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曲唱腔 @ 草根散記

曾在本欄多次提及,小弟不懂音樂,但不知為何,卻總愛拿音樂與攝影比較。這一回更是糟糕,找來更更更不懂的粵曲。

逢星期日早上,TVB 明珠台會選播一些都會大學 (前稱公開大學) 的公開講座。題材天南地北,看了都能長知識。沒料到,當中最能吸引自己聚精會神觀看的,竟然是與粵曲相關。不久前的星期天,就看了一輯題為《粵劇名腔的傳承與創作》。表面看,這題材與攝影風馬牛不相及,但假若你認同攝影是藝術,便得相信不同種類的藝術,頗有共通之處。然而又因藝種不同,差異難免。相互比較,既是趣味盎然,亦會有所啟發。

唱、做、唸、打,是粵劇表演的四大基礎,當中唱排首位,足見其重要性。粵曲唱腔,當指「唱」這方面的個人風格。而風格獨特,為人所接受以至欣賞的,就成為人所推崇的名腔。那麼,攝影又有哪些為人熟知的「攝腔」?假如有人回答日系人像、畫意風景之類,就表示他還不理解腔的重點,在於個人。腔是個人風格,必須與某人掛鈎。例如較多人認識的,拍攝街頭人物有「何藩腔」、「森山大道腔」、「Bruce Gilden 腔」,又或者風景攝影的「Ansel Adams 腔」。

講座中提到,名腔的形成,有後天及先天的因素,亦是傳承及創新的結果,討論起來頗複雜,暫且按下不表,先說較容易的「製成品」。

dcf-travel-img-47175
林中黃花秀  。  500mm f/8 雜嘜反射鏡

dcf-travel-img-47176
路邊嫣紅俏  。  500mm f/8 雜嘜反射鏡

不添加任何音效,歌者唱出的,百份百是個人表演。然而攝影師拍出的影像,卻必須經過大量的器材處理。由此而論,攝影師「腔」的形成,與器材關係密切。同樣的取景拍攝,採用不同的相機、不同的鏡頭,以至不同的編修軟件,可以得出明顯不同的結果,無需專家也可以分辨出來。由此可見,攝藝不同於歌藝,懂得取景構圖光圏快門焦距透視還不夠,還必須對影像處理過程之中,需要用到硬件與軟件,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要不然,本來想用 Leica 鏡頭拍出 Leica 味,拍了之後卻來個九唔搭八的 Lightroom preset,得出的結果恐怕只會不是味兒。

唱腔的另一特點,在於其獨特性。所謂文無第一,唱腔的好壞,難以科學化、系統化地評分。講座中就提到,唱腔的形成,相當程度是因應歌者的先天不足,為求隱惡揚善而得出的結果。事實上,近代的幾位粵劇名伶,馬師曾、新馬師曾、麥炳榮,不是煙屎喉就是豆沙喉,偏偏都能以獨當一面唱腔著名。不局限於粵曲吧,本地流行樂壇的前輩級人馬「大 L」,以至英國著名歌手 Rod Stewart,不也同樣是豆沙喉?由此可見,十全十美並非名腔的必要條件。

重點不在於追求完美,而在於建立獨有的美感與質感。如此重大發現,足以讓小弟這草根攝影人感到無比欣慰。把弄着數年前,以大約港幣六百元巨資網購「淘」回來的反射鏡頭,盤算着如何善用它那含糊草率,炫光偶然失控的成像特徵,拍攝出鏡頭內在的侘寂之美,發展出獨步單方的「草根腔」。

 


 

相關文章 -

片言花語 @ 草根散記
拍在攝影邊上 @ 草根散記
十年攝事幾番新 @ 草根散記
P 圖隨筆 @ 草根散記
為何拍的照片不夠美?@ 草根散記
蒙古烤肉 @ 草根散記
意境堆砌 @ 草根散記
攝影。感染。羅大佑 @ 草根散記
構?還是不構? @ 草根散記
葉公好龍習攝心態 @ 草根散記
流水落花 scene 去也 @ 草根散記
進退之間 @ 草根散記
選擇困難 @ 草根散記
擁有畫筆便成畫家 @ 草根散記
構圖八達通 @ 草根散記
草根散記 @ 2020/12


攝光寫影 -
www.pageposer.com.hk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困。景 攝光寫影 .1 日前 夏天多雨,為免外影動輒需要改期,通常都要有晴天雨天兩手準備。日前到啟德郵輪碼頭拍攝人像,就是遇上天雨不停,活動需由原先戶外為主的 Plan A 改為主打室內的 Plan B。 提到郵輪碼頭範圍之內,有瓦遮頭可供遊...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50mm 夜。倩影 攝光寫影 .5 月 6 日 限定的焦距,零散的亮光。只期待偶然的倩影 ...... 據說,只要有倩影經過,晚燈光彩份覺優美。可真?為求驗證,這回合,雖然仍是 50mm 夜攝,但放棄了先前的隨拍,刻意為晚燈影照下的寂靜街頭加添倩影。 ( 請參... (繼續閱讀)
相由心生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一個人走在夜晚十點的 Mongkok City「等著影像就像流星一樣的來臨 ...... 」 對華語流行音樂稍有認識的,不難看出以上兩句是改自台灣組合優客李林的經典名作《認錯》。「無啦啦」修改兩句歌詞,並非無聊手痕...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50mm 夜。人物 攝光寫影 限定的焦距,無盡的故事。只等待人物的出現 ...... 去年十月,辦了一次上中環夜間街頭隨拍活動。隨後將部份習作分為小品與人物兩輯。小品的一輯,配上文字,成為《50mm 夜。小品》拙文一篇。餘下人物的一輯,卻是... (繼續閱讀)
粵曲唱腔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曾在本欄多次提及,小弟不懂音樂,但不知為何,卻總愛拿音樂與攝影比較。這一回更是糟糕,找來更更更不懂的粵曲。 逢星期日早上,TVB 明珠台會選播一些都會大學 (前稱公開大學) 的公開講座。題材天南地北,看了都...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片言花語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得悉香港維園花展即將重新舉辦,友人問:幾時?我答:已開始了! 可不是嗎?君不見近日一眾花攝愛好者,忙個不亦樂乎。對他們而言,本年度的花卉展覽早已開始,而且展出場地不限於維多利亞公園。 白梅。西貢獅子...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花攝有李。花攝有理 攝光寫影 春節過後,拍攝春花已不再是預習,而是實習了。既是實習,也就不浪費筆墨花言巧語,直接了當,寫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若問戶外拍攝花卉最重要的技巧是甚麼,小弟會答:取景。尤其在編修軟件功能強大的今天,拍攝過...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只要人誇好梅花,莫留真相在乾坤 攝光寫影 消息一傳開,相機萬方來。這就是本地攝影生態的寫照。 錦田水尾村,清樂鄧公祠門前的兩株白梅開放,既惹來蜜蜂,亦招倈拍友。面積數十平方米的路旁,攝影師也不少於數十,而梅樹所處位置旁邊橫貫一道雨水溝渠,... (繼續閱讀)