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用家心得
顯示第 65 - 72 個心得
信號完全冇得輸

HONOR Magic 7 Pro

Facebookluk 於 2025-04-12 15:37:22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信號,信號,信號
系統流暢
續航力強
充電快兼容性又強
缺點:
系統可以再有一點改善
相比我主力機都是慢一點點

相機還是有改善嘅地方
是第一梯隊但未去到頭三
意見:
呢部機個樣平平無奇
屏幕我唔夠膽講係最高質素相比起某星係有距離。

但望落去基本上應該係最舒服

呢部機最犀利嘅地方好多人冇講過嘅就係信號
喺地鐵車卡入邊就算我用1啲4G平價plan
依然冇斷過

相反我主力機國產藍牌用5Gplan 再加主力旗艦
竟然上網速度都唔夠佢快同埋仲要有時候出現斷線即係load 空氣

再返公司實測某d死位
尤其係某水果必死的位置
問人借埋張卡去試完全兩種體驗

而家公司竟然係可以無死位去上到網
簡直就係意外
買F7,唔再驚鬼。

小米 Poco F7 Pro

zerowing 於 2025-04-10 15:47:30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3 日)
優點:
# 8G3 CPU ... 即係順眼晒
# 6000 電 配上 90W 快充 正
# 價錢256GB賣三千頭,買機最抵就係首日
# 有廠為F7 Pro 出磁吸殼,難得...
# 靜雞雞電話錄音
# 完全體小米 AI。(有一圈搜尋)
# 紅外線功能...讚!!!
缺點:
缺點:
# 港行 冇 "自動任務" ...
# 自定 鈴聲 位置,設計好醜,好難用
# 冇 埸景模式
# 震動 好弱好弱好弱
# 自帶的桌面小工具,少之又少選擇
意見:
意見:
由X7 Pro 跳船去 "高通" F7 Pro (見鬼怕黑)
主要都係為 高通U, 行6千電, 副機主力聽電話和打機, 就唔需買到 ultra.

小米成個生態,高階先會用 高通, 小米15, note 14 pro+, 都係頭頭幾部, poco 算係中價位, 叫做平價入到手...

螢幕用 20:9 感覺好窄身。

高通CPU、90W充電、港行冇廣告。使用順返晒。

Viltrox AF 28mm F4.5

ivan1310 於 2025-04-09 23:30:42
3
持中性態度 (使用了 1 日)
優點:
細支、輕便
缺點:
光源複雜下拍攝,效果奇怪
意見:
剛剛購買立即試試,原本想看看是否如其它 Youtuber 所言抵玩,點知一試就發現未必係咁,成像質素未如理想,當然看看售價,就算啦

Sony Cyber-shot DSC-HX400V

tonywilliam 於 2025-04-09 16:21:57
4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8 年)
優點:
用壞咗一部,都要買返同一款,平靚正
缺點:
之前壞個防震,仲用到 ,拍遠嘢差少少,
意見:
用開SONY,呢部真係平靚正,影月亮可以見到細坑,其實睇你付出幾多,佢比幾多你,我覺得二千零係超值.
輕,快,Sharp

Canon RF 50mm F1.4L VCM

Sky屎多 於 2025-04-09 00:08:45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0 日)
優點:
輕,快,sharp
缺點:
膠感重
意見:
好輕!好輕!全開光圈已好sharp!! 對焦快!
拍片調校光圈方便,bokeh 超smooth,色散控制非常好
擁抱不完美,電子菲林機

Sigma DP1 Merrill

jerrylhm 於 2025-04-03 03:31:52
4
持中性態度 (使用了 1 年)
優點:
1)畫質(僅限raw + iso 100-200,400以上轉黑白),用mon睇都嫌浪費,建議一定要試下印出來。
2)便攜,非常輕便!如果冬天的話多數男士衣袋都塞得落。
3)非伸縮鏡頭,減少入塵機會;雖然對焦時鏡桶會稍微移動,但已經比之前伸縮鏡頭要好。
4)配件便宜,49mm filter選擇多(建議nd濾鏡點都要)
5)操作不算複雜,應該有嘅功能多數都有。以行山/旅行影相而言係絕對足夠。
6)對焦準確,而可以設定af-l同時連動ae-l,並可以用半按快門形式lock住,呢個功能非常好用。
缺點:
1)save相慢,8秒起跳,快卡冇幫助;有七張buffer可以稍微緩解呢個問題。
2)電量一粒50-70張raw,但係唔影raw又等於自廢武功。
3)最快快門=1/2000,特定情況下唔夠快。
4)手動對焦摩打手感奇怪,雖然比x100系列較為線性,但係同純手動鏡頭差好遠。
5)續上,冇峰值對焦,需要放大來睇。大太陽不太方便。
6)再續上,夜晚可以放棄自動對焦。
6.5)高iso基本上係殘廢,夜晚影相請自備腳架,或者訓練一下就地取材手工搭相機架嘅功力。夜晚唔係影唔到相,而係比較麻煩。
7)如果用慣大機的朋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熟悉操作,畢竟得一個轉盤同埋一堆後置按鈕。最基本pasm轉盤雖然欠奉,但出奇地有三個custom setting可以save。
8)鏡頭CA比較嚴重,spp可以做的補救非常有限。
意見:
部相機已經出咗十年有餘,二手價錢都企得非常硬(近年仲有回升趨勢)
係2025年嘅今日要搵一部畫質超過佢嘅全幅機(甚或中幅機),最少投資多七八倍銀兩落去,以性價比角度而言此機係超群。一個系列三部機,純論畫質dp2m係最高,但28mm較符合我使用習慣。一機行天下而言此機尺寸同埋焦距比較合理。

對焦速度並非慢,而是非常飄忽,此時敬請多多使用選擇對焦點的功能。只要對得中焦,準繩度都還是OK的。當然,嘗試用佢來追焦就係強人所難了。夜晚對焦同理,可以影相前事先襟定manual focus以增快速度,同時減少自己的煩躁程度。

當然有得必有失,相信時至今日仲會諗呢部機嘅人都清楚知道。電量倒水,一粒電約等於兩卷菲林,save相最少八秒(用現代sdxc高速卡是沒有改善的),操作方不方便就見仁見智;但地球上冇一部相機可以俾曬所有嘢你,如果今時今日我清楚了解到我只係需要一部可以周圍帶、求其擺落小型斜孭袋而唔心痛、同時又對畫質有較高要求嘅相機,應該無第二部機可供選擇了。

總而言之,佢嘅缺點注定令呢部機係二手機海入邊都係小眾選擇;但如果清楚知道自己的使用場景符合佢設計,就好難搵到一部比佢更好嘅機。

題外話,供理光gr3用的配件多數都啱裝的,gw-4 wide converter非常好用。至於gt-2 tele converter就會有暗角,但crop 1:1依然不錯。
最後更新:2025-04-05 01:26:59
Sharp到暈, 只有買貴無買錯

Sony FE 300mm F2.8 GM OSS

Sammychc 於 2025-04-02 17:15:05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1 個月)
優點:
- 輕
- 細支
- 銳利度爆錶
- 散景過渡自然
缺點:
- 價錢唔會跌
- 下一代D大炮腳架環可以再做長D就好
意見:
原本有200600, 影運動為主, 間中拎出去玩下影白鷺
但真係太重搞唔掂
Hand Held完一日膊頭手腕都攰
而且硬係覺得400打後就算收細光圈都係soft
放入LR睇梗加覺. 但呢個價錢已經無投訴
所以把心一橫賣鬼左佢大手筆入手支300
雖然嚟緊一兩個月都要食麵包, 但用過幾次後真係值得去食多幾餐麵包
輕, 細支, 全開光圈中間到邊位都sharp到盡!!!
感覺直頭係50,85GM鏡影人距離果種sharp.
就算加埋1.4x或者開apsc crop相後都無問題
就算影得差都係自己手問題
基本上無投訴.
唯獨覺得個腳架環唔太好拎 (可能支鏡貴拎都拎得小心D)
但加支長快拆板就解決
雖然300影雀就無乜可能了, 但影運動反而舒服左
最佳隨身機

Leica Q3

chxxz 於 2025-03-30 22:25:15
5
推薦此產品 (使用了 5 日)
優點:
1. 這枝28mm鏡頭十分強勁,在f1.7至f11所有光圈值下,由畫面中央至邊緣都是全sharp的,並且在六千萬像素下放大至100%觀看亦沒有問題,難怪能用這麼多年。

2. 新增相位對焦,對焦速度和可用性大大提升

3. 雖是28mm定焦鏡頭,但得益於高像素,可同時作35/50/75/90mm使用,LCD/EVF亦能顯視該焦距的視角範圍。

4. 用鏡間快門,使用閃光燈時快門速度有更大彈性

5. 比Q2多了反mon,雖只是傳統的上下式反mon,但我覺得比左揭式的反mon好用,街拍時不需將機身擴展得很明顯
缺點:
1. PS/LR裡沒有Camera Matching的Leica Profile或Preset,影Raw後製時很不方便,只能買一些坊間模擬的Profile(但始終有出入)或用Leica的Fotos手機apps。但在app使用風格檔只支援JPG不支援Raw,始終很大限制。

2. 當畫面裡多於一人時,人臉/人體追焦並不可靠,個對焦框會不斷跳來跳去。有時個主角明明目標清晰,但當畫面中有另一人伸隻手出來(沒有臉),個對焦都會追錯隻手。有時個對焦框明明轉左綠色,但實際上合焦處並非那裡。

3. 太暗環境下,個Tracking對焦唔work

4. 鏡頭蓋比較緊,每次取出都要花數秒時間,不利抓拍

5. 沒有副廠電,原廠電十分貴
意見:
最近在找一部便攜隨身機,剛好富士發佈了GFX100RF,便花時間研究了一下。最後找到三部自己有興趣的選擇:GFX100RF、Q3和A7CR。

關於富士與Q3,我曾與不同YouTuber經留言討論過,很多YouTuber第一反應便是:那是兩回事,不能比較。其實我夠知兩樣野有唔同,問題係budget係得咁多,而兩部都係28mm左右等效焦距、價位相近、都係不可換鏡定焦機,你可以話佢地係唔同既野,但其實亦有一定相似性。好多人講野唔考慮個background同context,剩係講理論,係幾有趣。

最後我唔選擇富士,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用途上中幅機相對局限,雖然速度上已有改進,但追焦及連拍上與FF仍有差距,拍攝一些動態主體並不太可靠。第二係光圈及景深問題。現在枝f4鏡大約相等於FF的28mm f3.2左右,係做得幾細,但我寧願佢大枝d用f2.8。同Q3 28/1.7比無論入光量及淺景深都有差距。我明白中幅機當然不只是sell淺景深,但問題是它不是一部可換鏡機,即表示中幅機其中一樣重要特點它已發揮不到。

與Sony A7CR比較,Sony在大部分功能都做得較出色,例如追焦、拍片,加上A7CR是可換鏡也較便宜,的確是更好。不過一來我自己本身也有Sony機,二來A7CR只有1.5倍crop zoom,三來左揭式反mom不是太好用;另外Sony並沒有一枝像Summilux這樣高質兼細小和同spec的鏡頭,加上想試試Leica的color science,所以還是選擇了Q3。說到底,有自動對焦和FF的Leica,始終有一定吸引力。

亦有比較過28和43mm版本的分別,基於自己的使用習慣,28和35mm對我來說比較常用和重要,可拍更多室內場景和合照。加上28版本現在水貨價已是十分合理水平。
最後更新:2025-03-31 12: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