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
1. 比起AF-S 16-35輕了180克, 比起1000克的AF-S14-24mm解析度更好
2. 可以直接用灑鏡 (從前14-24是大燈泡)
3. 14mm充滿廣角張力, 20mm變形最少
4. 邊緣畫質尚算不錯
5. 對焦迅速而寧靜
6. 體積在收起後比從前的超廣角方便攜帶
缺點:
1. 14mm變形明顯, 依靠的是機身修正
2. Mid-frame 畫質不如17-28/2.8, 拍獨照沒那麼好
3. 500克還是有點重量, 爬山比較累
4. 遮光罩太大, 而且那種很輕的感覺讓人覺得很容易破壞
5. 星芒難看
意見:
圖像數據例如解析度,色散那些就不重覆轉述, 符合這價位的水準就是, 就算有樣本差異, 肉眼也分辨不來。
要吐糟的是為了抑制呼吸效應, Z鏡各方便都有妥協, 14-30畫質在s line中也只算是未流。(不過片幅小, 廣角的確很難做)
用後感主要是想分享自己為甚麼要選14-30/4
要最理想的畫質, 更好的畫面過渡, 14-24/2.8是最好的, 但是濾鏡很麻煩。
要mid frame畫質更好, 拍人居多, 17-28/2.8也比14-30/4好, 但是邊角畫質更弱。
我買超廣角, 主要是拍風景的, 偶爾在室內上小腳架拍合照, 所以大光圈對我意義不大, 邊角太差也不行, 所以就剩下14-30/4可選。
我通常按題材需要決定焦距, 14, 20, 24, 30都對應不同需要。例如24mm構圖更容易, 20mm是這鏡頭變形最少的焦距, 算是一般題材可以用的最廣焦距, 有合適題材才會轉去14mm, 對14mm的題材而言, 強制的變形修正, 真的不是很大影響。
另外的心得是, 如果拍大合照, 除非室內退無可退, 不然我不會用最廣角的, 因為再好的廣角, mid-frame的人都已經會因為透視變形而難看。
常常在婚禮被攝影師用超廣角拍到自己變形, 實在高興不起來。
拍人我還是覺得用35, 50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