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黃金分割 @ 漫話攝影構圖 (5)

走進市政局圖書館,在攝影類書藉的附近,應該不難找到繪畫及平面設計的圖書。這當然是因為三者都是歸入美術類之故。但若然查閱三者關於構圖的描述,你可能會感覺到它們彼此之間,竟然是這麼近,那麼遠。

差不多任何一本關於攝影構圖的書藉,都會提及黃金分割。然而,當翻閱繪畫及平面設計的書藉時,你會驚訝黃金分割的地位變得如此卑微,以至有時被完全忽略。對慣於接受黃金分割是構圖金科玉律的攝影人來說,這或者會被視為不可饒恕的無知,也可能會覺得是對黃金分割的大大不敬。然而,若我們能稍稍放下對攝影的偏愛與忠誠,又是否可以反思一下,黃金分割在構圖中的地位,是不是真的如此重要。

能準確地將主體放到黃金分割點嗎?

其實,只要略加思考,黃金分割在攝影構圖中的作用被過份吹捧,是顯然易見的。首先,人們常說將主體放在黃金分割點最好看。問題是畫面中很多時除了主體之外,還有陪體,以至其他有視覺分量的不同元素,為顧及畫面的均衡,主體位置無可避免地要被這些元素所牽引,因而雖要作出遷就。於是,把主體放於黃金分割點,未必最好看。即使是主體單一而又明確的畫面,由於主體不會只是一個點,而是有面積的一片,也不總會是一個完美對稱,可以準確得出視覺重心的形狀,因此,所謂把主體放在黃金分割點,其實只是個非常粗略的說法。就以人像為例,到底應該將左眼放在分割點,還是右眼?再不然,是鼻?還是口?即使這一刻選定了,模特兒換個姿勢,又不同了。說到底,還是離不開攝影師的主觀判斷;也就是說,憑直覺。


dcf-travel-img-24527
▲ 照片中,狗隻在少女的右面,於是便要把少女略為推向畫面的中央,以取得視覺上的均衡。
少女、狗隻的位置與姿態,以至較遠處的人物、石塊、山頭,全都影響着到攝影師對主體位罝的判斷。


dcf-travel-img-24525
▲ 這照片,主體(人物)的哪部份該放在黃金分割點上?
若硬要把頭部的中點放在黃金方割點上,對雙手來說,似乎是有點屈就了吧?

 

黃金比例最好看?

黃金分割點的定位,源於黃金比例。長與濶比例為1比0.618的長方形,稱為黃金矩形,據說是最好看的長方形;希臘巴特農神殿的主體建築,就用上了黃金矩形。可是,黃金比例真的是最好看嗎?回答這問題不難,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入手。我們都會看電視,不知各位有否留意到,電視畫面的長濶比例,從以前的CRT顯像管到現在的LED 屏幕,從來都不是黃金矩形。電影的畫幅也是如此,不管是古老的8米厘還是大電影的寛銀幕,也沒有用上黃金矩形。說回我們的老本行攝影吧,120菲林是正方的,135菲林是3:2,即是1比0.667;數碼年代的感光元件,全片幅、APS-C 沿用135菲林的3:2,還有的是4:3;拍攝時或許相機可以裁出諸如16:9的另類比例,可是,對不起,同樣沒有用上大家認為最好看的1比0.618。若然這比例最好看,為何棄而不用?有人說135菲林採用3:2就是因為接近黃金比例,但即使要避免大多小數點不方便,為何不用更接近的10:6?事實上,135菲林於1934年面世,之後再過十年,原子彈也做出來了,試問以當時的科技水平,要做出正確黃金比例的片幅有多難?實在的例子,足以讓我們質疑黃金矩形就是美中之最。既然如此,我們是否也應該用同樣的懷疑態度,來看待黃金分割點的超然地位呢?

dcf-travel-img-24530
▲ 為甚麼電視機的畫幅,總不選用「最好看」的黃金矩形?

 

黃金分割點在哪裡?

請看下圖,哪一個是黃金分割點?是A還是B?答案:兩者皆是。吓?咁主體放哪點好?是否要用GIF來讓主體在兩點之間來回跳動?

dcf-travel-img-24521


原來人們常說用來指導構圖的黃金分割點,有兩個不同版本,分別由兩個不同方法得出;可惜的是,兩者的位置並不一樣。

第一個方法比較常用,定義也較簡單,請看下圖。只要圖中水平線段H1與H2長度的比例,與垂直線段V1與V2的長度比例,同樣都是1比0.618,那麼,紅點就是黃金分割點。這方法得出的分割點,比三分法的交點略為靠近畫面中央。

dcf-travel-img-24522
▲ 根據與畫面邊沿的距離定義黃金分割點。


第二個方法較複雜,而且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相同的位置。由於我們不是要討論數學,這裡只在圖中標示出點的位置就算了。簡單說,那就是經由黃金矩形不斷細分,從而得出一條逐漸收緊的,名為黃金縲旋的弧線;弧線最集中,最緊致的一點,就算是黃金分割點。用這方法得出的分割點,比三分法的交點略為靠近畫面的邊沿。

dcf-travel-img-24529
▲ 根據「黃金縲旋」來定義黃金分割點。


建議採用「黃金縲旋」構圖的,除了將主體放在緊致點上,還建議將其他構圖原素配合縲旋線來舖排。不難想像,若非精心擺拍,這差不多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大家不妨上網搜尋一下黃金縲旋的構圖應用示例,必然會發覺大部份都是相當牽強;若果不是非常牽強的話。有時甚至可以是隨便將一個黃金縲旋圖形疊到照片上,就算是作出了示範。

下圖將三分點(綠色C點) 也標示出來,與之前兩點並列,方便比較。

dcf-travel-img-24524

值得一提的是,以方法一來定義黃金分割點,對任何長濶比例的長方形都有效;因為無論是垂直與水平,都必定可以找到合乎黃金比例1:618的線段。但採用方法二,就必須在原有的長方形中先畫出一個黃金矩形。從這點而論,已應該算是打茅波了。

dcf-travel-img-24732
▲ 本來沒有按照黃金縲旋構圖的照片,放一上個黃金縲旋圖形,然後經過適當地縮放、移位,原來也可以成為了一幅「精準」的黃金縲旋構圖示範照。 這 ……,是否打茅波?

兩個不同的定義,得出的黃金分割點位置相差其實不算少,但同樣被用來印證可以幫助構圖,試問這個點的正確位置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筆者認為,黃金比例之所以被推崇備至,是因為它的數學性質多於美學特性。從黃金矩形的無限細分,從費波拿契數列中相連兩項的數值比奇妙地趨近黃金比例,從五角星圖形中各線段長度的比例,以至運籌學之中0.618法的實用有效,黃金比例在數學性質上表現出來的奇妙與優雅,比起用它來構圖的照片還要精彩N倍。曾經想過,假若攝影不是從西方世界開始,而是由中國人發明,那麼,我們今天是否會有諸如三三不盡、六六無窮、七七四十九等構圖法則?但回心一想,又自我推翻了。原因是中國畫畫幅變化之多,構圖方式自由度之大,根本再沒有空間可以容納任何法則的限制。不知各位是否也留意到,中國畫向來都不講究黃金分割的。

筆者無意否定黃金比例的參考價值,只是藉其在攝影構圖的崇高地位,以說明僵化死板、胡亂堆砌、牽強附會的構圖法則應用,大都只是人云亦云,並不可以為照片構圖帶來甚麼實質的好處。

事實上,構圖除了現時在攝影文章中常見的法則指引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往後再談。

 
相關文章 -
法則的疑惑 @ 漫話攝影構圖 (1)
被遺忘的色彩 @ 漫話攝影構圖 (2)
還以顏色 @ 漫話攝影構圖 (3)
法則背後 @ 漫話攝影構圖 (4)
另類構圖法 @ 漫話攝影構圖 (6)
構圖調節推桿 @ 漫話攝影構圖 (7)
萬佛朝宗 ─ 構圖超簡總結 @ 漫話攝影構圖 (8)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繁花似咁 攝光寫影 .3 月 31 日 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繁花》爆紅,紅的程度,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因為那不只是紅,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文學、歷史、政治、文化、流行音樂,一時間,網上媒體繁花競放,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沾... (繼續閱讀)
春城飛花到人間 攝光寫影 「曾經滄海難為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九唔搭八的兩句,其實都與賞花相關,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 曾幾何時,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短短一段黃花隧道,導致萬人空... (繼續閱讀)
不拘一格攝櫻材 攝光寫影 今年春節姍姍來遲,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真的是那麼忙嗎?撫心自問,更大的原因還是懶。 去年年初,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果不...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當心中的一切隨光 攝光寫影 著名的地標不易拍。困難之處,在於同樣的地點,如何才能拍得與眾不同?因此,拍攝一些具知名度的地點之前,小弟通常都會稍稍思考一下可以如何演繹。這次到粉嶺皇后山印度廟拍攝也不例外,大概思考了半分鐘。 曾...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自動,or not 自動 攝光寫影 攝影班中,經常有人提出類似以下的問題:幾時用自動曝光?幾時用手動?而我回答的 model answer 會是:可以手動就手動,唔可以手動就自動。似乎講咗等於冇講,卻是非常正確兼且好用的指引。 其實以上的答案,還有...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荷去何從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自從當初喜歡攝影,就是個雜家小子,除了一兩個例外,基本上沒有題材的偏愛,哪裡就手,哪樣覺得好看,哪樣覺得有趣,就拍甚麼。某年秋天某日,在烏溪沙因為追拍幾隻蝴蝶,偶然發現了一片蝴蝶天地,於是,就接連的...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怎一個愁字了得? 攝光寫影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朝詞人辛棄疾,雖名棄疾,卻沒有放棄窒人的本領。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表面上說的是自己,暗地裡是窒年青人,而且窒中要害。然而他並沒...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蘭亭雅聚 攝光寫影 附庸風雅,按照一般解釋,是指一些人雖然不懂藝術,卻又喜歡參加藝術社交活動,略帶貶義。然而,對於不懂藝術之小弟而言,類似行為不失為見賢思齊之舉,說不定是上進的表現。有見及此,加上不知哪來的靈感,小弟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