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男人的浪漫

Gundam Dock in Hong Kong 應該不少朋友都去了,也拍了。
很多人都說,這些大孩子的玩意,是男人的浪漫;又說男人愛高達,女人唔明白。

其實,男人的浪漫,又豈只高達?
女人真的不明嗎?其實喜歡高達的女生多的是,並不是男孩專利喔。

愛,到底有多愛?

作為攝影師,我會用我專長的方式將這愛畫出來。這是我攝影眼看到的,站立在香港大地上的高達:

 

和在朋友Facebook上看到的有點不一樣,是嗎?

我常說我宅,很多人當我在自嘲,其實我說的是事實。宅其實是一個很理想的性格,最高的性格品位。現在很像現充的感覺,只是近十年才訓練出來的。
這些文化,這些活動,我接觸得比攝影早最少十個年頭。認識越深,就越有自己的觀點(和偏好)。

說實話,這站立在香港大地上的高達除了大(但又不是1:1)就沒有甚麼了不起。細節就如早期的模型:越大越欠奉。 小時候會自己動手改裝,但現在這是別人的模型,加上我也沒能力實際地改裝這1:3。因此,我就在我的照片上動手:

1) 拍攝時間

很多人都說展覽人多,拍不到好角度。
那天我早上7時多就到,人也沒幾個,輕鬆解決問題。
而最重要的是我想在低角度光照下拍攝,黃昏人一定多,所以選早上準沒錯。 
那天還是打風前一天的早上,雲得層次特豐富。 

 

2) 拍攝角度

「如果這是台1:1的,我最近可站在哪裡?從那看上去的景像會是怎樣?」這是我取景時的想法。
理論上用上50mm是最接近人眼的,但就算我拍的是1:1,我也會選上短一點的焦距(預算約35mm~50mm之間),來特顯巨大感。最後定在2Xmm ~ 35mm之間,有巨大感之餘亦不會透視過分誇張。蹲下來拍攝並不讓太多的地面入鏡,得出了比較合理的透視。

 

3) 相機設定

光圈為10,快門160,沒帶腳架所以用了200 ISO。理論上不用這麼快的設定,但為了確保清淅,160絕對安全。RAW拍攝,這在現代攝影來說是接近必然的吧。 

 

4) 後期處理

這是最大的挑戰。
將小時組模型時做過的事,在照片上再做一次:
 

- 在所有噴射器裡裝燈。
不是要做噴火效果,只要做到感覺有開動,有光的就夠。噴火的話它們就已不在地上,做假都得合情合理。

- 讓眼睛發光
簡單加亮一點,就有「開動了~」的感覺。 

- 全身畫線,做陰影效果
先覆製一個暗一點的圖層,然後用layer mask遮起來。然後用筆慢慢的擦掉,以加深每一條刻線。
在線位上和突出位置加陰影,我應該是本地模影界第一批如此製作的人,當時是80年代末。現在不用噴筆,用畫筆;從前調好氣壓,現在調好筆壓,慢慢噴。不用很仔細,隨意一點效果更自然。 基本做法和上線一樣,只是brush size大一點和輸出少一點。

- 加上質感
這兩台1:3本體很「膠 」。首先加強反差,在暗位部份用blending mode覆蓋上素材,然後將不要部份遮掉,就得出了現在的效果。

- 地面和背景處理
地面找來了沙塵素材貼上去。正光的要配正光的素材,逆光就配逆光的。因沙塵在不同光照下立體感不同,配錯了就會很假。
用沙塵遮擋,除了可加強氣紛,也可遮擋圍欄、遠處的路人,還有一直在那裡的保安員。 
背景用了一張岩石素材貼上去,加強背景大廈的風化感(裡面的居民對不起了,將你們的家弄成這樣子),順便令廣告牌沒那麼顯眼。 
最後在網上找來導彈的煙(這素材我真的沒拍過......)套到天空上,營造戰爭氣紛。 

 

赤の彗星身上的炫光不是後製,而是逆光拍攝時將光原攝入鏡,收光圈後的效果。
前面閃閃亮的逆光物體不是塵的素材,而是拍到後期下微雨,那是逆光下的雨粉。本來下雨不是拍攝它們的好時機,現在卻加強了氣紛。 

 

這張用24mm~70mm所拍。預料自己會拍這樣的構圖,為了增強壓縮感(即讓畫面看起來RX-78-2和MS-06s站得近一點,而大小不會相差得太過份。是長焦距鏡頭的特性)),因此用上中距離鏡。 (上面的獨照是用16mm~35m拍的)

照片約花了2小時來後製。細心的後製沒有死色或高雜訊位,修圖時用ProPhoto RGB,16bit顏色處理,色彩和細節度都很高,將來用來做展覽放到9m或以上亦不失禮。

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不一定要花很多錢,但你一定願意花很多時間去做。


www.martinlam.hk
www.facebook.com/MARTINIZATION 

分享感想
  • yinararar @2013-10-09 12:52:50
    照片處理得很精彩!成功的作品就是能引起觀眾情感的照片。Good Job Martin!
    但是看了一些人的評論,有很深的感概。視像世界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感受和發表意見,但是發表意見也請故及別人的感受。評批不能代表自己有幾強,或者只能反映出自己的無知和過度主觀。
    前期和後期都是攝影的一部份,都需要認真處理。有些告訴別人自己的照片全是直出的人只要把後期的工作交給了機器自動完成;有些看不起做後期的人可能只是懶得去做後期,懶得去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懶得使你的作品變得更完美。攝影不是比拼,影像源於生活和幻想。你可以創造任何你喜歡的相,別人也有這個權力。
    影像世界從來就沒有邊際,可惜我們看慣了所謂“好“的照片,反而限制了美的多元性。
  • lakemo @2013-08-26 03:00:57
    看到大家有讚有彈,更懷疑作者的攝影師身份,我覺得大家唔洗咁執着。我也喜歡攝影,但我也明白多看多分析的重要,了解攝影者相片中的本質才是對攝影的尊重。就今次分享而言,我相信Martin是以一眾高達迷的心情去拍攝,就是有高達就有戰爭,火海一片,導彈激光橫飛才是最配合的,這不是香港會見到的情景,所以如果唔後製,又何來滿足心中所想呢?而技巧方面,若是工作當然唔收貨,但就玩樂而言卻是對很多喜歡攝影的高達迷是很大的啟發。亦如曾經興起的light painting,每個人也會模仿波動拳,龜波氣功,元氣彈,大家也只是把一些曾經不會在自己手上出現的事物透過創作去實現。這本身根本不存在對與錯,好與壞,大家只是在力所能及的攝影世界內分享一下。學會欣賞他人的好,不就好了?
  • yukng @2013-08-19 10:50:25
    漫畫感強, 好似過左火地用PS, 好像可以不用去TIMES SQUARE 都做到的效果, 不如上internet找相key出來, 那更方便, 不用早起. :0)...
  • andythl @2013-08-18 10:02:14
    PS後製加工本身並無不是…

    問題在於作者以「攝影師」自居,但所作的卻是「畫師」的事!如果你錯用「攝影」角度去欣賞這些「影像」,你會覺得很出色,但你應該用「畫師」角度去看這些影像,卻其實不外如事……
    正如跑步本身無問題,但你在參加競步,這就有問題,贏了都只是「欺世盜名」呀!

    還有一點:閣下的菜小弟或者真的做不來,不會做…但作為一個食客,我和任何人都一樣有資格去品評你的菜;你可以說烹飪技巧不重要,最重要出來的菜好吃,你就儘管用盡各種「添加劑」去創作你的菜餚吧!不要緊!反正現在有很多人都不介意「吃假」的!只是你別要稱自己做「廚師」!還要掛個什麼米芝蓮…

    我很疑問作者和其師父經常強調的「攝影眼」,但出來的作品大都跟原本所看到的給改頭換面!是否更需要的是「想象力」呢……
    (本人無意冒犯,若言論有所得罪還請包涵)
  • hkhorse113 @2013-08-16 18:16:02
    最後一張 渣古 反且係多咗...... 再wide d 先可以比到廣大的空間感........PS 方面幾時都可以好D 神D, 對比可以調到多D電影海報FEEL
    Martin Lam 
    @2013-08-17 01:35:06
    不論做甚麼,進步空間一直都在。

    電影海報可不是我這方法就能拍到的呢。
    最少,當時的lighting要處理得更好,後期的data才能足夠應付。
    而且,行內人會明白,很多電影poster早就不是拍出來的了...
  • adrians @2013-08-16 17:52:17
    我真心唔明0個d 唔鐘意(或者唔識)執相嘅人點解一見到D 相執得多少少就連珠爆發...想收人皮咁款
    執相本身只係創作上的一個手斷, PS 都只係工具,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跟方法去完成自己的創作!
    其他人可以表達鐘意定唔鐘意, 覺得靚或者唔靚, 但無人可以叫人地唔好影...

    執過嘅就唔叫相, 咁係咪唔用實景拍的就唔叫電影呢???

    BTW, 這緝"影像"是我見過關於這個展覽的"影像"之中最靚的~~~~
    Martin Lam 
    @2013-08-17 01:31:13
    凡事必有因。我見過更多人濫用了後期去救相,然後因為可以在家慢慢修,拍攝就隨手拍了算。這是本末倒置,也是很多對攝影技術有絕對追求者討厭後製的原因之一。

    可是,近來有更多人因此而蔑視後期繼而抗佢後期,追求一鏡過影出來。一鏡過是基本能力,不該是追求的目標。但也得明白不論在過去的菲林年代或現在數碼年代,都有很多事是拍不出來的。
    菲林年代也得後製,只是不在電腦上。而當時只有專業才有黑房,平民攝影很多時是曬相師幫你後製了而自己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拍得很出色。

    我是在黑房裡都可用clone stamp和layer (+layer mask)的。當時從沒人說這不是照片,大概因為我最後拿著的真是張照片,而不是檔案。

    說了好多歷史,為免自爆年齡,就此止住,也留點墨水下次用。

    BTW,謝謝讚賞!
  • idwilson @2013-08-15 11:40:07
    其實出發點沒問題的
    只不過ps技巧上有很大改進空間,既然係拿一張真實的相片去加工,
    點解唔以真實既氣氛為大前題去ps,
    而家睇上去,背景太亂太造作,而主體又沒動感,反差太大,有點不文不類!

    Martin Lam 
    @2013-08-16 00:51:43
    只要我不是那死在起跑線上的孩子,起步後的路還遠,進步空間一定有。

    背景亂是地理,連自己也覺得有點過的背景處理,我仍覺得比那密密麻麻的消費主意宣傳恰當。

    這引伸另一課題:我們的城市現在怎麼了?
  • WL
    @2013-08-15 04:05:08
    請大家批評前請搞清楚一張照片的目的是甚麼才說出高見。 如果這張照片的目的是要忠實記錄現場的記實攝影,那麼增加或減少當然不容許,否則為何要畫地為牢,創作上不准這不准哪呢? 難道大家也只看新聞報導,不愛看電影了?

    新聞圖片留給記者吧,創作人當然要發揮想像了。

    我覺得Martin的這個Post很有創意,加油,這世界始終有些人只愛看新聞圖片,不要放在心裡。
    Martin Lam 
    @2013-08-16 00:44:10
    謝謝WL的支持,更謝謝你讓我知道原來西灣泳棚可以這樣有詩意。

    不談創意不創意,只是想大家知道:哦,原來還可這樣做。

    不論好壞,用心看多點,學多點總是好事。
  • veryqk @2013-08-14 21:40:01
    無錯 ... 汁相汁到甘不如唔好影 .
    無錯 .. 無中生有...畫蛇添足 .

    所以好多人都選擇唔影 , 但極多批評
    亦所以好多人影嘅相 , 點睇都好入門級 , 始終都活係自己嘅小小世界 .

    Martin Lam 
    @2013-08-15 01:06:15
    這算是不良風氣。
    批評是好的,但請不要只說這樣那樣不行,而該說怎樣做才會行。

    這樣才會有更多討論空間,看的人才會有進步。也不會浪廢了互聯網這平台。
  • hivozz @2013-08-14 21:03:28
    好作品!
    這不是按下快門就能出到嘅相片。。。
    要經過時間靈感心思才可做出與眾不同嘅作品!支持!!!!
    Martin Lam 
    @2013-08-15 01:10:29
    很多影像在想像裡和眼球裡是不一樣的。
    沒有刻意的標奇立異,只是因自己喜歡而做。

    可能是我不想承認香港的高達就只是僅此而已,才有這樣的創作。

    如果拍的是日本那台1:1,我看我可能不會這樣做。

    因此,這也是一次很有趣的地區性創作機會。
  • mykkee @2013-08-14 19:46:14
    評語:無中生有...畫蛇添足!!

    改圖技術未到家就唔好改....而家好ODD!!
    Martin Lam 
    @2013-08-15 01:18:39
    高達的出現本來就是無中生有,將高達1:3的放在商場外也是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的,有的可以叫創作;有中再生有的,叫製作。

    到家與否得看家在哪。如果家是HKPPRA為標準的話,這只是入門級。
    仍是那一句:不要只說不好,說怎樣才能好。兄台可有更好的作品指教?
  • maxpayne28 @2013-08-14 17:48:23
    我自己都會執相...
    但我覺得...執相唔應該執到無中生有...

    你話呢個係一個創作...我同意...我重覺得羅黎做海報會幾正tim
    但你話呢張係一張相...我唔同意...
    Martin Lam 
    @2013-08-15 01:20:28
    所以我一直說「影像是最終目的」,不是說照片。
  • 吉米一郎
    @2013-08-14 16:28:45
    To Martin:有部份影友好抗拒大執張相,我會覺得這是一種執著,是一種會限制自己進步的執著,因為他們可以嘗試的空間變小了。除了紀實攝影一類唔可以大執相去誤導觀眾外,其他相就算改頭換面又何妨呢…
    Martin Lam 
    @2013-08-15 01:28:35
    其實凡照片都不中肯。
    就算原檔直出,拍攝那一刻攝影師已加入了自己的觀點和感情。我們看的已是二手資訊,並不是事實的全部。

    所以我看照片,會嘗試代入拍攝者的世界,試試去了解他人創作的動機。這樣看會比只留意畫面看多許多。

    至於圖修多少,因喜好和需要而異。修圖,從數碼代替沖曬到改頭換面都可。唯一我不建義大家做的,就是去救拍壞了的圖。

    與其花時間去救,不如花時間拍過。
    如果沒重拍機會,就該好好修練下這把握當下的功架。
  • 吉米一郎
    @2013-08-14 15:35:22
    To maxpayne28:唔影就冇得執。我會睇做D相只是這輯創作其中一個素材。
    Martin Lam 
    @2013-08-14 15:46:49
    謝謝你~

    我也有在講座上分享過。
    我的拍攝方式分兩大類,一是按下快門那一刻照片就接近完成,往後的後製只是等於菲林年代的沖曬。Resize好再轉對profile貼上網,這是基本動作。

    另一類,我是再拍素材。像做菜,菜好不好吃雖然調味可主導,但懂吃的人會吃得出你的食材是否新鮮到位。
    因此,就算是煮極辣麻辣鍋,我對裡面的芽菜和辣椒也是有要求的。
  • 吉米一郎
    @2013-08-14 15:30:27
    真正大師級的創作、大師級的分享!睇完學到好多東西。謝謝!

    有一小建議:噴射器就算沒有噴火,開動了應該都會好熱。可以把噴射器附近作波浪狀彎曲,製造好熱的感覺。
    Martin Lam 
    @2013-08-14 15:34:18
    謝謝。

    我也有想過,但效果不太似。因熱氣除了扭曲,還有失焦和弦光。對於不懂在電腦作畫的我有點難以模彷得神似。
  • maxpayne28 @2013-08-14 15:26:44
    汁相汁到甘不如唔好影...
    Martin Lam 
    @2013-08-14 15:41:12
    請先弄清本和末的關係。
    不影,又哪有得執?如你是說不如唔好影...改去畫的話,那畫畫真的不是我本科。
    攝影是我愛做的事,面對自己喜歡的主題,我不會選擇不拍。
    我要的是想像裡的影像,怎樣拍、用甚麼拍、修不修圖......等都是手段,最終的影像才是目標。

Martin Lam 的其它文章
完美發揮鏡頭能力與hyperfocal distance Martin Lam 光圈越小,景深越長,成像能力越高 - 這是常識,不多說。   其實當光圈收到某個程度以後,成像能力不升反降。這也是常識,但好像知道的人不多。   當光圈小到某個程度,光線通過時就會產生繞射(或衍射,di... (繼續閱讀)
久遺了那第一次買新相機的感覺 Martin Lam 小時候接觸攝影,會被那看上去很複雜很專業的單鏡機吸引。就像棍波車一樣,自動波和傻瓜機是女人嘢(不是歧視,但當年的確這樣想)。   尤其記得小時候每次買新相機時,那對新機的期待和興奮。在想買到儲夠錢的...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高達:男人的浪漫 Martin Lam Gundam Dock in Hong Kong 應該不少朋友都去了,也拍了。很多人都說,這些大孩子的玩意,是男人的浪漫;又說男人愛高達,女人唔明白。 其實,男人的浪漫,又豈只高達?女人真的不明嗎?其實喜歡高達的女生多的是...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在北角遇見葉青霖 Martin Lam 這其實是師父著作《在印度遇見佛陀》的讀後感。取此標題,是因為沒有標題寫的事件,就沒有往後至今的事。對我來說比師父在印度遇見佛陀更具影嚮力。 然而第一個感想,其實就是書中的序。   再讀了一次,感覺仍... (繼續閱讀)
An apple a day, while Steve is away.... Martin Lam 昨天晚飯時有朋友問好不好把Android手機換做iPhone,我說:沒這必要。就是很多同學問好不好買蘋果電腦,我也會答:好,但沒有這必要。 蘋果,就算是吃的那個也不是必需:不是沒了它會死,那更何況是吃不了的那個... (繼續閱讀)
教.學 攝影 Martin Lam 第十一屆葉青霖攝影班昨晚圓滿結束。   教藝術,最怕就是教出來的學生似自己。不論大家做得多好,要是出來像自己的翻版就是我失格。寧可同學們畢業時未能拍到最好的畫面,也要讓大家找到專屬自己的攝影眼。  ... (繼續閱讀)
從自拍開始 Martin Lam 不少朋友在參觀我們學生畢業影展時都會問:那是自拍嗎? 近兩年以自拍方式交final project比例上多了。我們也不反對,因有些內心感受、屬於自己的故事,最適合由自己來演繹是理所當然。  自拍,就有如一面鏡子... (繼續閱讀)
乘著光影旅行 Martin Lam 看了標題仍未知這是一部電影的朋友,請先看以下電影預告,然後再往下看:     http://youtu.be/QeRjpGIPqok 這是一部攝影愛好者特別要看的電影。 是攝影愛好者,非攝影機愛好者。兩這外觀相似但骨子裡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