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鏡頭用家心得
顯示第 297 - 304 個心得
m43追求極致畫質後感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7mm F1.2 PRO

fai95028 於 2022-10-07 12:17:26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6 個月)
優點:
1.2超大光圈,低光一流,配合m43強勁防震機身,爽度十足,腳架都慳番
防水防塵
全開有一定銳度,稍軟但可用
羽毛散景
色彩明亮
缺點:
大,重
不平宜
不是Made in Japan
對焦時光圈葉會發出聲音
意見:
M43鏡玩到呢個價錢同埋size,擁有之後思考size同價錢已不比全幅平同輕,虛化效果亦等同全幅2.4。在M43來說的確畫質是頂級, 但應該也比不上sony全幅的35mm 1.8或35mm 2.8。而且這兩顆鏡頭更輕,全幅的進光量即使只有1.8或2.8,還是可以用高iso表現拉回。

M43真正優勢應該是輕量化和畫質之間的平衡點,長焦和微距仍然是有優勢,但玩m43去追求極致畫質1.2系列或超大光圈變焦鏡頭感覺已超越m43的平衡點,在全幅面前失去優勢。個人認為1.8,1.4,2.8標變系列才是m43最佳平衡,玩m43就要接受輕量化上畫質的妥協。

自己也不太知道17 1.2對比全幅的優勢在哪。玩m43這麼久單純想擁有1.2光圈一嘗m43鏡頂規表現,1.2大光圈配合m43機身的強勁防手震,低光還是拍的蠻爽,推薦給m43忠實fans。

PS:本人只玩攝影,以上感想只從攝影角度出發,不包括攝像
最後更新:2022-10-09 11:29:59
好過GM的鏡頭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wah21 於 2022-10-06 12:01:04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7 日)
意見:
用了一星期,室內低光下對焦比及銳利比24-70GM 1代還好,在不能用閃燈的低光,支GM1代都會迷焦,但支 tamron暫時未見出現,銳利方面本人覺得出GM1還要高,色彩方面影紅色會太過鮮豔,價錢才是比GM1代的70%比2代平一半,又輕的細支的,仲想點?
同類鏡輕便之選

Panasonic LUMIX G X VARIO PZ 45-175mm/F4.0-5.6 ASPH./POWER O.I.S

haplo0117 於 2022-10-02 13:21:02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7 個月)
優點:
等效90-350, 同等焦距黎講非常輕便。
支鏡係內變焦,唔會伸長細細支,配合細機身街拍無壓力,唔會引人注目。
內變焦唔驚入塵。
Power ois 配合 panasonic自家 Dual ois, 可手持影花影蟲影鳥.
缺點:
電動變焦有好處有唔好處,變焦順滑方便拍片。但會令變焦反應慢左,要等佢慢慢zoom。另外會食電少少。同埋每次開機要重新調焦距。
意見:
現二手價$1000左右,好抵用~
最後更新:2022-10-02 13:31:03
性價比極高嘅鏡頭

Tamron 70-180mm F2.8 Di III VXD

gffw 於 2022-09-30 03:01:40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3 日)
優點:
平,輕,sharp,膠但紮實,對焦好近,無咩色散
缺點:
最近對焦要手動,但無AF/MF制
無鏡防震(靠機身防震,所以算係小問題)
意見:
事隔兩年終於有機會入手,我覺得呢支係性價比極高嘅鏡頭。

Sony 70-200gm2雖然質素最好,但兩者差距唔值12k咁多(需知12k夠買多支定焦gm),業餘嘅我唔考慮
Sony gm1太重,1.4kg,根本唔想帶出街,加上光學質素同70-180分別唔大,貴6k唔值
Tamron 35-150段數好吸引,但1.1kg始終唔係輕,加上有28-75g2,我prefer兩支輕好過一支重。

用咗幾日,證明無買錯,大三元Tele zoom得810g,單手影長時間都唔算攰,質素喺a7r4上又完全收貨,6千頭有交易,真係好抵玩,甚至比28-75 g2更值。
最後更新:2022-10-19 10:44:09
值得擁有

Sony E 11mm F1.8

sonicool 於 2022-09-26 14:33:50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光圈1.8;畫質高,放於FF要crop但效果比想像好;
收少許光圈,星茫正到冇倫; 輕,羽量級別
缺點:
呢個價錢冇野好講
意見:
暫時滿意,本身apsc ultra wide lens用開f4有oss
日光還可,夜晚不行,現在不用擔心.
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

Nikon NIKKOR Z 70-200mm F2.8 VR S

DolphinYip 於 2022-09-24 00:43:00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1. 畫質上乘,可以媲美定焦鏡,即使全開光圈,邊角位置的畫質都非常清晰;散景柔美自然
2. 造工精良,拿在手中已經給予你可靠的感覺,當你握在手上,它彷彿對你說:「放心將畫質及速度交給我,你專心構圖就可以了」
3. 對焦快速,跟單反年代的24-70mm f2.8E及小黑7差不多快,而且對焦非常寧靜,完全沒有任何聲音,這是SWM對焦無法做到的
4. 最近對焦只有0.5米,放大率有0.2x
5. 5.5級防震,在沒有機身防震的Nikon APS-C機身上非常實用;用於有5級機身防震的Z6II上,防震效能可以達到6級,若是拍攝非快速題材,可以完全不用擔心照片會模糊
6. 兩個功能按鈕,可以做不同方便自己的設定;另外有一個多功能轉環,可以設定為控制光圈、感光度等,而且位置不容易誤觸
7. 前後鏡片塗上氟塗層、鏡頭前端加上防撞橡膠環、一片螢石鏡片,都是繼承自小黑7;而抗藍光鏡片、長焦鏡上加上非球面鏡片也是Nikon首次出現
8. 只有在Nikon的頂級鏡頭才有的液晶顯示屏在夜間使用非常方便,還可有3種設定,我還是設定為對焦距離尺
9. 遮光罩內壁有絨毛覆蓋,非常之高級
缺點:
1. 非常重,特別由於之前我擁有過最重的鏡頭是重量輕接近一半的小小黑(AF-S 70-200mm F4G ED VR),差別非常明顯,對家Sony推出第二代同類鏡頭,保留內變焦及金屬鏡身的情況下,重量卻只有一公斤,這證明同類鏡頭是有辦法造得輕量化,也使長時間持鏡時你會有羨慕他們的感覺
2. MIT,頂級鏡頭竟然不在日本本土生產,特別是另一支大三元的Z 24-70mm f2.8 S、最大光圈只得4.5-5.6的 Z 100-400mm f4.5-5.6 S都在日本生產,而且單反年代所有小黑都是日本生產的!
3. 變焦環在前,對於用慣了小小黑的我會感到不習慣,變焦時左手離相機較遠,會有不夠穩定的感覺
4. 變焦環及對焦環以橡膠製造,容易「黐塵」
5. L-Fn鍵無法設定為VR開關
6. 價錢稍貴,但這類鏡頭其實以消費類鏡頭來說都不會便宜,而且相對於另外兩家主要競爭對手來說也算相宜,由於我在永成購買此鏡時,他們在做優惠,因此我可以用便宜大約$5K的售價購得此鏡
7. 隨鏡居然沒有附送以往頂級鏡必備的專屬尼龍鏡頭袋,只有設計簡單的單薄鏡頭套,連昔日單反鏡的中級鏡頭袋都不如
8. 遮光罩倒扣時,非常不容易拆下(我有按釋放鈕)
意見:
以往使用D850,配合小小黑或70-300mm VR G鏡使用都很足夠,但內子用於追星時覺得70-300mm VR G質素欠佳(發色不討好、防震只得2.5級、光圈小),於是一下子購買了Z6II及小黑Z,由於百老匯及永成都分別做優惠,分別以$13K及$15K購買此兩件產品,$30K都不用

現時Nikon無反Z鏡的長焦變焦鏡選擇少,當Canon及Sony都分別有70-200 f4或70-300mm選擇時,Nikon FX用戶最便宜的長焦選擇,就只有這支小黑Z了。在Nikon的roadmap中,我們可以看到Nikon還會推出一支200-600mm及70-180mm f2.8,話雖如此,前者肯定超過2kg;後者焦距比小黑Z更短,相信用戶還是強烈期望Nikon未來會推出Z 70-200mm f4 VR S或是Z 70-300mm f4-5.6 VR一類的輕便鏡頭

不過,內子在使用過小黑Z之後,都大讚其質素非常之高,但,若果它有Sony的最新的70-200mm f2.8二代鏡般輕便,拍攝起來會更愉快更輕鬆
最後更新:2022-09-30 12:18:30
長焦距輕便首選

OM System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 PRO

kyle422 於 2022-09-21 11:36:12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輕 等效80-300重量400g以下,講得上係極輕
對焦快,靜,利
體積細,罐裝可樂咁嘅size
缺點:
價錢 同恆定f2.8只差幾百蚊
不能用1.4X
F4 (個人覺得屬於取捨問題,要大光圈勢必重)
散景(f4光圈要做淺景深係難)
意見:
輕係佢最大嘅賣點,本身主要影小朋友,平時要帶嘅嘢唔少,佢輕得黎細支,方便攜帶,追焦快,靜,影出黎影像夠sharp,只係散景唔係佢強項,要主體同背景有一定距離先會有柔和嘅散景,真係在意散景就只能夠上2.8,鏡身紥實,手感好
最後更新:2022-09-25 21:21:37
RF後廣角變焦鏡嘅進步

Canon RF 15-35mm F2.8L IS USM

joetin 於 2022-09-20 03:02:13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3 個月)
優點:
1)可zoom嘅2.8光圈,15mm可以影廣角風境,35mm又可以影人像。本身想買RF 16mm F2.8 STM加RF 35mm F1.8 Macro IS STM來配合R6咁輕嘅機身,但唔駛換鏡頭,又有lS,加上紅圈嘅情意結,便決定要擁有它。
2)5級防震(科技又進步了) ,可能有師兄覺得超廣角唔使防震啦,但拍片果陣就知呢樣嘢幾咁緊要和有效了。過往EF 16-35mm f/2.8L 係冇lS嘅,現在終於用在超廣角變焦鏡了。
3)Wide咗1mm,令視角由108° 10' 加至 110° 30',對你嚟講可能只是數字,但1mm的進步也是進步。雖然Wide,但變形情況比預期低,影景OK。影人邊位難免變形,可接受。
4)可以裝到filter ,雖然82mm filter 貴啲,對於我呢啲長期要帶CPL旁身嘅人,裝到filter好重要。
5)RF新增嘅Control Ring,可以直接通過硬件控制(例如加減光、白平衡),唔駛下下入Menu set。
缺點:
1)好大支呀!(體積同支中白EF 70-300mm f/4.0-5.6 L IS 差唔多)我用開嘅相機袋差啲裝唔落。不過若你用開EF 16-35mm F2.8L III,係短咗少少同重咗50g啫。
2)840g非常重,配上無反相機後,頭重尾輕,單手手持一陣就攰。唔知點解Canon啲廣角紅圈變焦鏡越出越重(你睇EF 16-35mm F2.8L一二三代嘅進化就知)。
3)唔係內變焦,伸縮鏡頭令人感覺有機會入塵,我周不時都會掃下。睇嚟RF系列都唔著重內變焦。
意見:
小弟過往一直用EF 17-40 mm f/4L 與EF 24-70mm f/4L IS,冇大光圈令我覺得遺憾,也一直希望超廣角鏡頭都有IS,今次轉用無反相機,發現呢支RF 15-35mm F2.8L IS 令我願望成真。

可能係加咗lS嘅關係,令支鏡又大又重,攞出街、去旅行負擔重,失去我換無反相機嘅原義(我見啲人轉去Sony係輕巧咗),但小弟有紅圈情意結⋯⋯暫時見有部份 RF系列嘅紅圈鏡與EF嘅同級比較係輕咗,但有啲真係大支咗又重咗,只好相信重量與質素係成正比,大家可以參考其他師兄嘅心得。

如果要機動性强或玩Snapshot,呢支鏡未必啱你,都係用番啲輕身嘅定焦鏡,或者揀RF 14-35mm F4L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