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 攝影

第十一屆葉青霖攝影班昨晚圓滿結束。

 

教藝術,最怕就是教出來的學生似自己。不論大家做得多好,要是出來像自己的翻版就是我失格。寧可同學們畢業時未能拍到最好的畫面,也要讓大家找到專屬自己的攝影眼。

 

這些年來我都在想:怎樣才最能幫到來這裡的同學們。

一直認為,我們只要告訴同學攝影裡無限的可能性,同學就會從無限當中選擇屬於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美」的定義。就算我們重藝術不多談技術,同學也會因為對美有所追求和執著而從自我修練中掌握技術。

今年初學了snowboard,從導師身份切換到學生身份,才發現那可能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外面大部份人不一定會認同,就是認同了也不等於一定會付出。

 

技術和藝術.....藝術不一定靠技術。然而在大部份人都不是天材的現實下,不先練好技術你的藝術境界再高你也表現不出來。

 

因此,不停加入新元素讓課程內容變豐富,也不停地代入同學們的世界,想像大家拍攝時遇到的難題,然後再加以引導,而非指導。就這樣,和大家一同經歷了四個多月。

 

四個多月,可能是大家自離開校園後最瘋狂happy爽歪歪的一次;也是讓自己在創作起步點上最任性的一次。同學們,請記著這任性亂來的感覺,因創作不應有限,而且,這必需要是能讓自己快樂的一個活動。

 

很多畢業同學都說這課程很好,但卻不知怎推介給朋友,因為學到的東西太難說明。

這是因為大家其實甚麼也沒學到過。

就如這星期我看到的畢業作品:我從沒教大家這樣去拍,我也沒拍過這樣的照片給大家看。

只是大家都隨自己覺得「美」的方向進發。而這美除了在畫面上,也在照片內含的message裡。

就是因為我們沒教,大家也就無所學,

所以每次都有超越了我們導師境界的畢業作品出現。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舞台上的十三郎對唐滌生如此說過。

 

大家本來都會攝影,只是現代的社會告訴大家拍攝是專門,要有技術還要有好的器材,不是普通人就能做到的。

也許是天生搖滾性格使然,我是加倍努力的在讓大家看到,每次來報讀的這七十多八十人,都是凡人,四個多月後都可做出那看似不平凡的事。而且,教的那個,也不過是另一個凡人而已。

 

畢業並非完結,反而是真正屬於自己創作的開始。

而葉青霖課程系列最與別不同之處,隨了課堂內也在課堂外。同學們,大家都應該知道,創作路上你們並不孤單。隨了同班的兄弟姊妹外,還有AYPA。06年十屆前畢業的都還在努力著,那你們還在等甚麼?不是以為final project完成了就可放下相機吧?

分享感想
  • 羅蘭度 @2011-09-15 04:17:03
    VERY GOOD
    Martin Lam 
    @2011-09-20 00:04:48
    thank you~
Martin Lam 的其它文章
完美發揮鏡頭能力與hyperfocal distance Martin Lam 光圈越小,景深越長,成像能力越高 - 這是常識,不多說。   其實當光圈收到某個程度以後,成像能力不升反降。這也是常識,但好像知道的人不多。   當光圈小到某個程度,光線通過時就會產生繞射(或衍射,di... (繼續閱讀)
久遺了那第一次買新相機的感覺 Martin Lam 小時候接觸攝影,會被那看上去很複雜很專業的單鏡機吸引。就像棍波車一樣,自動波和傻瓜機是女人嘢(不是歧視,但當年的確這樣想)。   尤其記得小時候每次買新相機時,那對新機的期待和興奮。在想買到儲夠錢的...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高達:男人的浪漫 Martin Lam Gundam Dock in Hong Kong 應該不少朋友都去了,也拍了。很多人都說,這些大孩子的玩意,是男人的浪漫;又說男人愛高達,女人唔明白。 其實,男人的浪漫,又豈只高達?女人真的不明嗎?其實喜歡高達的女生多的是...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在北角遇見葉青霖 Martin Lam 這其實是師父著作《在印度遇見佛陀》的讀後感。取此標題,是因為沒有標題寫的事件,就沒有往後至今的事。對我來說比師父在印度遇見佛陀更具影嚮力。 然而第一個感想,其實就是書中的序。   再讀了一次,感覺仍... (繼續閱讀)
An apple a day, while Steve is away.... Martin Lam 昨天晚飯時有朋友問好不好把Android手機換做iPhone,我說:沒這必要。就是很多同學問好不好買蘋果電腦,我也會答:好,但沒有這必要。 蘋果,就算是吃的那個也不是必需:不是沒了它會死,那更何況是吃不了的那個... (繼續閱讀)
教.學 攝影 Martin Lam 第十一屆葉青霖攝影班昨晚圓滿結束。   教藝術,最怕就是教出來的學生似自己。不論大家做得多好,要是出來像自己的翻版就是我失格。寧可同學們畢業時未能拍到最好的畫面,也要讓大家找到專屬自己的攝影眼。  ... (繼續閱讀)
從自拍開始 Martin Lam 不少朋友在參觀我們學生畢業影展時都會問:那是自拍嗎? 近兩年以自拍方式交final project比例上多了。我們也不反對,因有些內心感受、屬於自己的故事,最適合由自己來演繹是理所當然。  自拍,就有如一面鏡子... (繼續閱讀)
乘著光影旅行 Martin Lam 看了標題仍未知這是一部電影的朋友,請先看以下電影預告,然後再往下看:     http://youtu.be/QeRjpGIPqok 這是一部攝影愛好者特別要看的電影。 是攝影愛好者,非攝影機愛好者。兩這外觀相似但骨子裡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