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相機用家心得
顯示第 225 - 232 個心得
2022最好最輕的民用相機之一

Sony A7C

tik012345 於 2022-12-11 17:45:30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6 個月)
優點:
全片幅,很輕很輕很輕,機身細小,五軸防震等,基本功能齊全。一般小巿民很夠用。價格已跌至約10K(其他優缺點可見其他用家論述。)

在youtube 直播時,能插充電線,能作長時間(幾小時)直播。
缺點:
在youtube直播時,A7C 畫面左下方出現「0.0」數字,研究過是不能刪除的,希望官方將來能解決。現在用電腦直播軟件把畫面中央部分放大,把「0.0」移出直播畫面,暫時解決問題。
意見:
我多年前買了5D mark ii,當時是一致好評,但現在相對新相機顯得笨又重,對焦又慢,當然細心使用仍能拍出好照片。但每次旅行拿一整天,晚上回酒店,(機身800g,未計鏡頭)累得要命,往後便沒意欲使用。

早幾個月買了A7C, 當時也詳細比較過A73和canon相機。A7C和A73基本功能相同,A73快門可去到1/8000, A7C去到1/4000, 但基本上我都用不到。見有網站話A7C只有1/4000是個大缺點,還說很多情況會會用到1/4000以上快門,即1/8000。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些誤導。

雖然很多高階機都有1/8000,但一般人基本上不會用到。例如:影車1/2000,影鳥1/3200大約已夠。在極強光環境下,若用iso100,1/4000,快門極限是F2.8(此機還有iso50) ,其實只要收細光圈便能解決曝光過度問題。如在極強光環境下還要執著用最大光圈,如f1.4, f2等才可能須用到1/8000,這個情況相信是極少機會用到。

A73與A7C在核心規格上都使用相同的感光元件、相同的影像處理器、畫素相同、ISO 範圍表現,甚至是測光系統,基本完全一樣。如有網友説A73成像質素比A7C 好,便不合理了,因為兩台機規格是一樣的。


還看過一些外國網站研究,A7C相對暗部處理和暗處對焦也比7A3有所提升。可能是較新的關係。A7C沒有A73雙插咭設計,和1/8000快門等換回輕150克的重量。

也有人說A73手感較好。不過我有5d mark ii經驗,認為輕才是重點,機身越輕,能提升我拍攝意欲。機身細小也方便太太使用。也比較過canon同階相機,要做到A7C 約同等功能要貴幾千元。

鐘頭:
配了100-400sony 遠攝鏡,使用上也沒問題。
配轉接環能用回canonEF鏡:
我有canon EF 35mm L 及其他EF 鏡,可用sigma MC11 或metabones T5轉接環接上A7c身。問了很多地方metabones t5已沒貨,最後到了星際買到像是全新的二手$1300(原價2700)。雖然對焦模式局限兩種,但能用回心愛舊鏡,感到沒買錯A7C!
(ps: sigma mc11較便宜,但很多網友評價對焦慢,也可能出現黑角)
最後更新:2022-12-12 21:11:18
性能及格, 操作體驗不錯

Olympus PEN E-PL9

Hoho_Claudius 於 2022-12-10 11:21:18
3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2 年)
優點:
價錢平, 2020年初約$3,100.-
快門聲好聽, 有少少低音 (係我用換鏡相機既原因之一)
Dial得一個, 但手感極佳 (vs Canon M50, Nikon Z50)
機身小巧, 同M50相當, 適合單手操作, 我係長插12mm F2.0當傻瓜機用
手感好, 有小握把, 後面有拇指位
外型靚, 銀色機身配黑色人造皮
單點對焦配合prime lens幾快, 廣角至中距成功率高, 勉強夠影我隻拉布拉多
touch screen反應算快, 可選對焦點, 彌補了追焦弱既缺點
防震只有3軸, 但可用, 手持2秒影星空有50%成功率
調校手動ISO時, 即時預覽快門速度, A mode可以當M mode用
缺點:
16MP sensor, 可用ISO只到1600, 雜訊多, 後製寛容度也小
追焦弱, 只適用於靜物
連拍慢, 只係好過冇
重心偏向左邊, 單手持機好快攰
開機制冇手感, 要望住有冇開到機
開機/禁menu有時反應慢
意見:
用左兩年, 係我唯一一部機, 上一部係RX100 m3
機身非常小巧, 手感好, 快門聲好聽, 有動機日日拎出街
主要影家中狗仔, 佢郁得唔算快, 呢部機尚可應付.
影相既話, 淨係用單點對焦, 單張拍攝, 成功率都高既.
拍片既話, 有時去狗公園狗泳池, 雖然影相既追焦唔係好得, 但係插上14-150 ii拍片, 中焦率都唔差.

室內影食物, 因為高ISO表現不佳, 我又唔鍾意食物既景深太淺, 好在防震+連拍都可用. 顏色方面, Pana 25.7發色鮮艷, 但對焦不夠快, 影食物就冇影響.
之前有17.8, 外型絕佳, 同E-PL9襯到絕. 可惜變形嚴重, 畫質又唔係特別好. 12.2鏡筒較長, 冇咁方便, 變形也嚴重, 但畫質清晰銳利, 等效24mm取景容易, 方便快拍, 一直用到依家.

個大Menu係好奇怪, 好左個Super Control版面好用, 同埋呢部機功能較少, 甚少要入Menu揾

總括來講, 性能方面僅僅合格, 落後時代(都好過Fuji低階型號), 但對我係夠用.
而操作手感, 外型, 快門聲以平價機來講非常好, 我會想間中拎出黎把玩, 㩒下制, 聽下聲.
對焦快

Sony A7R V

koioko 於 2022-12-08 12:04:10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20 日)
優點:
對焦好快同埋好準,手感好,可以用雙sd卡同埋CF-A卡,反MON好正
缺點:
4K冇100格 ,有corp ,高ISO表現一般,CF-A卡好貴
意見:
由canon R5轉去sony ,對焦好快,EVF靚左,6100萬夠用,而家EV位置都可以自定義功能,玩開閃燈就會覺得好好用,用開canon防震就會覺得sony防震一般般
最後更新:2022-12-08 12:09:33
非常強嘅 apsc求

Fujifilm X-H2S

lamchu2005 於 2022-12-04 12:41:20
4
持中性態度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iso3200無問題6400就要花多些時間執,連拍丶預拍(raw)比想象中強大。配原廠8568防震一流,顏色方面大致上無問題,操控上用开其他品牌就要重新適應但都好用快捷
缺點:
都糸一般無反通病1. 快冇电尤是玩預拍模式 2. 影細隻林鳥對焦易對錯。致於xH2S本身獨有缺点就糸久不久 hand機 用唔到xqd卡
意見:
試用個多月無論打雀 街拍等絕對合格
有點重,有點唔慣,但用落好正

Fujifilm X-H2

mikeydotnet 於 2022-11-19 14:56:34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5代處理器 + 4020萬像素
對焦比X-T3 快左,準左好多
機身紮實,好揸,比X-T系再多一份專業感,
搭重鏡都冇咁易累。
缺點:
唔夠X-T5 細部,
反芒係有少少小煩,
冇X-T5咁靚仔
意見:
由X-T3 升級上黎,
操控唔同左,唔再係三轉盤,
同埋變左SD +cfe b 少少唔方便。

但係非常適合岩岩轉會富士嘅你,
PASM 會容易上手。

亦都適合持有紅標鏡頭嘅你,
尤其16-55/2.8,從此唔會頭重尾輕。

如果你要富士操控,
冇乜重鏡,
唔駛拍8K
X-T5會係更好選擇
各方面表現平均,沒有嚴重缺點的相機

Sony A7 III

Oliverpug 於 2022-11-14 07:54:43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2 年)
優點:
1.續航力非常好
-已開啟飛航模式,預設省電設定下,開住大約8小時,邊行邊影全程拍攝大約3xx張RAW,通常至少還有3x%電量,一般日常使用十分足夠

2.對焦表現良好
-有人類及動物EyeAF(動物EyeAF算係可用)
-AF-C算非常可靠,尤其加埋EyeAF真係好方便,表現同今時今日嘅機比都唔係輸好多,連拍7x張,通常大約只有6至8張唔中,只係計人類EyeAF個人覺得大約有A7iv的7成(不過動物EyeAF嘅辨識度就a7iv完勝)

3.對焦可調整選項多
-對焦點選項就已經分為“定點”及“鎖定”(就算用單點都會鎖定對焦點一開始落在的主體身上)然後各自再有七種模式,另外也可以調整追蹤靈敏度(優先鎖定或切換主體)更可以選擇自動切換垂直/水平AF區域,開啟後會分別記錄相機垂直和水平時的最後對焦點位置,對於經常要兩個方向切換及拍攝一些重複照片時非常實用(例如拍攝大量證件照)另外還有一些細項可調整,基本上可以因應自身習慣和題材的不同作出配合

4.連拍緩衝大,實用性高
-就算使用UHS-I的SD卡(90MB/s寫入),拍攝已壓縮RAW+JPG都可以影大約70多張先慢下來,用UHS-II的話更可以去到130多張才慢下來,雖然對比現在的型號好像很普通,但以每秒10fps來說,最小已經能維持6至7秒,老實說除非技術很差,不然很少需要連拍這麼長時間吧(連拍這麼久根本就是看運氣…),所以換句話來說,就算用普通的SD卡,連拍都幾乎不會慢下來

5.相片動態範圍高
-高iso表現幾好
-後製方便,就算使用“已壓縮RAW,iso 3200”時,依然能夠做到較大幅度的顏色調校而很小出現斷層,暗部細節也依然不錯,高光位置也還可做到微調,由於iso越高,動態範圍就越差,除非逼不得已,本人很少使iso高過5000,基本上iso 5000前都屬於可調整範圍
-使用“已壓縮RAW,iso 100”時,已經幾乎想點樣調整都可以,就算是高光位置,只要不是一片死白,細節通常都保留得不錯
-可選擇已壓縮RAW/冇壓縮RAW,考慮到成本問題,本人通常都使用已壓縮RAW,個人覺得於後製時沒有太明顯的分別,主要是後者於高光的位置細節保留更好,和更不容易出現斷層,但由於已壓縮RAW就已經很不錯,而後者檔案近乎大一半,也因此會降低可連拍數量,對電腦負荷也更高,需要的儲存容量又多一半,建議因應需要於兩者間切換

6.機身全部按鍵近乎都可以自訂功能
-除了快門、錄影、MENU、DISP和播放鍵以外都可以自訂,總共12個,更可以分開拍照和錄影模式的設定
-Fn鍵提供自訂快速選單,總共12個可自訂功能位置,也是可以分開拍照和錄影模式的設定,如果開啟鎖定轉盤的功能就會兼顧鎖定鍵,長按1秒即可鎖定/解鎖(應該好多人都唔知)
-連轉盤也可選擇對調功能(光圈/快門)和旋轉方向(增加/減少)
-只要設定得好,基本上就好順手(當然要睇自己習慣啦)

7.鏡頭選擇多
-原廠本身已經選擇多,近年亦都越嚟越勁,仲有一堆平靚正嘅副廠鏡頭,基本上大多數焦段平至貴都有得選擇,仲有大量轉接環可以用返啲舊鏡頭

8.好難過熱
-雖然呢樣本身應該就基本嘢,不過依家好多新機都會過熱…呢部機本人就從來都未試過過熱嘅,連警告都未試過

9.鏡頭釋放掣在內側
-雖然好多人覺得呢樣係缺點,但事實上個掣的位置用右手捉住部機的手柄時,中指稍為伸出少少就撳到,反而係外側的時候就要特登轉手,而就算用左手揸住部a7iii,因為個掣偏下方,部機又算細部,其實好似揸住部手機咁就已經撳到,左右手用起都好方便,所以我覺得可能係習慣問題,用開嘅唔係咁,所以就覺得唔順手

10.雙SD卡
-可以做備份又得,分開儲存影片同相片又得,甚至乎分開RAW同JPG都得
缺點:
1.個Menu亂到七彩
-分類其實都勉強合理,但係選項太多,又冇做細項分類,仲要橫向一頁頁咁過,最死係個Mon係Touch Mon但係個Menu唔可以用,翻譯得又唔係幾好,好似咩“過片模式”唔知以為係咩菲林嘢,睇完都唔知到底係咩,又冇說明,點知原來係所有用到連拍嘅功能(包圍曝光連拍)+計時放埋一齊叫做“過片模式”,冇用過Sony真係鬼知你係咩…變相要花時間適應同上網研究(好彩都仲有個我的選單同埋大量自訂,可以將常用嘅功能放喺嗰度,基本上只要摸熟左同埋設定好啲按鍵,大多數時間都唔洗再入個Menu)

2.令人疑惑的Mon
-首先同時偏紅加少少綠,呢樣都唔算太大影響,最死係仲要個動態範圍差,高光位有時會爆光,搞到以為影出來有問題,睇返Histogram先發現原來係個mon廢(好彩個觀視窗算係正常,同埋本人幾乎都會後期處理顏色所以影響不大)
-雖然係Touch Mon,但係淨係可以用來選擇對焦點,仲要反應又唔係好…唔知整嚟做乜

3.手感算一般
-雖然其實本人覺得還可接受(可能因為隻手唔大)但N家入門的Z5手柄都舒服過佢少少,同自家a7r4或者更新的型號相比亦都有幾明顯嘅分別,手柄唔係唔舒服,但硬係覺得爭少少,啲按鍵其實又未去到鬆咁誇張,但係就冇乜手感,即係好似機械鍵盤同薄膜鍵盤嘅分別,冇對比嘅時候覺得ok,有就覺得佢麻麻,但其實唔太影響使用,純粹係感受問題

4.防手震比較較弱
-雖然話就話有五級防震,但實情通常快門慢三級,已經盡左,但其實影響又唔係真係咁大,因為正路都唔會放得太慢,要用慢快門的題材就通常都會用腳架
-拍片影響就大啲,雖然真係要好順滑其實都係應該要上防震器,但係佢衰到有時啲微幅震動都睇到,對比起其他廠商係真係爭啲
意見:
其實就算以今時今日來講,呢部機都唔算過時嘅,喺影相方面冇乜大缺點,雖然拍片唔係勁,但係功能都比得好足,都有超採樣4K又有齊晒s-log hlg個啲相信大多數人都唔會點用嘅功能,如果主要係拍片,今時今日應該都唔會揀佢,但如果係影相為主,間唔中拍下片,其實呢部機除咗個mon真係冇乜缺點,雖然像素好似唔高但其實就算係晒相都已經可以去到S12R,現代人一般只係放上網其實再高都唔係太有意義,夠用的像素,可靠的對焦及連拍,不錯的感光度表現和良好的動態範圍減少後製難度,加上像素不算特別高,對鏡頭同電腦的要求也不高,又可以節省儲存相片的成本。
而且性價比高的鏡頭選擇又多,像是原廠的55和85mm1.8畫質不錯,二手價錢也值得入手,流通量又高,Samyang近年出的1.8系列價錢平,輕盈又畫質不俗,仲有好多人都認識的龍仔同SIGMA。
基本上依家不同價位的鏡頭都有得選擇就只有Sony,而A7iii在Sony現有的機型上依然屬於不錯的選擇,比舊的a7ii好非常多的對焦及改善了各種缺點,價錢相比a7iv都平幾多但又唔算太差,所以呢部機到今時今日依然算唔錯,見個二手價企得幾鬼硬淨就知。
最後更新:2022-11-14 22:37:18
11年嘅機身,2022仍有競爭力的無反相機

Sony NEX-7

anti_kong_civ 於 2022-11-11 11:22:04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年)
優點:
真係好輕便
EVF與現時機身同級,曝光色準奇高
CMOS與現時機身同級
特殊三轉盤系統Sony APS-C僅此一部
外國討論區公認手感最好的Sony無反
缺點:
沒有wi-fi
低光環境對焦性能原始
沒有PDAF
如果顯示屏可以360度旋轉就會更好
拍片用新款嘅機身較好
意見:
由於太多人跳船,手痕的我就入咗會Sony APS-C E-mount。

入咗會年幾,都有試過玩唔同既sony無反機身,由最原始嘅nex-3,到較近期嘅a6000。今日想特別寫呢一篇用家心得,想分享下用過呢部nex7的一啲個人體驗。

雖然sony已經放棄咗呢條line,但係不得不講nex7係我呢一年間入咗會用得最頻密嘅一部相機機身。雖然sony無反相機系統嘅menu系統為人詬病,但係Nex7 的特殊三轉盤系統以及多個自訂的custom buttons,某程度上剋服了相機主要功能菜單難以使用呢個問題。反正常用嘅設定擺曬喺功能鍵,基本上主要菜單都唔使開咁濟。

雖然係sony比較早期嘅無反相機,但係nex-7用想旗艦A99 DSLR 的感光元件,所以影出嚟嘅相細節確實好高,顏色亦都相當討好。唯一衰在AF技術年代久遠,低光環境對焦緩慢同埋會失焦。

如果你問我今時今日食唔食得去買呢部機自用,我會話而家二手市場嘅價錢,確實已經回落咗好多,買完返嚟都唔會肉痛。我諗最需要考慮嘅因素係,你攞呢部機係攞嚟影相定係拍片,如果係淨係攞嚟影相,呢部機到今日而言,依然係一部relevant 嘅無反相機。但如果需要拍片,我就唔會建議用呢部機啦。

高解像度嘅EVF,亦都係呢部機嘅賣點,佢係用相二百多萬高像素EVF,與現時嘅sony aps-c無反機身用嘅同級,對構圖非常有幫助。除此之外用EVF影相色準、曝光準高。減少後製retouch嘅時間。

唔該sony聽取各位用家嘅意見快啲出多條A7000 line,畀啲真心想影相嘅用家可以有最好嘅aps-c快樂攝影體驗。
最後更新:2022-11-11 11:27:11
無EVF嘅Pen F

Olympus PEN E-P7

guti001 於 2022-11-06 14:59:35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6 個月)
優點:
輕細
防震勁
可以玩入門機無嘅功能(Live Comp, Live bulb)
有Pen F profile
機身靚仔
2千萬像素
Face/ Eye detection 係EM1X
同EM5-III, OM-5 用BL-50電
缺點:
無EVF
Micro USB
無PDAF,對焦唔夠快
意見:
見無人寫,我寫。

如果你接受到冇EVF,又想有部細機可以影到靚相, 就可以買。 市面上唯一咁細部可換鏡頭,有防震相機

影會跑嘅小朋友, 就好難。預左配F1.7, F1.8定焦, 唔好諗F4, F2.8 z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