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一樹報春來 ─ 五軸挪移取景法

上天有好生之德,讓好好的一株紅梅,生長在鐵絲網圍封之內,否則 ……

dcf-travel-img-42171

新冠疫情之下,大埔嘉道理農場停止開放,這意味着本地可堪拍攝的紅梅,數量少了一大半。正當以為拍攝無望,紅梅定要化作白果之際,白果山上的兩株紅梅卻是破空而來,為凡間灑上一片春色。

dcf-travel-img-42172

紅梅盛放的消息瞬間在攝影圏中廣傳,奈何剛好私務纏身,還未來得及動身,已聞花況開始衰落,花期已到「水尾」。心想:還是下年請早吧。沒料到朋友 facebook 發放的兩幀佳作,令小弟打消放棄的念頭。相片中的紅梅,花開雖不茂盛,但卻是枝態橫生。猛然醒悟:審美標準人人不同,人家心目中的水尾,說不定正是小弟杯茶。湊巧手頭工作告一段落,二話不說,隔天早上便立即起行。

dcf-travel-img-42173

兩株紅梅位處大帽山郊野公園巴士站附近的漁農自然護理署。長得較高的一株,應該是年資較長吧,雖未算粗壯,枝幹形態卻是城中鮮見的鐵劃銀鈎,帶着幾分蒼勁,相當可觀,宜攝指數高企。但不知為何,拍攝的人多選相對矮小的一株。或者是因為貼近路旁,容易近攝花朵特寫吧?無論真正原因為何,這多少印證了各花入各眼,是千古不滅的真理。於小弟而言,枝幹形態才是喬木花卉的精粹所在。理由簡單,因為草本花卉纖弱的枝莖無從企及。面對眼前這枝態橫生的紅梅,視而不見是有眼無珠,見而無感是不識泰山,感而不拍是暴殄天物。如是者,兩小時的拍攝時間,鏡頭大多是圍繞着這紅梅形態最為可觀的幾組枝幹。

dcf-travel-img-42174

dcf-travel-img-42175

dcf-travel-img-42176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東坡描寫廬山的詩句,用來形容這次拍梅取景亦相當適合。拍攝枝幹造型,取景之道,在於動。樹枝既不懂得遷就攝影人,亦不會迎合各人喜好,要在看似無序的橫斜疏影中摘取適當的造型,移動自己的相機鏡頭,是唯一方法。若問:點移?答曰:五軸大挪移 +。留意那個「+」號並非手文之誤,是刻意添加的「plus」。意思是,仿效五軸防震所針對的前後、左右、上下方向移動,以及俯仰、順逆時針旋轉還不夠,還要加上鏡頭 zoom 前 zoom 後,以至調節光圏大小以控制景深。

dcf-travel-img-42177

dcf-travel-img-42178

dcf-travel-img-42179

dcf-travel-img-42180

「五軸大挪移 +」取景法之妙,在於尺寸千里;少許的移動,效果截然不同。當然,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試想想,且別說那個「+」,單是選擇五組移動或旋轉方向,就總共有 2 的五次方,也就是三十二個組合。別忘記,拍攝一幅照片不就只是框選造型那麼簡單,還有其他諸如光線、色彩,以至演繹方式的考慮;遇上風大,亦要等待適當時機 ......。

dcf-travel-img-42181

局外人總不明白:為甚麼對着半掛樹枝,攝影人可以拍上幾個小時?看過這「五軸大挪移 +」的介紹,應該可以稍稍領略箇中奧妙了吧?

dcf-travel-img-42182

dcf-travel-img-42183

dcf-travel-img-42184

感謝上天好生之德,讓這株紅梅生長在鐵絲網圍封之內,否則的話,拍攝的人就更加要勞累 N 倍喇!

dcf-travel-img-42185


相關文章 -
為有暗香來 ─ 梅花攝影分享
冬去春來攝梅時 @ 嘉道理農場
偶拾寒梅記 @ 嘉道理農場
一樹紅梅,百態千姿 @ 嘉道理農場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粵曲唱腔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19 小時前 曾在本欄多次提及,小弟不懂音樂,但不知為何,卻總愛拿音樂與攝影比較。這一回更是糟糕,找來更更更不懂的粵曲。 逢星期日早上,TVB 明珠台會選播一些都會大學 (前稱公開大學) 的公開講座。題材天南地北,看了都...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片言花語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3 月 6 日 得悉香港維園花展即將重新舉辦,友人問:幾時?我答:已開始了! 可不是嗎?君不見近日一眾花攝愛好者,忙個不亦樂乎。對他們而言,本年度的花卉展覽早已開始,而且展出場地不限於維多利亞公園。 白梅。西貢獅子...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花攝有李。花攝有理 攝光寫影 春節過後,拍攝春花已不再是預習,而是實習了。既是實習,也就不浪費筆墨花言巧語,直接了當,寫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若問戶外拍攝花卉最重要的技巧是甚麼,小弟會答:取景。尤其在編修軟件功能強大的今天,拍攝過...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只要人誇好梅花,莫留真相在乾坤 攝光寫影 消息一傳開,相機萬方來。這就是本地攝影生態的寫照。 錦田水尾村,清樂鄧公祠門前的兩株白梅開放,既惹來蜜蜂,亦招倈拍友。面積數十平方米的路旁,攝影師也不少於數十,而梅樹所處位置旁邊橫貫一道雨水溝渠,...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春花拍攝預習。洋紫荊 攝光寫影 香港的冬天很短,每年聖誕過後只幾個星期,轉眼間,便似乎感覺得到大地回春,腦海中隱約浮現各式各樣的春花,梅、櫻、桃、李、吊鐘、玉蘭、洋蹄甲、黃花風鈴 ......,等待着爭相競放。 上列的春花,大都...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四點幾。三門仔。兩個鐘 攝光寫影 早上見天色不錯,決定下午盡早出發,以便有充裕的時間拍攝。然而經過一輪不知所謂的擾擾攘攘,動身出門已是時候不早,結果四點多鐘才抵達大埔三門仔。 落小巴,走幾步,放眼一望,已禁不住暗罵自己一句:整乜搞到...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像花雖未紅 ─ 再遇大棠楓香 攝光寫影 自從 2019 年初及年底,分別寫了《鏽色可餐,Art呃難分 ─ 楓香林內的反思 》和《割席不成再行騙,楓香林內覓新篇 》拙文兩篇,控訴大棠紅葉極具欺騙性之後,小弟已有兩年都沒有到大棠拍攝楓香了。然而日前,當「...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大澳小品。詩意水鄉 攝光寫影 因為一次上中環夜間隨拍,得到幾幅小品習作,拼湊成為拙文《50mm 夜。小品》。隨後又因此文,發展出名為「詩意小品」的理論課。為了不流於「講就天下無敵」,於是又弄出個題為「如詩水鄉」的大澳外影活動。從實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