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Evening with Fan Ho (上)

日前與友人 Whatsapp 對談,訊息往返中提及沙龍攝影。提到沙龍,筆者必然想起兩個名字,陳復禮與何藩。

何藩的作品強調光影,畫意亦濃,但題材卻接近於「街拍」,而且實驗性相當高,頗為「當代」。可能因為這樣,相比陳復禮,何藩似乎更為外國媒體受落;須知欣賞陳復禮的作品,最好先多讀幾首唐詩。

2009年前後,何藩回港,不同機構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大師精湛的攝影技藝,精彩的影像,掀起了一陣何藩熱。只不過,在這幾年間,雖然何藩的名字常常掛在人們口邊,但從網上作品看來,他的風格對攝影圏的影響並不明顯;至少遠不及HDR。

當時眾多以何藩為主角的攝影活動之中,有一名為「Evening with Fan Ho」的講座,由 Modernbook Gallery 主辦,邀請何藩現身說法,講述創作及其他攝影見解。筆者雖然未有現場參與,只是幾年之後來在網上看了錄影,但仍覺得精彩非常,所分享的觀點極具啟發性的,因而不惜狗尾續貂,就講座中討論到的幾個主題,包括「藝術修養」「第二次構圖」「主觀真確性」「決定性的瞬間」寫了幾篇解讀;自娛之外,亦嘗試補充一些個人見解。 原文四篇,寫於2015年。本來打算將四文合而為一,但發覺篇幅大長,現分上下兩篇發表 。


一、藝術修養

講座一開始,何藩被問到年少時如何學習攝影。何藩指出當時基本上沒有甚麼攝影課程,所以他只能從一些攝影書籍,畫册,文學作品,詩詞及電影中學習。這與其說是學攝影,不如說是學習藝術,提升藝術修養。他沒提到光圏快門 ISO 白平衡,這些大家都知道;他一開始就提出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藝術修養。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我們都只是在拍照,談不上攝影。此外,何藩亦提及構圖時很倚重直覺,然而直覺何來?大部份正是源自個人的藝術修養。

dcf-travel-img-26893
何藩作品 (網上圖片)

若說攝影是最普及的視覺藝術,沒太多人反對,說相機是高科技產品,同意的亦會佔絕大多數。普及,就要求簡化;高科技的體現,則是一大堆精準昂貴的器材。兩者結合,產生化學作用,成為了簡單高科技商業化。於是,我們經常接觸到關於攝影的各類媒體,見得最多的,就是各類題材的拍攝速成、秘技、必殺技、全攻略,此外就是器材比拼測試;扣除這些,剩下來的大部份都是廣告。

在如此氛圍下學習攝影,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簡單膚淺;二、器材先決。常見的例子,前者有拍攝時濫用特技,拍攝後狂落味精;而後者,則是追機逐鏡,熟讀鏡評機評,高級器材掛滿一身。如今,由既善寫實又能寫意,作品充滿精彩光影與巧妙構圖的大師何藩,提出藝術修養的重要性,尤其具有說服力。

說些半題外話,講你都唔信,據說何藩在創作高峰期,好一段時間,基本上是一機一鏡走天涯的。


二、第二次構圖

第二個值得探討的觀點是第二次構圖。有些人喜歡將構圖等同取景,其實取景只是第一次構圖。抇攝回來,看過全幅影像後,作出剪裁,就是第二次構圖。若非唯一,攝影可說是最強調第二次構圖的平面藝術;不單只有第二次,有時更可以有第三次,以至多次。而促使作者作後期構圖的意念,往往與拍攝時的構思完全不同。我們大概都有過不少拍攝時失手,用錯光圏快門,又或者失焦手震,結果卻有意外收穫的經驗。在這方面,攝影家總是相當務實;管它是否誤打誤撞,啱睇就是佳作。

dcf-travel-img-26894
何藩作品 (網上圖片)

既然第二次構圖如此重要,如此好用,為甚麼何藩在座談中提出時,聽起來又好像很有新意呢?另一方面,為何又會有人忽略第二次構圖,將構圖等同取景呢?似乎沒有太多人深究箇中原因;個人認為,這與攝影發展過程相關。

回顧攝影發展,其普及性的第一次飛躍,大概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此之前,能拍出一幅像樣的照片,並不容易,即使不需專業,至少也得有點非業餘知識。大家不妨想像一下:手中相機沒有自動測光,該怎麼拍?那時代拍攝之難,不言而諭。

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攝影先後出現了「數碼攝影前」三大發明:先是自動曝光,後來是快速沖印,之後再加上自動對焦。這三大發明,無疑使拍得一幅像樣的照片變得相當容易;那些年,無數一小時3R快速沖曬店,日以繼夜,不停地印出色彩繽紛的照片。

不過,可惜的是,絕大部份的業餘攝影人都是技止於3R,頂多給你再放大至 NR(N大於3)。裁放?肯定是高級組的事情;自已放?咪講笑啦!如此這般,還有第二次構圖的餘地嗎?

可以這麼說,「數碼攝影前」的普及化,是一次不完整的普及化,只普及了拍攝這一部份。至於後製部份普及化的歷史任務,現正由 Photoshop 及一眾數碼光房暗房進行得如火如荼!

註︰關於普及攝影如何影響構圖,筆者另一拙文《 還以顏色 @ 漫話攝影構圖 》亦有論述。

【待續】


相關文章 -
解讀 Evening with Fan Ho (下)

參考連結 - 
Evening with Fan Ho 網上視頻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 ncychan @2017-06-07 11:06:57
    藝術修養 , 這正是大部分攝影者所促缺乏的重心。
    好文章會令人一看再看 ; 爛文章會令人不值一提。
    再次謝謝這篇好文章 !
    攝光寫影 
    @2017-06-07 21:06:49
    咦? 又係你? 太感謝了!多謝閱讀 x 2!
  • KingsingdaviD @2017-05-06 10:24:53
    說出攝影靈魂,深受啟發 !
    攝光寫影 
    @2017-05-06 20:42:16
    Thx! 多謝閱讀!
  • ncychan @2017-05-01 14:16:37
    深入淺出的攝影之道
    攝光寫影 
    @2017-05-01 14:44:44
    Thx! 多謝閱讀!
  • ChingTszHong @2017-04-30 23:33:25
     好文章 :)
    攝光寫影 
    @2017-05-01 14:43:41
    Thx! 多謝閱讀!
  • riricky815 @2017-04-30 21:54:19
    想問有沒有講座的YOUTUBE LINK?
    攝光寫影 
    @2017-05-01 14:40:22
    應在網上還可找到,稍後補回。Thx!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首頁推介
城荷體統 攝光寫影 .6 月 20 日 六月初的某天,下午一時,驕陽似火。 站在城門谷公園最底層池塘的旁邊,彷彿感覺到有人正在用蒸汽熨斗熨衣服;又濕又熱的氣息,瀰漫四周。一時手癢,拿出機背屏幕取景器,嘗試用那放大鏡聚焦陽光,看看能否燒着地...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天賜塱原。早餐 A 攝光寫影 只是去年,望中猶記,噏耷荷花路 …… 近幾年,香港境內荷塘的狀態每況愈下,好幾處曾經的風姿卓約,花開變得千瘡百孔,慘不忍暏。承接去年頽勢,本以為今年難寄厚望,沒料到天賜塱原,為本地荷花挽回不少聲譽。...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從法則到原則 ( 四、探美尋源 ) 攝光寫影 前面三回,分別介紹了甚麼是美學原則、美學原則的常見版本,以及美學原則超越視覺的特性。為免流於齋講天下無敵,本回分享一些應用心得。 心得不多,必不可少的當然是搞清楚美學原則的各個項目所指為何。但正如在... (繼續閱讀)
深水埗。再定義 攝光寫影 「可以先由你建議想拍的題材造型,我儘量配合。」 把自己說得萬能一般,甚麼造型風格也可以信手拈來,實情是因為與 Joey 未曾合作,無從建議。沒多久,便收到傳來的兩幅參考樣板。第一幅,黑白相,似是在中環舊最... (繼續閱讀)
荷光初現 攝光寫影 彷彿時空錯亂,初夏的荷花,竟然遇上秋季的天氣。碧空如洗,清風送爽,縱使烈日當頭,卻是汗不沾衣,更大的驚喜,是用不着噴蚊怕水;在香港拍攝荷花,從未如此舒適過。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去年開放之後的首個夏...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從法則到原則 ( 三、色光形意 ) 攝光寫影 前文介紹過美學原則幾個常見版本,並列出當中包含的項目。按常理,接下來應該解釋項目細節。然而相關論述網上多的是,讀者只要隨便搜尋便可找到一大堆,反而應用方面的討論,卻是絕無僅有,有見及此,先談應用。 ... (繼續閱讀)
從法則到原則 ( 二、美學原則 ) 攝光寫影 超然物外!上回簡單介紹過形式美,並以節奏為例,展示形式美獨立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特質。此外,亦提到除了節奏之外,合資格稱得上形式美的,還有好幾種東西,而且眾說紛紜,不同派別會有不同的選擇。然而選擇雖異...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從法則到原則 ( 一、形式美 ) 攝光寫影 談構圖,小弟總是對坊間流行的幾招構圖法則,表示不以為然,有時更會狠批一番。然而靜心反思,這並不公平,因為錯不在法則。 認識某事某物,從簡到繁,逐步了解,是正常程序。例如中小學教科書,電子都被形容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