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相機用家心得
顯示第 169 - 176 個心得
高性價比既高像素機

Nikon Z7II

wayne7788 於 2023-08-05 18:15:35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1. Z-mount最平同最輕既高像素無反
2. 白平衡準,發色靚、忠實
3. 對焦系統出色,人臉/眼晴對焦+3D tracking已經應付到大部分情況。以前用單反低角度盲拍小朋友成日抄,對唔準隻眼,而家盲拍完全唔駛擔心個對焦,當然反mon幫到,但有時候拍攝瞬間黎得太快,反唔切,個對焦好幫到
4. 對焦反應比上一代明顯改善 (之前短時間用過Z6,操作起黎各樣都快少少,加埋就好左好多,特別對焦反應好左好多)
5. 機身防震出色,而且無反冇反光板震動,比單反更容易獲得清晰影像
6. Z-mount 既Zoom lens質素已追到/追過大部分F-mount既prime lens
7. 成部機係單反既造工,比人感覺牢固結實、爽快、可靠穩定
8. 用FTZii mount舊有non-CPU Lens曝光正常,加埋峰值對焦、200%放大同機身防震,令舊有手動鏡重生,比以前係DSLR更可用。
9. 手機過相好容易同方便,旅行想即時post相一流
10. 以一日只影相黎講,電量絕對夠用。
缺點:
1. +- EV 按鍵唔就手,每次按都要調整手形,但Z8已經改良左。
2. 始終用開DSLR,唔習慣係著機休眠既情況下,要半按快門等部機起動
3. 用開D800,Z7ii個shutter lag 明顯比D800多少少。
4. 以往單反年代,習慣用個景深預視制preview一次,但始終個EVF同mon 係preview景深時冇單反個OVF咁好睇,但見人見智,有人鐘意即時睇到個拍攝效果。
5. 係夠光圈夠大既情況下,個EVF/MON會直接睇到景深效果,收細到某個位(以Z24-70 F4 S為例就係F5.6打後)個live view就preview唔到個景深,就要用景深預視個制去睇,簡單講個光圈收到咁上下live view就preview唔到,所以如果光圈夠大,按景深預視會冇反應,因為已經開緊要求既光圈值。
6. 太暗環境個EVF會有噪點,但會比OVF光
7. 用FTZii mount non-CPU鏡頭時,F-number 落唔到機身,EXIF 只會顯示最大光圈值,估計係FTZii 個F-mount 果邊唔似得好似高階DSLR咁有個光圈卡環,所以機身無從得知non-CPU鏡頭的光圈值,所有non-CPU 影出黎既相個EXIF 只會show 最大光圈值。
8. 機身又防震又反MON,抗跌抗撞能力一定比單反差D,用既時候都要小心D,唔可以太粗。我諗要Z8以上先等同單反既剛性。
9. 始終高ISO直出JPEG比Z6差 (只用過Z6)
意見:
小弟由F100>Sony V1>D60>D80>D610>D800>Z7ii,用了多年Nikon 單反。手上有AI手動鏡、F-mount 既1.8 prime。由細個囉老豆部F100亂影風景,到邊學邊影女朋友、影旅行相、pre-wedding、到生埋小朋友影小朋友相,Nikon 單反都記錄左我人生唔同階段。一直覺得D800已經好夠用,除左高ISO同白平衡跟唔上時代,其他方面都好滿意,冇升級既衝動。直到一次機緣巧合借用到兩星期Z6,發覺Z系列上左令一個境界!無論對焦、高ISO、白平衡、Z-mount鏡頭質素已經同單反差太遠,好太多。特別係方便有時搵人幫手揸機影合照,因為機身已經高度自動化。因為暑假終於出外旅行最後出左部Z7ii + 24-70 F4 S + FTZii。(因為用開F-mount 既prime 1.8果批又平又輕成象又好,所以買左個FTZii。)

其實Z6(之前用過)既高ISO比Z7ii 還要好。但Z6ii 同Z7ii 之間最後都簡左Z7ii,因為睇中佢既高像素。如果你影既相係會十年、廿年、甚至幾十年後囉返黎睇,試諗下十幾廿年後,可能一個普通mon都講緊8K起跳,即係最少3300萬象既相先夠大,情況就好似而家用4K mon睇返20年前d 500萬象素既相咁。因為係記錄小朋友用,D相好珍貴,所以最後都簡左Z7ii。當然論性能、機身剛性同操控Z8會再好好多(showroom 試過感覺又另一個層次) ,但價錢同體積重量既考慮,身份又唔同左,所以現時Z7ii岩我多D。

我會推薦用開高階單反或對影像質素好有要求既業餘用家上Z7ii,雖然由D800去Z7ii機身剛性係有D Downgrade左,但影下生活照旅行相係完全夠有突,對焦容易左,有機身防震,相片發色好睇。如果唔需要高像素,我會建議Z6ii。Budget有限就Z5。如果想要返D800果類既紮實感,就一定係Z8。
最後更新:2023-08-05 18:47:16
輕巧的vlog 「相機」

Sony ZV-E1

IanChung 於 2023-08-03 11:39:41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對焦快,有時太快,拍一啲人來人往片時會失焦,即使用左自動追蹤功能
算幾輕
ISO勁
缺點:
影相得一千萬像素,今時今日仲一千萬?唔係話一味追大, 但crop 相都唔敢,留啲buffer 俾我後期都好丫

無viewer, 有時想慳啲電
意見:
本身是想用來拍片多
但其實都少用 反而影相仲多
以前用開a73
一直都覺得sony 黑魔法超強
用來取代手機既snapshot
so far 感覺良好
配搭20-70f4 基本上夠用
重量黎講還可以
無以前a73 重 但都唔係輕
樓下 farmergroup 真心ON9

Fujifilm X-T5

Wadeken 於 2023-08-01 12:41:15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3 個月)
優點:
樓下 farmergroup 真心ON9 用埋D入門機同旗艦機比重量
你講到 FF 機出得細部又得 400g 咁輕
咁點解仲要出 Z8 牛龜咁大部成 800g 既機
缺點:
樓下 farmergroup 真心ON9 用埋D入門機同旗艦機比重量
你講到 FF 機出得細部又得 400g 咁輕
咁點解仲要出 Z8 牛龜咁大部成 800g 既機
意見:
樓下 farmergroup 真心ON9 用埋D入門機同旗艦機比重量
你講到 FF 機出得細部又得 400g 咁輕
咁點解仲要出 Z8 牛龜咁大部成 800g 既機
最後更新:2023-08-01 12:50:27
遲來的心得,完美的合适攝影習慣

Sony A7R II

tony9436 於 2023-07-19 10:40:54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5星是二手价CP值無敵
缺點:
wifi飯耗電又不懂関,長開飛航摸式😂😂
意見:
疫情前用6千幾二手買了,一直放了在深圳,結果三年後才能用😂。
本身主打富士+手動鏡,后備用A7但送了俾親戚所以才買一台A7R2。
最近配手動m mount zeiss貪其細和輕和靚仔,有工倍光學變焦即變人像鏡,定焦當zoom鏡玩。
配nikon zoom ai 55-300 用apsc mode +光學變焦即刻變900mm 去打雀輕好多,最正是crop左像素仲夠玩。
用usb充電合我去自駕遊,正準備東北影候鳥和可可西里影藏羚羊,可以帶少好多野。
遲D配自動對焦環和微距環,睇下效果好唔好?
超輕便高性能 街拍相機

Canon EOS R10

WEALTH 於 2023-07-13 19:23:44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3 個月)
優點:
超輕便高性能,超值街拍及 vlogger 相機。
機身重量429g(包含電池和記憶卡),水貨6050元,像素2,420萬,搭載了第二代全像素雙核CMOS AF技術,高速及高智能的對焦系統,又有R3的EOSiTR AF X 智能追蹤和識別系統,對人物眼睛、面部、頭部身體識別及貓狗鳥類的眼睛、頭部、身體識別,甚至可以識別賽車,摩托車,整體和部份車身,車手頭盔等等,都幾嚇人。又加上R7的大部份性能,應該冇得輸。
拍片功能都非常好,4K 30p 無剪裁,雖然拍4K 60P 有剪裁,都可以接受。同樣6K超採樣轉4K 30P 都有剪裁,但效果都很好。
連拍速度機械快門15張,十分夠用。
電子快門23張,但有啫喱食,少用為妙。
R10大部分功能跟R7一樣,同樣有0.5秒預拍攝功能,可以在快門釋放前0.5秒開始拍攝。
此機又有機內景深合成功能,創意濾鏡輔助拍攝功能,全景拍攝功能,全新的閃光燈熱靴插座,可使用其他的 Canon配件。
更新設置AF/MF切換制及按鈕,內置光學取景器,多角度反Mon,觸控螢幕,幾頂閃燈,完全滿足用戶日常拍攝的需求。
缺點:
電池導航不佳,使用LP-E17,最多拍400張相,拍片要帶多兩粒電。但配合這麼細小的機身,冇辦法啦。至於相片質素,中規中矩,比以前好好多,可放心使用。(呢啲唔係缺點嚟喎)
意見:
Canon R10 絕對是街拍首選,不單止去旅行、影人及打雀都可以,一啲都唔執輸。不管你是初學攝影或攝影老手,絕對值得購買使用,因為平靚正,冇嘢講。
但唯一要提大家,就是對焦快到飛起,快到你唔信。
本人提議購買的鏡頭及自製套裝使用如下:
1. RF-S 18-150mm STM 旅行首選
2. RF 100-400mm STM 打雀影飛機都可以
3. 使用EF轉RF 轉接環,加埋支EF-S 10-18mm STM 用嚟拍片及超廣角拍照,鏡頭表現跟RF接環鏡頭冇乜分別,拍片拍得好開心。
4. 至於跟機嗰支 RF-S 18-45mm STM 就唔好要啦,同上面一樣用返個接環,裝返支 EF-S 18-55mm f/4-5.6 IS STM 影相或拍片都可以,一啲都唔失禮。
本人建議購買定焦鏡如下:
這三支鏡頭,RF 35mm f/1.8 微距 STM, RF 50mm f/1.8 STM 及 RF 16mm f/2.8 STM 三支鏡,一定要買,配合 Canon R10 使用,真的物有所值。
最後更新:2023-07-14 19:51:29
接近完美的相機

OM System OM-1

sannaso 於 2023-07-12 18:46:43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極致輕巧的專業級相機,一機三鏡去旅遊不再是負擔
輕巧得來係旗艦級硬件與造功和效能
我鏡頭平同細,PRO鏡街價只係五六千
在實際使用上比到你非常可靠的感覺
意見:
好耐好耐無寫心得,但OM1今次真係好想讚下佢之餘,同時亦好想大家可以宏觀一點去看待唔同系統,M43除左有佢本身嘅市場需求同生存空間以外,更加有好多先天的優勢優點,我很由衷的講一句 玩左接近二十年相機 擁有過無數機王鏡王,但都沒有現在用OM1那種滿足感及實際使用上的快樂 可以真真正正的享受攝影
時常被人詬病佢sensor細,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分享下十幾二十年後的真實使用體驗,我08年至10年嗰段期間已經用緊D3s 5DII,相信我都有少少的發言權吧?不是那些人云亦云的說:FF才是王道!買得梗係買全片幅啦!邊有人用M43㗎!諸如此類的說話
曾幾何時我也是那種非全片幅不買和不用,APSC那些根本連眼尾都不會望一眼 更何況甚麼M43,sensor越大越好 越大越威水,輸人不輸陣,求其揸支普通1.8已經可以影到個背景朦到飛起,就以為自己攝影技術很到位,誰不喜歡呢?是不是似曾相識?而且雜訊控制霸道(這點對我來講才是最重要),當年莫講M43,就算連APSC開到800 1600已經花到不堪入目,當年的意思即是大概就是D300 40D 50D EP1 GF1年代,同年代的D700 5DII的高ISO可以用驚豔來形容....時移世易 眨下眼就十幾年了,全片幅本來的優勢慢慢越來越少 而家邊部APS或M43的3200是不可用呢?的而且確FF是比較容易影到淺景深 但反問一下自己 你是否無時無刻都需要超淺景深呢?影風景?影合照?影snapshot?紀實照?同理地 M43天生影長焦同Macro都有先天優勢,而佢又有Pro級超廣角,咁請問你到底仲需要影d咩題材呢??然後又話像素少 你屋企個mon大極咪32吋,你唔會同我講你用緊65吋芒或120吋投射去玩電腦同執相呱?你一般非職業用途只在家後製下 post下FB,2000萬聞相都無問題,2000萬係問題的話咁D5 D6 1DX3全部係垃圾??A7S3 1200萬 A9 R3 2400萬,哩d現役機王又係垃圾??你真係需要到6100萬?咁其實你仲可以有兩個更佳的選擇,1:買S23ultra $9988有2億像素 機身連鏡頭13mm到231mm仲包通話功能仲可以成部放入褲袋,咁你點解仲要花幾萬銀買相機?仲要每次擔泥咁揹住幾公斤器材出去?反正因為你只係求像素而不是攝影,2:買GFX100系列 因為你覺得底大就係威水 買完揸住就可以笑d R3 Z9 A1佢地底細得36x24mm咁鬼細根本唔入流同“只”得2400,4500,5000萬像 而景深又比全片幅更淺了 景深越淺就越威水 個感光元件誰大誰惡誰正確
年紀開始大了,當年揸住D3s插住小黑6同SB900成3kg有多 未計另外陀住支24-70替換,都可以喺世博會影足兩日兩夜,而家真係搞唔掂,由單反年代進化到無反年代,抽起左個稜鏡同反光鏡,係矮少少薄少少,但依然都係大同重 你睇部Z8 根本就是一部專業級的單反size,加埋直倒佢仲高過Z9,假如插支70-200你夠膽用個細字同輕字去形容嗎?這樣的重量和大小 你揸住去旅行真的可以很舒適的享受到攝影樂趣嗎?無反的定義在哪裡了?
現在OM1已經將最專業的性能放在一個這麼迷你的機身上,這麼的骰的機身上給予你最旗艦級的對焦 連拍 高感光的效能,它的防塵防水 機身防震效能是公認的業界最好,有誠意的背照加堆叠式現役最高科技的新型sensor,畫質與速度兼備,坊間基本上只有R3 Z9哩d級數先比到你同級享受 但人地賣緊40000而且又大又重,另外由於物理的關係 FF的大光圈自動對焦鏡頭基本上係造唔到特別細同輕,哪怕你個body再細 鏡頭也不會細,莫講個專業級的body一d都唔細,你睇佢z mount支50.2夠膽死成支24-70咁長咁粗?!?另外現在RF年代的50.2 85.2有比佢EF年代的50.2 85.2細同輕嗎?我兩代都有 我可以答你一點都沒有輕到同細到,再者當年2018 EOS R系統誕生,我第一時間買埋支28-70 2.0,係好大光圈係宇宙最強全片恆定2.0 但佢個size同重量真係好難可以讓你好輕鬆咁出外享受攝影,佢入面d鏡片同個鏡筒本身已經重到你去擰個變焦環去zoom時都有少少吃力 你用過你就會明我講緊d咩,M43的80-300 2.8只係16cm 760g賣7500蚊 RF100-300 2.8 2.6kg 賣80000...size更加唔需要講,我唔明白仲有人話M43 d鏡貴?以佢地d價值觀同邏輯 因為感光元件細d 所以佢d頂級鏡只可以賣1000蚊?
另外佢有576眼仔,你要記住 你影每一張相你都係要望住個viewfinder,尤其在低光環境,一個高質的evf係相當重要,當你知道Z8Z9 2023年新出的頂級機王仲係比368的眼你時,你就可以感受到甚麼是誠意 甚麼才是真旗艦享受,你能接受三四萬的機王比隻entry level嘅evf你?淨係追高像素 淨係知道sensor要大 其他野完全唔使理?
PS:啱啱2023年13/7公佈旗艦APS A6700用240萬眼...?
千萬不要誤會 我不是說FF有甚麼不好,你有財力和體力買完揸住影一日或去旅行陀住成程而唔覺得係負擔咁就一d問題都無,但人是會老的,可以常用 可以多用 可以在任何時候帶著也毫無負擔的系統 我先會樂意帶佢出門 我先會可以經常使用它 我先會多機會影到靚相,今天的我只是好想可以純粹的好好享受攝影 而不是一味追求極致感光極致銳度極致景深下 但係却影一大堆垃圾作品出來
講咁多我只係想還M43一個公道,或許十幾年前哩套系統係未成熟 效能同影像質素係好一般,但你如果近期無親身用過OM1 請你唔好用有色眼鏡去歧視M43,或者仲講緊甚麼難影淺景深只會突顯到你的攝影修為很膚淺,如果今時今日連1吋甚至1/1.33的手機都可以影到咁多令人嘩嘩聲嘅高DR高ISO靚相嘅時候 而你却仲去質疑M43的存在價值或拘泥於淺景深哩個議題上 或說甚麼底細是原罪的話,證明你唔係影緊相 只係被器材玩緊你,好簡單問自己一個問題 手機影出來嘅相幾乎零景深可言 亦無甚麼1.2 1.0 0.95大光圈,係咪代表你部手機裡面 一張你認為滿意或值得收藏的照片都無呢?定抑或是你對相片這麼有要求了 所以從來唔會用部手提電話去影相?花少少時間 去反思下自己影相到底係為左d乜野,係咪無全片幅就唔識影相 係咪唔用全片幅機就會自卑?嘗試比次機會自己 去重新認識下唔同事物
其實大家應該好好珍惜而家仲有得比你選擇 仲有得因應自己嘅需要有唔同嘅系統去比你使用,你唔用唔緊要 你唔好去踩人地 唔好去睇唔起人地,更加唔好搞到好似Contax咁 ,到人地真係喺相機市場上消失了,大家先去後悔 先去覺得可惜 先去覺得人地品牌係好野,無意思的
最後更新:2023-08-05 23:11:33
富士呢幾年出嘅機失去咗無反APSC初衷

Fujifilm X-T5

farmergroup 於 2023-07-09 07:02:53
2
持中性態度 (使用了 3 個月)
優點:
1)對焦速度ok
2)樣復古
缺點:
1)依然好重
2)依然大部
3)舊XF完全食唔到粒Cmos
意見:
由XT1計,換過XT3、然後XT4,再到呢部XT5,係得XT1個size先可以叫有啲優勢、XT3同XT4嘅重量根本就同部ff無反無分別,要知道,玩得富士,唔要求你追焦勁、又連拍呢樣果樣,純粹係想體驗攝影樂趣,保持外型復古、保持機輕便、保持鏡頭輕巧,做到呢啲已經夠有餘。如果你話要同CNS鬥,咁一係你另外開條line/用中幅去鬥,唔好塞晒一大堆技術入去,搞到部機仲重過入門ff。要知道自己個定位,保持優勢。

Fuji XT5: 476g (apsc 有ibis)
Canon R8: 414g (ff 無ibis)
Sony ZV-E1: 399g (ff 有ibis)
Ricoh Gr3X: 262g (apsc 有ibis 不可換鏡)

如果你部XT6做唔到400g樓下,即係成班工程師都無做過野

最完美富士APSC:
GR3/GR3X既重量(不含電) + 可換鏡 + ibis + 防塵防水滴,唔該你XT6向住呢個方向進發,呢個先係你應該要做,堆科技就留返俾你啲中幅機。APSC可換鏡無反就係應該做到300g左右連ibis嘅機身,人哋ff都已經去到400g內(ZV-E1)。
最後更新:2023-07-14 08:23:52
Z9的縮小版

Nikon Z8

Peterwuprimax 於 2023-07-02 08:23:42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1.相較於Z9重量輕巧,攜帶方便
2.Z9的所有功能都下放到本相機
3.幾乎是一台直接犯上的次機王
4.主體偵測,多聊一項飛機
缺點:
1.如果主體偵測,可以把動物再細分成貓與狗,車輛再分成火車與汽車,應該更棒。
意見:
1.將Z9的功能幾乎下放,追焦與對焦系統,還有許多Z9的功能,幾乎都有
2.含多增加了一項「皮膚柔和」的功能。
3.價格比Z9低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