 C-log Gamma
拍攝時,均會使用這種色調拍攝,用意是不讓相機的色彩處理器「主導」,待後期製作時有利調色師將色調校至心目中的水平,較易控制風格及令整條片的色調保持一致。而今次測試,我們請來影片製作人 Trevor Tse 拍攝片段,同時以 Canon EOS C100 用接近的角度拍攝,再以 Adobe Premeire Pro 進行調色(color grading),比較兩者在調色空間上的表現。
測試器材及設定:
‧ BMPCC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50mm f/3.5-6.3
‧ Canon EOS C100 + EF 24-105mm f4.0L IS USM
BMPCC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50mm f/3.5-6.3
以 BMPCC 於 12mm 段為準,相當於全片幅的 34.5mm,C100 則用 24mm 得出約 36mm 的焦段 (1.5X 裁放),兩機同時以 5600K 色溫拍攝。 拍攝當日於西港城對出拍攝電車行駛,同時觀察在逆光情況下高光及陰影之間,兩機表現上的差異,以及 ProRes 422 HQ 能否給予充足的後製空間。
當日拍攝時兩機並排,使用相同感光度、色溫設定。由於 BMPCC 的快門有限制,
所以 C100 盡量遷就至最接近為原則。
此外,為了解當日的拍攝光線狀況,特別拍下一張照片作為構圖及當時光線的參考,
方便大家看過片段對比由未經調色及調色後的表現。
BMPCC 的片段截圖(未調色)
BMPCC 試拍及 C100 色調與後製對比
至於 BMPCC 傳說中的 13 級動態範圍 dynamic range,在暗位的表現似乎較佳,在調色的過程所表現的寬容性令人滿意。但遇到如光差太強的天空,有些過曝的層次還不一定可以挽回。當然,今次測試的準確性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地方。由於首次使用的過程沒有測光錶,只能靠肉眼看那個淡淡的色調,根本不能準確判斷高光或陰影部份有沒有過曝,所以亦勸籲用家最好帶備測光錶以達最佳表現。
Canon EOS C100 於 Premiere Pro 內調暗截圖
BMPCC 於 Premiere Pro 內調暗截圖
在 Premiere Pro 將曝光值大降低至看到天空細節為止,C100(上)在保留細節的能力不弱,
而 BMPCC (下)雖然有細節, 但無論怎調低曝光值還是略差一點。當時兩機無論是
感光度、光圈及曝光快門值均相同,從而推斷 BMPCC 的感光取向可能略高。
BMPCC 雖然在高光的動態範圍未如預期出色,不過 Trevor 以他的經驗指出,如當日同時使用 5D Mark III 拍同一片天氣,僅能顧及前景,天空的細難免一片死白,後期怎樣局部處理也難以拾回細節,所以 BMPCC 的表現仍然不錯,或許傾向再暗一至半級會有更好的表現。
色溫之掌握及影響
談到色溫,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事項,雖然 BMPCC 的原始色調偏淡以方便後製,看似不用太擔心色溫上的偏差,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如果知道現場具體色溫的話,仍建議使用最接近的色溫值。 BMPCC 的色溫調校也是僅得 6 個數值,包括 3200K、4500K、5000K、5600K、6500K 及 7500K。當日筆者在影樓內以 modeling light 約 3300K
拍攝各個色溫值下的表現,然後在後期矯色時修正,最後發現如色溫過度偏離,例如 7500K 之下拍攝 3200K,矯色後黑白灰以外的顏色還是會偏黃,這也證明了 ProRes 422 HQ 不能當 RAW 看待的原因。 下列三幅圖以 Premiere Pro 跟據色板的白格作為色溫基準矯正,即當成是 DV 拍攝前常用的 check white,可見色溫仍然是要注意的。 (左為未矯色,右為矯色後)
機內設定 3200K
機內設定 5600K
機內設定 7500K
高感光表現理想
而值得一讚的是, BMPCC 的高感光表現其實相當出眾。在感光值方面僅得 ISO 200、400、800、及 1600 等 4 個選擇,在夜間拍攝時發現其暗影位並無難看的 color
noise,對於在夜間拍攝僅得現場光的用家來說,相信會是個不錯的賣點。其實 BMPCC 能有這種高感光的表現有其原因,因為論每像素尺寸,其闊度相當於 6.5µm(0.0065mm),和 C100 的 6.4 µm
或 5D Mark III 的 6.4µm 相當接近。所以僅以 CMOS 的尺寸推斷其表現優劣並不準確,還要看每顆像素的受光面積才能得出較公正的結論。
感光度表現測試,於夜間在旺角進行。
感光度排序:(左上)ISO200、(右上)ISO400、(左下)ISO800)、(右下)ISO1600
第五頁:CinemaDNG 之體驗及入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