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RAW 拍片有幾 Magic?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 使用體驗

轉接環加鏡頭 選擇接近無限
和一般可以拍影片的可換鏡頭相機不同,Blackmagic 沒有自己生產鏡頭,所以要依賴其他接口的鏡頭才拍攝影片。而 BMPCC 則選擇配備具有電子接點的 m4/3 接環,即是只要閣下有 Panasonic、Olympus 或 Sigma 等 m4/3 鏡頭,即可以控制鏡頭的自動對焦及光圈。

使用 m4/3 鏡頭的話,可支援光控制及自動對焦。 亦可使用手動鏡系統,例如 Voigtlander 的 F0.95 系列
使用 m4/3 鏡頭的話,可支援光圈控制及自動對焦。 亦可使用手動鏡系統,例如 Voigtlander 的 F0.95 系列
如果你有 Nikon G 鏡頭,通過可撥光圈的轉接環也能用到。 C-mount電影鏡及 CCTV 鏡均可用,黑角問題會較 m4/3 相機少。
如果你有 Nikon G 鏡頭,通過可撥光圈的轉接環也能用到。 C-mount電影鏡及 CCTV 鏡均可用,黑角問題會較 m4/3 相機少。

至於其他相機的鏡頭,當然亦可通過轉接環加以利用,並以手動控制,包括曾經瘋麾過不少 m4/3 用家 C-mount 鏡頭,不少當初在 m4/3 上會起黑角的 16mm 格式電影鏡都因為 CMOS 較細而得到完全覆蓋,甚至一些 CCTV 鏡頭亦可派上用場。較可惜的是,m4/3如想用 Canon EF 鏡頭比較難,因為僅得一款由 redrockmicro 開發的電子接環,需要在海外訂購,方便程度不及 Sony E-mount 有 metabones 的 smart adapter 或 speedbooster 支援,對於主流的製作隊伍可能會覺得有點不便。

感覺陌生的操作方法
對於慣用數碼相機的用家,面對 BMPCC 的界面時可能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其界面並不算得上方便好用。尤其在快門方面你會感到相當陌生,因為它使用的計算法是菲林電影拍攝機才用的「滾動式快門(rotary disc shutter)」。簡單說就是以調校快門碟的開口角度(shutter angle),經旋轉一周後讓 CMOS 曝光。角度越大,曝光時間越長;相反角度越窄,曝光時間越短。(篇幅所限,建議你按連結直去維基看看其機械原理。)


維基百科內有解釋有關 rotary disc shutter 的操作過程

而快門速度的計算法,以 24fps 為基礎,每周 360°,兩數相乘就得到即每秒的總角度值為 8640°。想知道每格的曝光時間是多少,就用開口角度(X)相除,例如想得到 1/50s,簡單算法如下:

  X/( 24 * 360°) = 1/50
X = 178.2°
所以想得到 1/50s 快門,角度應為 178.2°
 

這種快門操作和焦平面快門可謂兩回事,而且選擇亦相當有限,使用時最好隨身帶著一個對換表為佳。亦因為 BMPCC 並無明確指示曝光值是否過多還是不足,所以最好帶同測光錶,以確保曝光值屬於正常或你希望達致的水平。經過換算後,基本可以根據下表即時使用:

  1/24s = 360°
1/25s = 345.6°
1/30s = 288°
1/32s = 270°
1/48s = 180°
1/50s = 178.2°
1/60s = 144°
1/96s = 90°
1/120s = 72°
1/192 = 45°
 

由於這種概念並不常用,建議使用時要帶同這個換算表和測光錶,以取得接近的快門值。有趣的是, BMPCC 最快的快門角度僅為 45°,如果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感光度調到最低仍想保持大光圈拍出淺景深效果的話,惟一方法就是使用 ND 減光鏡。

操作界面一覽


BMPCC 的解像度並不高,而顯示的顏色對比度也很低,但其實是刻意的調校。


BMPCC 的操作其實可謂很不友善,因為除了光圈及對焦設有專門鍵之外,由感光度、
白平衡至快門(Shutter Angle)都要入選單調校,便利性不能和相機相比。


另一個界面是音量輸入控制,可調校 Channel 1 及 2 獨立設定。


紀錄設定可以選擇格式、速率、縮時拍攝。有趣的是動態範圍原來還有分 Film 和 Video


還有顯示設定,同樣有 Film 或 Video 的動能範圍可選,其餘為光度、
斑馬紋(
檢測高光範圍)以及 HDMI out 在屏幕顯示,如標示安全範圍等。

曝光狀態也是實時的,如高過或低過正確曝光值,都會由屏幕反映出來,但並不會給你任何級數提示,因為機身沒有測光選項,無從了解是中央還是局部測光。

第三頁:編碼解說 - ProRes、CinemaDNG 及 H.264 等比較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第 4 頁第 5 頁
最新消息
2 日前
如何能拍出有感覺的照片?這問題似乎沒有標準答案,或許這正是「惡教」的主要原因。但長久以來,小弟在這方面倒是秉承一貫觀點:要拍出感覺,首先要... (繼續閱讀)
2 日前
俗語有云:「錯就要認,打就要企定!」。一個品牌突然間向公眾「跪玻璃」,總有人會有負面的想法。不過,日前 Fujifilm India 印度分公司的社交媒體... (繼續閱讀)
3 日前
繼在東京移動展發表一系列新車後,Honda 近日舉行技術發布會,預告會推出一個全新的中型車平台,該平台預計將廣泛應用於品牌旗下包括 Civic、Accor... (繼續閱讀)
3 日前
Canon EOS R6 Mark III 正式發布後,不少影友認為今次規格升級頗有誠意,甚至有意重新投入 Canon 系統。為了讓大家更清晰了解 Canon 在產品線上的策... (繼續閱讀)
3 日前
Meta 作為全球頂尖的社交媒體巨頭,在承載數十億用戶日常互動的同時,其龐大的廣告系統與盈利模式也成為詐騙廣告滋長的溫床。根據路透社於 2025 年... (繼續閱讀)
3 日前
7Artisans 正式推出全新 Floral Bloom Art Cine 系列(繁花系列)藝術電影鏡頭,首發型號包括 37mm T2.9 與 57mm T2.9 兩支全片幅 PL 接環定焦鏡頭... (繼續閱讀)
3 日前
市場調查公司 Kantar 分別於今年 6 月與近期公布了兩份針對全球 Z 世代消費者(指出生於 1997 年至 2012 年間的族群)的調查報告,評選出最受歡迎的... (繼續閱讀)
3 日前
在 2000 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時期,香港民間曾流傳一句俚語:「High Tech 揩嘢,Low Tech 撈嘢」,意指投身科技產業往往面臨虧損,而從事傳統行業反... (繼續閱讀)
3 日前
Leica 再次為旗下全片幅無反相機 SL3 推出特別版本 SL3 Reporter,新機延續過往 Reporter 特別版相機的標誌性深綠色塗裝,並以高強度芳綸纖維(Ara... (繼續閱讀)
4 日前
Canon 今天(11 月 6 日)在香港舉辦全新產品發布會,正式推出混合型全片幅相機 EOS R6 Mark III 及配備 F1.2 超大光圈的標準定焦鏡頭 RF 45mm F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