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鏡頭用家心得
顯示第 169 - 176 個心得
實用+性價比之選

Sony FE 20-70mm F4 G

skylover 於 2023-11-09 22:04:12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20mm起跳standard zoom, 比24-70多4mm, 方便好多, 換鏡次數都少左
-畫質優異, 聽人講有GM水準, 我估都差不多
-輕, 而家新世代既鏡都應該向呢方面發展, 開工冇咁辛苦
-去到20mm, filter size只係72mm
-macro夠用
缺點:
-有人話貴, 不過八千有找, 呢個重量+畫質我覺得值
-如果可以18mm起跳就更好啦, 可以拎少支wide zoom~~~
-未搵到其他缺點
意見:
用後感, 輕, sharp, 買入個多月, 支24-105已經打入冷宮, 呢支開工真係輕鬆好多, 配合埋另一支PZ16-35, 絕配~
好多人嫌佢貴, 唔知係咪因為佢太輕所以咁諗, 但輕絕對係佢既賣點之一~
超值,輕巧

Sony FE PZ 16-35mm F4 G

skylover 於 2023-11-09 21:55:15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3 個月)
優點:
-夠輕
-畫質好sharp
-設計上拍片好方便, 呼吸效應輕微
缺點:
無段zoom唔係好慣
其他缺點未搵到
意見:
畫質有驚喜, 我用另一支定焦samyang 35mm1.8 比, samyang收到4.0光圈, 兩者都只係打平手, corner位支16-35仲好似好DD, zoom鏡全開邊位都可以sharp過定焦, 勁唔勁?
好多人話貴左D, 我就覺得算抵, 想想以前nikon支16-35剛剛出果時都9千幾啦, 十多年後呢支都只賣八千頭都絕對值, 輕好多仲sharp好多...

本人影event, 呢支再加埋支20-70, 影全日都唔覺負擔重, 想當年用D3S,+24-70/2.8+17-35/2.8, 真係完全兩回事~ 機動力同畫質都兩個世界~~
計好哂數,無可選擇

Canon RF 800mm F11 IS STM

Yiho2013 於 2023-11-06 08:02:08
4
持中性態度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1. 算sharp, for 24mp
2. 拎上手輕,但太長,實際用得耐感覺重過佢本身重量好多
3. set左對焦距離20米到無限,速度尚可
缺點:
1. 佢俾你加tc但加左tc後畫質暴跌
2. 最近對焦距離太遠,就算林鳥好多時影唔到
3. 20米內af極慢
意見:
用得rf呢枝根本必入無得選

諗過以下800mm方案:
1858去到800要加2x=f13
1.4x =700mm f10

1848大白=400mm x 2
剛等如800 f11,但加2x畫質暴跌

咁除非買到428 684,否則一般人都係買呢枝算

當然新鏡2888可能係更好選擇,不過重左80%嘅重量同貴3倍嘅到手價,令到呢枝811係canon中,輕便窮攝嘅唯一選擇
最後更新:2023-11-06 08:02:47
係依個焦距 佢係掂嘅

Viltrox AF 28mm F1.8

sossossos 於 2023-11-02 04:33:45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價格合理(沒有智商稅)的感覺 有光圈環 攝錄師重視的所謂呼吸效應好少 唔覺有, 色彩中性 鮮明 濃厚(有點蔡味)體積唔大唔細剛好掛機頭 操作順手,沒機身電子修正的情況下 視場平直度已經通過光學完全修正,對焦非常順滑 速度快的,有type-c接口更新軟體,金屬身體質感不錯,鏡頭分析力高及由中心點至邊角比較平均.
缺點:
太金屬 有些重 應該學日本仔30% 膠返少少 但千祈唔好學晒.
遮光罩太緊 佢預你用兩年後磨得多正常返😂
抗逆光產生的耀光表現比GM弱 全逆光 對比度大度下降 但產生的耀光很自然 正如2015年代的鏡頭.(唔建議用電筒 或 modeling直射鏡頭影相😂😂😂,)
意見:
之前用sony 28 f2 不錯的 中心分析力非常高 但問題是此區域太細 周邊分析力下降幅度大 我唔想主體永遠放中心的好中心點. 考慮過適馬神鏡28 1.4 但我已經有適馬神鏡40 1.4 咁變態的鏡頭一支夠了.所以還是放棄了適馬 再睇(非智商稅)範圍的鏡頭MTF圖 依支ok 係今時今日 未放棄全光學改正視場平直度 又高解像力 分析力 周邊還能保持 遮光罩內部我用黑色光學絨布完美貼好 抗逆光耀光表現改善了15-20% 此鏡全面照顧到攝錄攝影 體積唔大唔算過重 入光量多過f2 50% 二千𡃁蚊 算係咁 如果貼外國廠牌 大概係四千蚊貨. 我未得閒更新軟體 但就目前使用 我會用DMF對焦(嘩!咁利嘅!原來) 同機身手動輸入焦距段 來提高防手震性能,大家知啦!😅原廠係用機身控制副廠鏡表現(對焦精度 防震效能), 但盡量少更新機身 多更新鏡頭軟體 就出入平安㗎啦.😂 其實好多原廠鏡頭 鏡片係同中國大陸買的 ,中國大陸根本係生產高端光學鏡片, Viltrox我覺得好ok的 有國際水準 其他大陸品牌比較混雜一些. 另外一個意見係 依家個世界 整體環境 仲一萬兩萬 買支鏡 我真係覺得嗒嗒哋, 睇返自己作品 咪又係咁😂 始終作品75%睇個人修為, 正如此鏡 完全夠做.
古稀之鏡

Canon EF 50mm f/2.5 Compact Macro (已停產)

rontyty 於 2023-11-01 22:46:16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1.成像質素銳利,清晰/70D 90D機身,幾孚沒有紫邊像差,戶內影小物件,戶外影風景成像一樣細緻,canon固有成色
2.本來FF機身 0.5倍放大率,另外使用apsc 機身大約會有X1.6加成,接近1倍,微距apsc佔優勢
3.鏡筒有尺標由1:1去到1:4 ,遠近可以對焦,戶外室內佳宜
4.鏡身物料金屬塑膠混合,質量質感舒適/札實,金屬接口,重量輕身,52mm 口徑找濾鏡容易
5.夠輕身方便又有微距,200多克,上班出街常駐背包
缺點:
1.對焦有摩打聲,但是可接受範圍內,老鏡特色風味十足
2.伸縮鏡筒,但都不是問題,現今鏡頭都有這樣的設計
意見:
1.這款鏡頭是1987年產物,比我本人還老好幾年,EF mount , 質素和成像比得上現今新出的鏡頭,原本以為36年前鏡頭成像差,沒有細緻/高蒙糊,結果出來成像質素比美現今流行鏡頭,最緊要成像質量好,放大相片細緻都還在,沒有蒙胡,沒有像差,相片質量銳利清晰,機身是70D/90D/5DSR,基本上不需要IS防震都足夠,現代機身性能足夠加持,有幸享受到80年代鏡頭,果然舊時代物品比較襟用襟玩

2.此鏡二手市場入貨手12xx(2023年),我自己手上的基本9成9新淨,沒有塵沒有霉(超幸運*v*),鏡頭hood 可以買副廠/X寶那些併湊一下風格,基本上遲些一併轉落Eos R系列继續使用/收藏
難得仍有M43機合用變焦鏡頭

Leica DG Vario-Elmarit 12-35mm F2.8 Asph. Power O.I.S.

hmjason 於 2023-10-24 21:59:03
3
持中性態度 (使用了 3 個月)
優點:
輕身,日頭街拍snap shot十分方便
缺點:
鬼影及眩光現象非常嚴重,完全感受唔到宣傳文章提及此升級產品能有效抑制這問題從何體現…
意見:
夜用不宜
第一印象係 銳利度 分析力 異常高

Sigma 85mm F1.4 DG DN|Art

sossossos 於 2023-10-22 05:04:37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近年的鏡頭有個特徵,銳利度分析力明顯上了一級係非常明顯然後係更細更輕,我對比了同前代鏡頭MTF圖 同鏡片組成,用多了超過一倍超低色散特性鏡片 然後放棄部分視場平直度矯正 交給後期電子輔助. 把一切資源投入到其他光學性能方面.
此鏡異常銳利 對焦快 視場亮度平均 體積輕 細 價格實際 背景 景深過渡自然 光圈環方便.
缺點:
唯一 係不完全光學矯正視場平直度 但完全矯正肯定會更長更重更大,因為我有一支光學完美鏡頭 適馬40mm f1.4Art 重1.2KG ,這樣的鏡頭 廣角一兩支夠了, 中長焦距可以放棄這份執著 輕鬆交給機身數碼矯正 所以我個人沒有視此為(缺點),最重要係用家了解事物一切特性 同 代價.
意見:
因為現代像素數真的很充足 裁切輕鬆,對長焦距需求壓力有所下降, 一支銳利 良好 的大光圈85mm 幾乎可以再頂替100mm 以至 135mm, 喺精簡化自己鏡頭系統過程中 我無選擇錯此鏡. 因為要(頂替)焦段 必須具備(異常)銳利度,佢做到了.
仍然係最輕又最平o既大砲

Sigma 150-600mm f/5-6.3 DG OS HSM | C

ken1081b 於 2023-10-17 19:24:08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年)
優點:
成像ok
OS 的確有四級
對焦快
防水防塵
缺點:
個遮光罩感覺化學咗啲
最近對焦距離唔夠近
雖然話最輕 , 但係都仲係好重
意見:
我用 nikon 掹
無論喺d7500
或者轉接zfc / z6對焦
仍然係快很準
就算加上原裝 1.4x , 仲對到焦 , 唔算太慢
成像仍然可接受
老實講用得佢
我唔介意加 FTZ 轉接
因為唔係重咗好多
就算原裝我知z180至600出咗
我都唔捨得換
因為要畀多一倍以上價錢先能夠換到
但係我相信
成像唔會高出一倍以上
我鍾意手持影相
用佢大多數都係喺公園仔流連一,兩個鐘
試過一次戴上山行三 , 四個鐘 ,
第二日半邊身肌肉酸痛到我返唔到工
以後唔會再特登帶去上山
最後更新:2023-10-17 19: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