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歷史人情的老店 -- 馮滿記

店舖﹕馮滿記

地址﹕上海街203號

開業日期﹕約1910年代

        馮滿記早在二十世紀初進駐上海街。初時店舖跟隨新加坡牛車水的總店,以售賣藥油和馬辰蓆為主。戰後香港的經濟漸上軌道,負責人看準中國人重視婚嫁的傳統,約在六十年代把婚嫁裙褂引入馮滿記,供客人選購。林伯跟我說,一件裙褂當時售三千多元,但仍然「有價有市」。到七﹑八十年代,他們嘗試引入更高檔次的人手針織龍鳳裙褂。林伯憶述,試過最貴一套賣過萬元呢﹗「以前淨係做裙褂生意,要成八﹑九個伙計先做得掂。」因此六十至八十年代可謂馮滿記最風光的日子。然而,在婚禮儀式逐漸西化及婚紗店提供裙褂出租的夾擊下,市場對裙褂的需求大幅下降,馮滿記的生意亦大不如前。

 右面第二排的圓柱可清楚看見「馮滿記」的字樣。

林伯為我訴說着一個又一個關於裙褂的故事。

人手刺鏽的龍鳳裙褂,手工非常精細。

       除了婚嫁裙褂,馬辰蓆及藥油也是馮滿記的招牌貨品。「舊時邊有風扇冷氣?嗰時夏天好多人就嚟買張蓆返屋企,夜晚瞓覺舒服好多﹗」林伯指着放在店舖一旁的藤蓆。細看之下,這些蓆的價錢並不便宜,由五百多元至過千元也有。我心想﹕「咁貴都有人買?」據林伯解釋,馬辰是印尼的一種名藤,這歀藤蓆既「唔黏肉」又涼爽,因此深受街坊的歡迎。即使價錢較貴,以前每天仍能賣出二至三十張。看着眼前的一張張的馬辰蓆,有感自己已屬「上一代」的人。相信現時的年青人,沒太多人用過蓆作為牀具吧?

令人懷念的蓆。

馮滿記盛產不同的藥油。

       每次去馮滿記,不論是拍攝還是帶文化導賞團,林伯都很樂意與人分享他的人生經歷。然而店舖的另一位伙計黃伯則較少說話。其實黃伯的縫製工夫了得,他經常使用一部古董衣車,替附近的街坊修補衣衫及縫製錦旗,為老店帶來額外的收入。

 

黃伯聚精會神地車衣。

       縱使生意大不如前,在馮滿記工作逾六十年的林伯卻沒有想過離開。「呢份工係親戚介紹俾我,既然有人賞識,我就冇諗過轉工。」林伯知恩圖報的精神,盡顯昔日的賓主情誼。「社會改變晒咯,我地呢行係要淘汰……」林伯說罷吐出一口悶煙,在旁的黃伯繼續縫製旗幟,衣車的聲音在馮滿記的金漆招牌下迴響着,顯得份外唏噓。

林伯和黃伯在馮滿記的金漆招牌下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