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的藝術 ─ 重曝疊景

文人多大話,攝影人也不遑多讓。時至今日,假如仍有人認為攝影是寫實的,若非不了解攝影,就是刻意誤導,再不然,就是隨口噏。其實相機就像鉛筆那樣,只是一種工具。鉛筆可以用來記錄事實,也可以用來無中生有,創作文章;更甚者,可以用來繪畫。同樣地,相機被攝影師操控,按其個人意志選擇以特定的時間、空間、角度、焦距、光圏、快門來為特定的對像拍攝一幅照片,必然滲入主觀成份,偏離了客觀的記錄。更何況,主觀記錄的影像,通常還需要經過主觀的篩選,以至主觀的後製修飾,才示之以人。因此,我們日常看到的照片,頗大程度是遠離寫實。或者只有那些將相機安放路旁,拍下車輛超速駛過以作檢控之用的,才算得是貼近寫實。

說了一大堆,指出攝影的非寫實性,用意無非為本文所述的拍攝手法背書。因為接下來要介紹的,是以影像重疊的創作方法,簡而稱之,重曝疊景。

dcf-travel-img-44685

dcf-travel-img-44686

dcf-travel-img-44687
▲ 差不多同一位置,數分鐘內,可以拍出多個景觀組合。
留意第一及第二幅,景物相同,只是拍攝方法稍異。

dcf-travel-img-44688

dcf-travel-img-44710
▲ 略加心思,不難拍出幾可以假亂真的景致。

透過重覆曝光的方法,可以將不同時間拍攝的不同景物重疊在同一影像之上,便可稱為重曝疊景。曾幾何時,菲林年代,重曝疊景屬於高難度創作,因為重疊後的影像效果,必須待底片沖印出來才有分曉,沒機會檢視,也就難以發現問題 take two 嚟過。更甚者,有些景觀基本上每天只有一 take 的拍攝機會,將月亮疊在 magic hour 的天空之上就是一例。拍攝方法就是在天未全黑,色彩最漂亮時先曝光一次,然後等待完全入黑,月亮升高了,才小心謹慎地透過光學觀景器,以上面的格線為輔助,將月亮置於將要重疊的位置,在同一格菲林之上作第二次曝光。除了位置、大小、對焦要求準確之外,曝光無誤更不在話下,一不小心,一個錯誤,就連之前拍到好好的一幅 magic hour 景色也被毀掉。

以上的拍攝程序,聽起來也覺麻煩。幸好到了數碼時代,即使只有最基本重曝功能的相機,至少也可以即時檢視結果,功能較好的,更可以在拍攝前預示重疊效果,亦可以在記憶咭中選取任何之前拍攝的影像用來疊合。

dcf-travel-img-44689

dcf-travel-img-44690
▲ 同樣的技巧,用於豐富畫面也頗適合。
上圖背景中暗淡的小花是疊上去的;
下圖則是左下角的花叢,以及前景失焦的亮點。

重曝的原理並不高深,基本說明可以在筆者拙文《幽篁夢醉竹影深 ─ 多重曝光技巧初探 》中找到,在此不贅。疊景拍攝的方法也不複雜,最需要知道的,是將明亮置於陰暗之上,將清晰置於模糊之上,疊合的景物才容易顯現出來。

dcf-travel-img-44691

dcf-travel-img-44692

dcf-travel-img-44693
▲ 同一小撮的李花,配上不同虛實枝幹配襯。

明顯地,拍攝時經常會遇上的最大問題,是現實環境之中,明亮昏暗、清晰模糊的位置分佈未必符合拍攝的要求。因此,適當時候施以橫手,甚至是黒手,在所難免。所謂橫手黑手,其實就是戴上黑色手套,拍攝時用手遮檔鏡頭,使部份位置不能曝光,留下暗位,好讓重疊時能透出另一拍的影像。

dcf-travel-img-44694
▲ 自作自疊。一主一次,一實一虛,一大一小,都是同一朵荷花。

原理及方法雖然簡單,但若要好好地控制拍攝出來的效果,卻牽涉不少細緻的操作技巧;主要在於選取適當的景物、控制遮檔部份的漸進過渡、以及判斷曝光等等。而這些技巧,很多都需要經驗累積,以及按照具體情況多作嘗試才能準確掌握。

dcf-travel-img-44695

dcf-travel-img-44696

dcf-travel-img-44697

dcf-travel-img-44698
▲ 池塘中開放而又可觀的荷花,獨一無異。
唯有借助不同的配搭,實行荷盡其用。

至於表現手法方面,建議不必追求像真度高、完美無瑕的疊合。因為太過逼真並不有利於呈現畫意。順其自然地保留一些不真實,甚至刻意地,適當地誇張失實,反而能夠增添畫面趣味,亦有助表現超乎現實的意境。

dcf-travel-img-44699

dcf-travel-img-44700
▲ 重曝疊景的應用,不拘景觀,不分晝夜。

從以上的描述可知,即使有了數碼攝影的方便及先進功能,重曝疊景依然算不上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難免會有人質疑,為何不將疊景的工作給後期編修?在現場只管拍好幾幅景物,回來慢慢的對着大大的顯示屏 PS 疊合,豈不事半功倍,何必捨易行難?

dcf-travel-img-44701

dcf-travel-img-44702

dcf-travel-img-44707

dcf-travel-img-44708

dcf-travel-img-44709
▲ 一切在乎想像,這玩意最適合創意多多的人士。

這問題真的不容易回答,似乎一下子提升到藝術哲學的高度。既然回答不了,不妨反問:為其麼有些人喜歡強調 JPEG 直出?為其麼要在拍攝前因應景物調節影像模式,或者準確調節色溫?只要拍攝時以 RAW 檔記錄,需要得到的拍攝效果不難透過後製得到。不懂後製可能是原因之一,然而更重要的,相信是因為攝影是藝術,而藝術是不能以務實觀點審視的。


相關文章 -

幽篁夢醉竹影深 ─ 多重曝光技巧初探
鄰家女孩洋紫荊 @ 重曝柔焦


攝光寫影 -
www.pageposer.com.hk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片言花語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3 月 6 日 得悉香港維園花展即將重新舉辦,友人問:幾時?我答:已開始了! 可不是嗎?君不見近日一眾花攝愛好者,忙個不亦樂乎。對他們而言,本年度的花卉展覽早已開始,而且展出場地不限於維多利亞公園。 白梅。西貢獅子...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花攝有李。花攝有理 攝光寫影 春節過後,拍攝春花已不再是預習,而是實習了。既是實習,也就不浪費筆墨花言巧語,直接了當,寫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若問戶外拍攝花卉最重要的技巧是甚麼,小弟會答:取景。尤其在編修軟件功能強大的今天,拍攝過...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只要人誇好梅花,莫留真相在乾坤 攝光寫影 消息一傳開,相機萬方來。這就是本地攝影生態的寫照。 錦田水尾村,清樂鄧公祠門前的兩株白梅開放,既惹來蜜蜂,亦招倈拍友。面積數十平方米的路旁,攝影師也不少於數十,而梅樹所處位置旁邊橫貫一道雨水溝渠,...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春花拍攝預習。洋紫荊 攝光寫影 香港的冬天很短,每年聖誕過後只幾個星期,轉眼間,便似乎感覺得到大地回春,腦海中隱約浮現各式各樣的春花,梅、櫻、桃、李、吊鐘、玉蘭、洋蹄甲、黃花風鈴 ......,等待着爭相競放。 上列的春花,大都...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四點幾。三門仔。兩個鐘 攝光寫影 早上見天色不錯,決定下午盡早出發,以便有充裕的時間拍攝。然而經過一輪不知所謂的擾擾攘攘,動身出門已是時候不早,結果四點多鐘才抵達大埔三門仔。 落小巴,走幾步,放眼一望,已禁不住暗罵自己一句:整乜搞到...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像花雖未紅 ─ 再遇大棠楓香 攝光寫影 自從 2019 年初及年底,分別寫了《鏽色可餐,Art呃難分 ─ 楓香林內的反思 》和《割席不成再行騙,楓香林內覓新篇 》拙文兩篇,控訴大棠紅葉極具欺騙性之後,小弟已有兩年都沒有到大棠拍攝楓香了。然而日前,當「...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大澳小品。詩意水鄉 攝光寫影 因為一次上中環夜間隨拍,得到幾幅小品習作,拼湊成為拙文《50mm 夜。小品》。隨後又因此文,發展出名為「詩意小品」的理論課。為了不流於「講就天下無敵」,於是又弄出個題為「如詩水鄉」的大澳外影活動。從實踐...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秋殘印記。亂中求序 攝光寫影 碧空如洗,秋日下午的陽光遍灑荷塘,東歪西倒的殘荷糾纏着光影交錯,雜亂加凌亂。 撇除了文人雅士對殘荷的詩意描述,殘荷的特徵,只需殘、亂二字便足以形容。有相關拍攝經驗者都知道,要在一片紛亂之中取景拍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