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則背後 @ 漫話攝影構圖 (4)

或者有人以為,筆者在前文 《 還以顏色 @ 漫話攝影構圖 (3) 》 將色彩納入構圖,是特意另辟蹊徑,嘩眾取寵。其實,抱有如此見解的絕非筆者一人,只不過,別人表逹的方式比較隱晦而已。且看以下兩段文字:

⏵ 從傳統軟片演進到數位攝影,這個急速轉變是相當新的元素,並有可能為設計帶來新的活力,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因為影像拍攝和印製之間的工作流程,大部份都是透過攝影家的手在電腦上進行,因此攝影家幾乎都會花最多的時間去觀看和處理影像。單是這一點,就能促使我們在影像及影像特質上做更多研究和分式。除此之外,在數位後製的過程中,明度、對比和色彩都可以大幅調整,而這就將最終影像的掌控權交還給攝影家。在黑白攝影時代,情況也是如此,但進入彩色攝影之後,技術上就變得極為困難。這種全盤的控制,免不了會影響到構圖,而我們在後製時還能對做這麼多調整,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說明,我們在構思影像及其可能性時,需要更加謹慎。

⏵ 攝影構圖的另一面向,是影調和色彩的分布。這和曝光以及攝影完成後的詮釋 ( 傳統上,這是指暗房裡的顯影放大和沖洗,在今日的數位後製中,則是指影像檔案的最佳化和調整 ) 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一個點能在照片裡起作用,是因為它的影調或色彩和背景成對比。線條和造型在畫面中越突出,效果也就越強,而這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影調或色彩關係。這些都是設計上的光譜成分。 ......

兩段文字都是選自著名攝影作家Michael Freeman 的著作《攝影師之眼 - 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分析》。前段是摘錄自序言的第一段,而後面一段則是選自第四章 —— 運用光和色彩構圖 ( Composition with Light and Color)

dcf-travel-img-23323

攝影師之眼 - 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分析
The Photographer's Eye - composition and design for better digital photos

吳光亞譯,台灣大家出版社


花了不少篇幅重新確立色彩在構圖中的地位,還搬出權威作家以加強說服力,某程度只是因為看不過眼,要為色彩爭一口氣。事實上,將色彩與構圖分家,實際應用起來並沒有甚麼不大了,過去多年都行之有效。倒是攝影人長久以來滿足於構圖去色彩化、法則化,將三幾個構圖法則奉若神明的現象,值得再寫幾筆。

攝影擁有兩個與生俱來的特性,使它明顯有別於其他的平面藝術,那就是寫實性與科技性。百多年來,攝影隨着時代的發展,這兩個特性又衍生出另外幾個「子特性」:社會性、商業性、普及性。當中,驅使攝影構圖趨於法則化、片面化、簡單化,甚至將色彩忘掉了的,正是其普及性。

誠然,攝影人不一定是藝術家,為顧及普羅大眾的接受能力,將構圖簡化本來無可厚非,但必須要簡得合理。只挑選幾個好使好用的法則,以偏蓋全,反而更加使初學者感到神秘莫測。可不是嗎?這邊廂洋洋灑灑地大談法則,轉過頭來,那邊廂又教人不可依循法則,但又說不出何時依循,何時不依。找到一些好看的照片,只要是符合法則的,就用來示範依循法則,不符合的,就用來示範打破法則;總之,乜都佢講哂!

「簡得合理?可以嗎?」

「不單只可以,而且並不太難。」

與繪畫相比,攝影構圖是相對地簡單,絶對可以半途出家。(註:這裡指的是一般取景拍攝。至於商業攝影,或者是其他具設計意味的攝影表達,從拍攝到後製,對構圖認識要求之高,可能比繪畫有過之而無不及。)繪畫是無中生有,畫家必須對構圖有充份的認識,才可以準確地在空白的畫布上繪上恰當的形狀、線條,添上合適的色彩,以配合自己的演繹。而攝影,則無需憑空想像,因為觸發拍攝動機的,往往正是眼前景像所包含的,足以達成所需演繹效果的構圖元素,包括形狀、線條、色彩、質感、空間感 ……;攝影師最需要的,是懂得如何從中篩選,取捨、變化、強化這些元素。假如將畫家比作廚師,那麼攝影師就是食家;廚師要烹好一道菜,就要從無到有地處理好每一道工序,而食家,最重要的是「識食」,有品味,能判別出哪道菜式才是佳餚;若然懂得將本來己經美味的菜式再配搭攺良,提升層次,那當然是錦上添花,可以晉升優秀食家之列了!

識煮的多數識食,識食的不必識煮;學習攝影構圖的入門就是要學會「識食」。要「識食」,要成為食家,重要的是要懂得分鹹、甜、酸、辣。說鹽而不講鹹,講糖而不談甜,正是「構圖法則化」容易產生的弊端。要把構圖說得簡單明白,重要的不是各按所好,各取所需地「各執幾件」,而是應該綜合、扼要地指出為何各種構圖方式能夠賦予觀者不同的「味道」—— 感覺。

把感覺二字放在心中,構圖便容易掌握得多。井字法受歡迎,是因為一般情況下人們抗拒呆板,主體偏離中央便能使畫面看起來較活潑;然而對稱法又可以帶出莊重,嚴謹的感覺,廟宇中的神像,帝王的宮殿,不是大多對稱的嗎?其他的位置又如何?例如:靠兩邊、靠上下、靠角落 ……。如此這般,我們學會的將不是法則的稱號,而是如何利用主體位置去表逹感覺。

再看線條。線條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引導視線,只要明白了這點,各種線條的特性都不說自明:垂直線引導視線上下移動,所以適宜表達高聳;水平線引導視線左右移動,所以適宜表現開闊;直線讓視線從畫面的某一點直接移到另外一點,所以清脆利落;曲線使視線在畫面上拐彎抺角,因而溫柔婉約;假若畫面上的一個或多個形體能將視線引導,簡接地起着與線條相同的作用,就可以稱為隱藏線 ……。

就是如此的簡單,只用「引導視線」四字,就說明了如何利用線條來構圖,還需要配上 C、S、I、T、V、X,以至其餘的英文字母稱號嗎?

同理,上窄下闊穩定,下窄上闊不穩,眾人皆知,又何須指名道姓地配上正三角、倒三角呢?色彩更不消說,鮮艷亮麗使人雀躍興奮,灰沉暗啞令人感到憂鬱蒼涼,誰人不曉?一個既簡單、重要,而又合理的論點:假若各種構圖法則真的能有效地傳逹感覺,那麼,即使不知道這些法則的存在,也可以感受得到。反過來,即使用上了「法則」,但連自己也感覺不到其作用,不用也罷!

從今天起,看見美景當前,不妨想一想為何會覺得美;當被某攝影作品所感動時,不妨思考一下為何會被感動。有朝一日,當你能清晰地回答自己時,你的構圖功力便有番咁上下了!

以下隨便舉幾個例子,看看沒有應用法則的照片怎樣拍:

dcf-travel-img-23325

▲ 畫面充滿各式各樣的構圖元素。廣告牌、觀眾、背後的人物,地面上的物品,大片的明、大片旳暗……,全都像法碼一樣影響着畫面的均衡,還要專注捕捉表演的精彩瞬間。這時候,還顧得上應用甚麼法則嗎?

dcf-travel-img-23360

▲ 垂直片幅、垂直線條、視覺元素上少下多,如此的組合已足夠表現主體的高聳。現在還有前下方的樹影,遠而低的雲朵,輕微下濶上窄的透視,都很自然地帶出由近至遠、由低向高眺望的感覺,而這正正是拍攝時的感覺。正因這感覺強烈,所以才拍下來。若說當時有甚麼要認真考慮的話,主要就是焦距的選擇;採用了較長的焦距,讓主體更多地填充畫面,使頂端更接近畫幅邊沿,從而突顯建築物的高大。

dcf-travel-img-23320

▲ 人物的視向構成有效的視線引導,配合兩人手臂的弧線,畫面的趣味焦點倍加明確。假如說這樣的抓拍也是運用了嚴謹的構圖設計,那實在是太抬舉攝影師了。當時只是直覺上認為這場景有趣味,於是描準、等待,當感到各元素結集成某種具意義的組合時,便按動快門。

 
相關文章 -
法則的疑惑 @ 漫話攝影構圖 (1)
被遺忘的色彩 @ 漫話攝影構圖 (2)
還以顏色 @ 漫話攝影構圖 (3)
再談黃金分割 @ 漫話攝影構圖 (5)
另類構圖法 @ 漫話攝影構圖 (6)
構圖調節推桿 @ 漫話攝影構圖 (7)
萬佛朝宗 ─ 構圖超簡總結 @ 漫話攝影構圖 (8)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文化現像隨筆 攝光寫影 .2 小時前 相對專業的人像拍攝,業餘興趣性質的,很多方面都是求求其其,得過且過,草根階級尤其如是。採用甚麼服裝、道具、化妝,主要看「貨倉庫存」而定。就以這次屏山文物徑拍攝為例,原本打算拍旗袍,然而庫存就只有旗袍... (繼續閱讀)
繁花似咁 攝光寫影 .3 月 31 日 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繁花》爆紅,紅的程度,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因為那不只是紅,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文學、歷史、政治、文化、流行音樂,一時間,網上媒體繁花競放,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沾... (繼續閱讀)
春城飛花到人間 攝光寫影 「曾經滄海難為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九唔搭八的兩句,其實都與賞花相關,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 曾幾何時,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短短一段黃花隧道,導致萬人空... (繼續閱讀)
不拘一格攝櫻材 攝光寫影 今年春節姍姍來遲,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真的是那麼忙嗎?撫心自問,更大的原因還是懶。 去年年初,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果不...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當心中的一切隨光 攝光寫影 著名的地標不易拍。困難之處,在於同樣的地點,如何才能拍得與眾不同?因此,拍攝一些具知名度的地點之前,小弟通常都會稍稍思考一下可以如何演繹。這次到粉嶺皇后山印度廟拍攝也不例外,大概思考了半分鐘。 曾...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自動,or not 自動 攝光寫影 攝影班中,經常有人提出類似以下的問題:幾時用自動曝光?幾時用手動?而我回答的 model answer 會是:可以手動就手動,唔可以手動就自動。似乎講咗等於冇講,卻是非常正確兼且好用的指引。 其實以上的答案,還有...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荷去何從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自從當初喜歡攝影,就是個雜家小子,除了一兩個例外,基本上沒有題材的偏愛,哪裡就手,哪樣覺得好看,哪樣覺得有趣,就拍甚麼。某年秋天某日,在烏溪沙因為追拍幾隻蝴蝶,偶然發現了一片蝴蝶天地,於是,就接連的...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怎一個愁字了得? 攝光寫影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朝詞人辛棄疾,雖名棄疾,卻沒有放棄窒人的本領。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表面上說的是自己,暗地裡是窒年青人,而且窒中要害。然而他並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